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20-12-26 新華報業網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天(30日)在上海開幕。論壇上,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激烈的時期,中國應抓住發展機遇,繼續加強在基礎科研領域的儲備。

  參加這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大學校長分論壇的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認為,高校作為鼓勵和倡導原創性研究的沃土,應該第一時間響應國家對科技創新的號召,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高校人才的創新活力。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徐學敏:我們有了原創的東西,它的發展的潛力就是無窮的,而且我們有了原創的東西,我們就不會被人家「卡脖子」,這個是非常之關鍵。那我們國家就真正就強大起來了。所以我們對基礎學科、基礎科學的研究,我們會更加去強調,去推進。

  作為大亞灣中微子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的王貽芳院士曾經獲得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在這次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他在談及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時認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就需要加強國家的基礎科研能力,這樣可以更有信心地參與國際合作。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王貽芳:希望加大對基礎科學的知識,和各個國家加強這個基礎科學的研究。因為這個基礎科學關係到全人類的共同命運,這個是大家共同的這個發展方向,所以這個方向應該堅持下去。希望能夠得到各國政府和這個社會公眾的這個大力支持。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英才交流活動啟動

  在昨天(30日)的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和副主席麥可·萊維特稱讚論壇在特殊時期實現了全球科學家的一次難得的交流。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得非常出色。

  2006年,因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羅傑·科恩伯格獨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亞瑟·科恩伯格也曾在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共有6對父子獲獎,他們就是其中之一。同樣出席本次論壇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經73歲高齡的他卻是一名十足的科技弄潮兒,喜歡上網衝浪,他聲稱自己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麥可·萊維特: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我對中國的技術特別著迷,我熱愛中國的技術,我喜歡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滴滴,我都在使用。如果你在中國有一部手機,你都不需要會說中文,事情就全能搞定,我用手機做翻譯,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技術。就像美國加州設計的蘋果手機來到中國,中國的這些科技也能夠走向世界,就像現在的抖音一樣紅遍全球,就應該是這樣。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頭號粉絲,喜歡用支付寶、滴滴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的非常出色。
  • 諾獎得主自稱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諾獎得主自稱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近日,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表示,自己是中國科技的頭號粉絲,喜歡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滴滴等。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所有事情。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澤·斯託達特(J.
  • 發現地球臭氧層變薄元兇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裡納逝世
    信息來源:美聯社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裡納(Mario Molina)逝世於故鄉墨西哥市,享壽77歲。莫裡納與美國化學家羅蘭德(Frank Sherwood Rowland)、荷蘭化學家克魯岑(Paul Crutzen)共同發表的氣候變遷相關研究,替他們贏得了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莫裡納與羅蘭德在1974年發表的論文指出,作為許多產品原料的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 CFCs)是導致地球臭氧層變稀薄的元兇。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an Shechtman:科技企業家對創新至關重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2月6日上午,鈦媒體和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聯合主辦的2019 T-EDGE全球創新大會在北京市大興區開幕,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準晶體結構首位發現者Dan Shechtman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隨著中國撫養比率的提高,每位員工將不得不提高人均GDP來維持生活水平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bert H. Grubbs教授來浙開講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加州理工學院教授Robert H. Grubbs為同學們做了題為「烯烴複分解反應:從研究到商業化的技術平臺」的講座。常務副校長宋永華出席講座並為Grubbs博士頒發名譽教授聘書。        Robert H.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希姆·弗蘭克:沒有自上而下的幹預...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不斷湧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為人們帶來新的機遇。回顧2020年,面向2021,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變革,全世界應怎樣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在危機中辨析新機,於變革中開拓新局。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名女科學家獲獎
    根據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進展的人」。 「數」說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97歲 截至目前,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
  • 兩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女性諾獎得主增至7人
    東方網·縱相新聞 程靖 綜合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名女性科學家伊曼努埃爾·夏龐提爾(法)和珍妮佛·A·道納(美),表彰她們「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人此次無緣諾貝爾化學獎。但有科學家指出,與夏龐提爾和道納的純生化工作不同,張峰和徹奇兩人的工作屬於醫學應用領域,在活體細胞中成功應用了CRISPR。(圖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佛·A·道納。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Winter)獲得2018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 「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的貢獻。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準晶體的發現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分子機器折桂
    北京時間10月5日17:45,諾貝爾基金會宣布將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讓-皮埃爾·索維奇
  • 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
    97歲截止目前,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約翰⋅古迪納夫(John B.Goodenough),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古迪納夫也是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時年齡最大的科學家。在此之前,這個紀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保持。35歲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5年,他與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一同獲獎,當時他年僅35歲。1934年,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和妻子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名為《一種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產生》的論文。
  • 日裔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夫婦在美失蹤 妻子陳屍垃圾場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導 臺媒援引美聯社報導稱,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普渡大學日裔教授根岸英一的妻子,被發現陳屍在伊利諾州一處垃圾掩埋場,警方正在調查死因。另據臺灣「中央社」3月15日報導,有媒體報導稱,一名日籍諾貝爾獎得主在美國伊利諾州郊區開車發生意外,目前送醫治療,他的妻子已死亡。臺媒援引法新社報導稱,在鄰近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執教的82歲化學家根岸英一和他80歲的妻子12日被通報失蹤。報導稱,警方13日早上在他們住家東北方約320公裡處找到他們。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尤納斯將到訪成大
    以色列的"居裡夫人"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阿達·尤納斯教授
  • 2名女性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近10年這些人曾獲獎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 重寫「生命密碼」,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長故事
    Doudna) 獲得2020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的獎金。
  • 5位諾獎得主攜手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近視患者「尋...
    1月13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爾(Hartmut Michel)教授應邀來寧,對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訪問,雙方就眼科領域的生物學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據了解,他是與該公司深度合作的第5位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