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雖然窗外仍不時響起救護車的鳴笛聲,在一年後的今天,有了武漢抗疫前輩同事們的經驗,我們不再因為未知的病毒而恐懼,有了更多的從容和自信。燕趙之地多俠士,雖然疫情來襲,但是這裡人們的心態,卻是頗為豁達。採訪中,多是支持與歡迎;溝通中,多是包容與理解。我在這裡,見到更多的是信心與樂觀。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1月9日,石家莊市地鐵公交計程車全部停運,市民在街頭騎車。
和一個城市的初見,未曾想是這樣的場景,街道空空蕩蕩,行人寥寥。
石家莊,離北京300公裡,是我從業15年來唯一未曾到過的省會城市。1月6日起,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居民居家,公交地鐵停運,整個城市被按下「暫停鍵」。
1月9日,我們坐上了從北京西站出發前往石家莊的高鐵,一個小時後,火車到站,當我們拿著大包小包下車時,車廂上的其餘乘客多少投來了異樣的眼神,畢竟這是面對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沒有硝煙的戰場。不過,有了武漢抗疫前輩同事們的經驗,我們不再因為未知的病毒而恐懼,有了更多的從容和自信。
▲金良快拍攝防疫消殺。
燕趙之地多俠士,雖然疫情來襲,但是這裡人們的心態,卻是頗為豁達。採訪中,多是支持與歡迎。溝通中,多是包容與理解。我在這裡,見到更多的是信心與樂觀。
照片是劉文紅女士在家點燃艾柱,一旁的兒子捂住口鼻覺得味道嗆人。
劉文紅一家是我在石家莊裕華區鳳凰城小區內偶遇的。當時他們在樓下空地打羽毛球,孩子天性好動,總得在樓下放放風。我和他們聊了一會兒,提出了去家中看看的請求。原本想著多半會被拒絕,畢竟是特殊時期。沒想到他們爽快地答應了。只是在電梯裡,和我提出了查看健康碼和核酸檢測結果的要求。
汪新建與張琪琪,這一對年輕夫婦,在疫情暴發前不足半個月之時,剛剛開張了他們的餐館。前期費用不說,每月還需承擔近9萬元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等固定費用。但他們並沒有去感慨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而是承擔起為社區工作者免費送餐,為社區居民義務跑腿的工作。問他們為什麼,汪新建說,他作為一個外地人,來到石家莊打拼多年,也是靠著當地朋友的支持與包容,如今,石家莊遇到困難,自己理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月12日,在石家莊市元氏縣使莊村,醫務人員入戶為行動不便的村民進行核酸採樣。
石家莊疫情最大的特點是農村聚集病例多。我們去了石家莊元氏縣使莊村,一探究竟。村口焊上了大鐵桿子,全村封閉,不許進出,測溫查驗健康碼一應俱全。當天正是石家莊開展第二輪核酸檢測,村上井然有序,大喇叭一直提示,村民按次排隊。
▲1月12日在石家莊市元氏縣使莊村拍攝的核酸採樣現場。
工作人員在使莊村的小學內準備為村民進行核酸檢測。為村民進行核酸檢測的是當地縣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要在兩天內測完5000餘村民,為了減少防護服穿脫,儘量少進食喝水。
城中的商店多數已經關門,還好,還有各種外賣平臺,數萬名快遞小哥,做過多次核酸檢測後,奔走於街巷之間,提供各種物資。
一家牛肉麵館已經關門,牆上還貼著「冬至水餃」,似乎也就是不遠前的事情。這位小女孩,獨自一人在看著手機,我隔著玻璃問她,你是老闆嗎?她說,我是老闆的女兒,六年級了,學校放假了,我們還沒期末考呢。
一位小區居民,在圍牆裡放放風,透透氣。他說,自己是做外牆保溫施工的,原本冬天就是淡季。
消殺工作也在開展。這是曾逆行武漢執行消殺任務的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這次再次扛起消殺彌霧機,進村落進醫院開展防疫消殺。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石家莊,待你春暖花開,待你繁華重現。
策劃/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
編輯/劉欣、周大慶、王乙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