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個人發言材料,只要變一些文字,調一下段落,應付交差,就不會被人發現。」
「組長,你過來看一下,這組織生活會上黨員的發言材料內容怎麼都差不多啊?」
2018年6月,黔西南自治州貞豐縣委第二巡察組進駐縣計生協會開展常規巡察。而就在巡察組調閱黨支部黨建工作相關資料時,卻發現在縣計生協會黨支部2017年度組織生活會上,有4名黨員的發言材料竟「撞了車」?其發言內容存有諸多雷同、相似程度極高,發言的材料也是照抄照搬、抄襲拼湊、甚至相互抄襲......
除上述事件外,近年來,一些地方基層五花八門的發言抄襲、材料抄襲等也屢屢見諸媒體。
民主生活會發言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體會也抄、甚至一些地方連規劃和改革方案都抄。先抄襲別人,再抄襲自己;相互抄襲,甚至「組團」抄襲;抄錯了時間,用錯了身份......抄襲手段之低劣,態度之敷衍,都讓人嘆為觀止。
「東拼西湊」、「移花接木」、「海納百川」......
這天下文章本就一大抄!
發言材料只是在會上念一下罷了,
這能是個多大的問題?
「發言材料相互抄襲」,恰恰反映了個別黨員對黨組織生活會不嚴肅的問題。黨章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出:「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清楚闡明了組織生活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黨的組織生活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等問題,在個別地方的基層還是存在的。「發言材料相互抄襲」就是一種表現。澎湃新聞 周玉華
發言材料「撞車」並非無足輕重的小事,
反映的也不僅僅是文風不正的問題。
自黨的十八大就提出要「全面從嚴治黨」。
抄襲一旦被發現,處分自然輕不了。
可為何基層發言材料「撞車」的情況,
還在屢屢上演?
基層幹部有苦難言:
「一肩多挑」,不得已才為之!
客觀地看,一些基層幹部抄襲確實有難言之隱。在不少基層單位中,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依然是行政慣性,「文山會海」之下,各種公文、匯報、資料任務繁重,讓不少幹部疲於奔命,只好抄襲了事,敷衍交差。還有些地方檢查工作,依據的是 「工作幹得好不好,全靠材料匯總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寫的精不精」,不少基層幹部害怕檢查不通過,丟了「帽子」,扣了「票子」。於是去網上東拼西湊,用辭藻、詩句、新詞等粉飾,以求過關。北京日報新媒體 長安觀察
「被逼抄襲」看似是一種「不得已為之」的行為。
但其背後反映出的是,
「以報告看落實,以材料論政績」的形式主義風氣,
及部分領導幹部官僚主義的懶政作風。
這才是「屢屢撞車」背後的根源!
不可否認,一些領導幹部自身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是造成抄襲之風的最直接的原因。以寫發言材料為例,他們樂於做「甩手掌柜」,將工作完全交辦給下屬,自己只最後看一眼,甚至有些領導幹部連這最後一眼都不看,直接就到會上拿起來念。這樣的態度,顯然給下屬作了不好的表率,結果下屬往往也敷衍一下了事,有的乾脆就直接從網上複製一篇交差。如此,自然就難免會出現新聞中發言材料「撞車」的尷尬場面。中國日報網
面對「屢屢撞車」的發言材料,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遏制住此類風氣的盛行?
首先,黨員幹部自身要敢於「刮骨療毒」,自覺強化黨性修養,轉變工作作風,端正工作態度。堅決不當取巧的「文抄公」,立志成為幹事的「務實派」,為民為黨謀實事、做實功,如此才會在下筆時有所可言、言之有物;再者,相關部門也要轉變思想,考核、測評等工作不能只看「紙面」,更應多察實績,以實效與民心論成敗,讓黨員幹部不必再在紙上摳字眼。當然,還要對抄襲文章抄襲發言、弄虛作假的幹部嚴加懲處,引導黨員幹部自覺築牢思想防線,從而讓「抄襲病」再無處滋生。人民網 錢良超
全面從嚴治黨,
不僅僅是處理腐敗分子的問題;
而改進工作作風,
更不僅僅只是開幾個會,找出幾個典型的問題。
要想真正將其落到實處,
不如先從「原創」發言材料開始。
既要抓好工作落實,
也要從主觀上重視,紮實工作作風。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完善幹部考核制度;
避免文牘主義,減少文山會海。
從最基層黨組織抓起,
從黨內生活抓起,
避免「發言材料抄襲」的尷尬局面,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李楊詩宇(實習生)
責任編輯:王迪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