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楚:被他改變和改變了他的世界

2021-02-23 三聯生活周刊

點擊以上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卡斯楚」

從得知菲德爾·卡斯楚病逝的消息到決定臨時更換封面故事,我們用了不到兩小時。而從組稿方案確定到所有文章撰寫完畢,總共花去兩天兩夜。堪稱周刊歷史上最緊張的幾次專題報導之一。

對我們這個以「70後」和「80後」為主體構成的採編團隊來說,卡斯楚的離去並不會觸發太多關於情懷的詠嘆——我們對全球化、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所知甚多,對「冷戰」、革命和「槍桿子裡出政權」則缺乏切身體驗。當我在閱讀麥可·多布斯的著作《午夜將至:核戰邊緣的甘迺迪、赫魯雪夫與卡斯楚》時,除去毛骨悚然外竟無一言可發。因此,當同事付曉英微微抱怨幾位年長的受訪者除去情緒激動外完全不曾提出任何新觀點時,我只能回答:「但他們的激動是有時代印記的。那種親身體會的觸覺,我們取代不了。」

菲德爾·卡斯楚

我相信在最近幾天關於卡斯楚功過評價的種種新媒體刷屏中,大部分撰稿者也和我們一樣,年輕、自以為理性,在激揚文字時帶著一種宣洩的快意。但這種快意,究竟是來自那個表達欲過剩的自我,還是真的與那個曾經在這顆星球上生活了90年的卡斯楚其人有關?當我們在談論革命與犧牲,自由與恐懼,平等與匱乏,鬥爭與和解時,究竟是帶著對人性和歷史的深刻體悟,還是僅僅在搬弄一些抽象生硬的概念?在迫不及待地利用卡斯楚的例子來佐證自己關於政治的幾項簡單結論之外,我們對這個人究竟了解多少?

甚至對那個看似毋庸置疑的「革命者」的身份界定,我也時不時會感到懷疑。當卡斯楚由一個對馬列主義學說知之甚少的傳統民主革命者驟然轉變為激進、亢奮的「熱帶共產主義者」時,究竟經過了怎樣的心路轉折?當他在1962年鼓動赫魯雪夫以絕不退讓的姿態面對美國,並且宣稱自己已經做好了在核戰爭中犧牲上百萬古巴人的準備時,他的底氣和動力從何而來?他的治國實踐為何始終抗拒在蘇聯和東歐曾經出現過的那種嚴密的科層化管理模式,而訴諸了富於浪漫氣息的廣場政治和「歡呼裁決」?當他在20世紀90年代被迫重新回到部分的商品經濟和市場開放道路時,又是如何說服自己放棄30多年的烏託邦理想?


1959年,卡斯楚訪問美國

當我讀到《紐約時報》關於這位古巴領導人的訃告時,心中的疑問甚至進一步加深了:將近60年前,恰恰是一位《時報》編輯關於卡斯楚的長篇採訪記,使這位活躍於馬埃斯特臘山間的學者型羅賓漢第一次出現在全球公眾的視野中;大鬍子、綠軍裝、雪茄菸等「菲德爾神話」最著名的象形符號,同樣是由《紐約時報》所創造。他們是否會意識到:對佛羅裡達海峽對岸那個島國發生的悲劇和笑劇、經歷的滄海桑田,自己也曾發揮過相當的作用?當初那位《時報》編輯馬修斯如果還在世,依然會堅持自己的第一印象嗎?

所有這些疑問,當然不是我們倉促寫就的這組文章可以事無巨細地回答的。但我們的確做了這樣一種嘗試:從研究者和親歷者的描述中,從抵達和見證過當下古巴社會的觀察者口中,從對和卡斯楚其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文化符號和審美現象的品讀中,去勾勒關於這位20世紀革命活化石的重重面相。他是一位罕見的執政超過半個世紀仍能屹立不倒的第一代革命家,並且到他逝世時為止,古巴的國家領導權依然掌握在領導「七·二六」運動獲得勝利的「歷史的一代」手中。在1961年的「豬灣事件」、1962年的飛彈危機以及六七十年代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革命輸出中,古巴扮演了與它的人口規模和疆土面積完全不相稱的關鍵角色。而卡斯楚那場漫長革命的終局,同樣令我們感到好奇和唏噓:即使是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創舉和顛覆之後,紅色古巴依然沒能擺脫曾經困擾蘇東國家數十年之久的停滯、壓抑和短缺,開始向它曾經批判過的一切妥協。所有這一切使得卡斯楚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政治現象,值得我們一遍遍去追問和摸索。


2003年,卡斯楚在古巴民族英雄José Martí的雕塑前

我甚至也會在不經意中想起:1953年發動「七·二六」革命之初的卡斯楚和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一樣,不曾開辦過一家商店、不曾運營過一家企業,所有的社會經驗都來自大學時代領導學生社團的記憶。但高人一等的文化水平和理想主義情結使他比那些謹慎、持重的企業家和政治家更有執行力,更熱衷於將頭腦中關於「平等」、「自由」、「民主」的抽象理念付諸落實。而古巴恰恰給了他這樣一次進行巨型烏託邦政治實驗的機會——拋棄一切傳統和民情,也不要被嗤之以鼻的軟弱情感和家庭關係羈絆,單單是基於「理性運行的法則」去行事,甚至按照「21世紀理性人類」的標準去培養和造就一種類型完全不同的人。卡斯楚的實驗失敗了,但我們在人生中的某一時刻,是否也曾有過如此宏偉而自信的「創造」企圖?

卡斯楚曾經改變和創造過世界歷史的某一局部,而他自己同樣是歷史和觀念的產物,並最終不得不服膺於總體歷史的朝向。他對傳統和民情之頑強生命力的蔑視,他對「骯髒」的商品經濟和自由市場的厭棄,他的浪漫恣肆的群眾運動大潮,在法國、俄國、東歐、中國的歷次現代革命中都能找到共同點和相似性。他對塑造「新人」和創建巨型道德共同體的執念,思想源流甚至可以上溯至古希臘和西歐啟蒙運動。對他的偉大革命及其遺產的評估,足夠將整個政治思想史貫穿起來,以超越狹隘的偏見,抵達理智和清明的境界。

最後,菲德爾·卡斯楚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在現實中真實生活過的人。他的熱情洋溢與輾轉反側,肆無忌憚與認清現實,目空一切與無可奈何,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是「現在進行時」。籍由對他的觀察和記錄,我們也在繼續完善關於「人」的認知,關於我們自己的認知——認清現實為理想劃定的邊界,認清某些看似平常但屢屢兌現的共通規律,認清可能與不可能,認清最真的善與最深的惡。孫盛陽秋、所南心史,言在彼而意在此;我們因卡斯楚之死而起的激動與憤懣、感懷與追問,亦復如是。


| 封面故事 |

最漫長的告別 | 卡斯楚:革命的活化石(劉怡)

菲德爾·卡斯楚:革命者的五重面相(劉怡)

拉美左派的生與「死」(徐菁菁)

90歲的卡斯楚與39歲的格瓦拉(張星雲)

卡斯楚最後的書友會(魯伊)

逝去的卡斯楚和那些古巴生活(劉冬花)

菲德爾·卡斯楚謝幕,古巴將向何處去(付曉英)

海明威,古巴,以及卡斯楚(張月寒)

暗殺卡斯楚的那些鬧劇(薛巍)

為父親的攝影(肖楚舟)        

抽一支無產階級的雪茄(範庭略)    

| 社會 |  

| 經濟 |

| 文化 |

| 專欄 |

邢海洋:人民幣貶值後的購買力

張斌:五年之壯志未酬

宋曉軍:洛克希德·馬丁的「亞太再平衡」

朱偉:陳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場(3)

(圖片來自網絡)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下面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卡斯楚」

相關焦點

  • 卡斯楚和他的634次「逃生」!
    實際上,何止是在中國,在世界各地,卡斯楚都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自從1959年革命勝利以來,老卡在古巴建立的紅色政權巍然不倒,實在稱得上是一部傳奇。在卡斯楚執政初期,他非常注重和美國的關係。1959年4月,卡斯楚出訪美國,以一身戎裝,滿臉鬍鬚的拉美硬漢姿態橫掃美國。而當他在時報廣場上派發雪茄的時候,據說連紐約警察都愛上了他。在那段時間裡,美國媒體把老卡追捧為「國際政壇的詹姆斯·迪恩」。按理說,對這樣一個如此受到公眾歡迎的人物,美國政府應該盡力拉攏才是。但老卡在美國待了十天,時任美國總統德威特·艾森豪就是不見他。
  • 馬拉度納,他找卡斯楚去了
    原創 Atilio Boron 中拉智訊就在同一天,就在卡斯楚逝世整整四周年的這一天,馬拉度納離開了這個世界。馬拉度納和卡斯楚,他們生前就意氣相投,彼此欣賞。最終,命運又安排他們在同一天離開。馬拉度納和卡斯楚互相欽佩,互為摯友,這種感情無與倫比。馬拉度納把「卡斯楚」刻在他的身體上,烙在皮膚上,深深地印在他的左腳上,那在球場上行雲流水、書寫無數傳奇的左腳上!卡斯楚也將馬拉度納常記心間,時刻掛念。
  • 90歲的卡斯楚走了,他的故事比色戒還傳奇
    他的畫風還會變成這樣。這招擋不住卡斯楚,他自己當起義軍總司令,帶著遊擊隊血戰。最後親美的巴蒂斯塔下臺,卡斯楚手下只倖存12個人。當時這只不死鳥才32歲,年輕的孤膽英雄上任大位,不但受全古巴膜拜,連美國和蘇聯也搶著拉攏。
  • 雪茄王國大BOSS,卡斯楚和他656次暗殺(解密)
    卡斯楚自幼胸懷大志,富有反抗精神,少年期間就對勞苦農夫懷有深切的憐憫。他反對父親荼毒僱農,為此多次與父親爭持,13歲時曾構造蔗糖工人進行反抗自己父親的罷工。青少年期間的卡斯楚閱讀了大量好漢人物傳記和著作,古巴民族自力先驅者何塞-馬蒂、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爾和聖馬丁,都是他心目中最崇拜並引認為榜樣的好漢人物。
  • 他改變了他的身體,改變了他的生命
    優秀節選第一:玄幻:他喚醒了靈根,逆天改變了他的人生,九轉黃金配方,塑造了黃金身體!和龍村其他人一樣,從祖先到龍毅這一代已經過了幾十萬年,但只有少數人能實踐這項技能。自然地,這些人是風雲人物的最後一代,他們可以把手轉過來遮雲,手可以變雨。
  • 《含淚活著》:他想改變命運,卻被命運改變
    其間的十五年我和丁尚彪的路徑其實差不太多,我在省城做過軟體公司出納、服裝公司的修理工、諮詢公司的出納、建材公司的銷售、證券公司的研究員……我也在打工的過程中學習各種生存的技能:涉外會計、管理學、投資學……所不同的是,我在國內打工,丁尚彪在日本打工;我的命運和所處的環境一天天改變,丁尚彪十五年都在日本承受著壓力和孤獨。
  • 古巴紀念卡斯楚逝世四周年 同時為他的好友馬拉度納哀悼
    而這一天,也因為球王馬拉度納的去世而載入史冊,他是卡斯楚的親密朋友和忠誠的仰慕者。&nbsp&nbsp&nbsp&nbsp報導稱,馬拉度納曾多次前往古巴,與卡斯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他一直非常尊敬卡斯楚。2016年卡斯楚離開人世,享年90歲,而4年後,馬拉度納在同一天去世,享年60歲。
  • 他改變了現代桌球
    乒壇花絮日本男乒主力水谷隼在接受日本著名桌球雜誌《桌球王國》採訪時,讚揚中國男乒大滿貫、「藏獒」張繼科從三個方面改變現代桌球。張繼科和水谷隼年齡上只差一歲多,二人在倫敦和裡約兩個奧運周期多次交鋒。水谷隼認為,張繼科在鹿特丹登頂,開始對世界乒壇帶來巨大變化。「張繼科在技術上把反手擰拉發展成強有力的進攻武器,他還使用逆旋轉發球,第三板反手發力,改變了中國桌球運動員的進攻模式,現在樊振東、林高遠等年輕主力都有類似的打法。」水谷隼讚揚張繼科在賽場上激情澎湃,吸引了大量球迷,顛覆了桌球運動員的舊有印象,樹立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桌球冠軍形象。
  • 他,改變了世界足球的歷史,德甲為此驕傲
    #德甲聯賽#47年前不倫瑞克發起了一場重大變革,改變了足球的發展進程在此之前,不倫瑞克和野格公司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的合作。20世紀70年代,不倫瑞克遭遇經濟危機,俱樂部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為了度過這一難關,俱樂部決定深化與長期好友野格利口威恩的合作,並試圖通過增加野格公司的贊助投入來幫助球隊解決燃眉之急。野格公司欣然同意,雙方一拍即合。
  • 奧納納:諾伊爾是世界最佳門將,他改變了門將的比賽風格
    奧納納:諾伊爾是世界最佳門將,他改變了門將的比賽風格
  • 豆瓣9.3《熔爐》:不被世界改變,才是改變世界
    渴望改變世界的人《熔爐》中有一部分人,是年少的聾啞兒童,他們的世界雖然有那麼多的不方便,但一直渴望改變這個不公的世界。影片中,聰穎的研鬥、貪吃的宥利和弟弟自殺身亡的民秀,都是這個聾啞學校的受害者。他們年少本該無憂,卻在這個學校遇見了流氓校長,校長不僅虐待毆打他們,更是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情。
  • 多數人被世界改變,少數人則改變世界
    蘭斯也是一個正義感十足的人物,與拯救世界相比,他從不會在乎自己的得失。他不是沒有感情,也不是冷血動物,他只是因為失去的太多了,所以嫉惡如仇而漸漸變得麻木了。2、沃爾特發明天才沃爾特是一個至真至善的人,無論其他人怎樣說他古怪,他不會反擊,他只是堅定的堅持自己的信念,因為他渴望用他的發明改變世界,保護世界。他的善良體現在他的發明和他的行動上。
  • 「運動員」卡斯楚
    但是,哈瓦那6家主要報紙(外加幾十份小報)和各級別有組織聯賽的城市,從未有過關於卡斯楚職業棒球經歷的記載,唯一關於他的有比分記載是1946年哈瓦那大學法學院和經濟學院之間的對抗,一個名叫F·Castro的球員出任投手,其所在球隊4比5敗北。
  • 舊影拾記:古巴領導人卡斯楚打籃球老照片,保鏢爆料他不可能輸
    他從小就爭強好勝,在高中時代就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那時候,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籃球、棒球、田徑和桌球等各項運動上,而不是學習上。在1943年至1944年間,他被評為了哈瓦那優秀男子運動員。【圖2】卡斯楚喜歡把體育作為展示自己運動能力的一種手段,以證明自己擅長做任何事情。圖為1970年,卡斯楚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所高中裡,與學校的高中生一起打籃球。
  • 奧納納:諾伊爾是世界最佳門將,他改變了門將的比賽風格
    他表示:「諾伊爾是我的偶像,在我心裡他是世界第一門將。我記得當我還在巴塞隆納的時候,守門更多的是在門線上。但是在2014年世界盃之後,他我改變了我的風格。」「所以我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守門員。」當被問及哪位門將的手上技術最佳時,他表示:「我會選巴爾德斯,他有一雙不可思議的手。我和他一起訓練過很多次,那真是太棒了。
  • 馬克思是具有救世主義情懷的務實者,他的思想追求的是要改變世界
    他不同於在他之前的宗教主義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於他的的改造世界不是提供一幅現成的方案,而是提供了改造這個世界的哲學和實施路徑。這種哲學和實施路徑,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現成的、可即刻驗證的知識,它主張的是可驗證的一種社會發展趨勢,提供是一種可以落實到社會變革中的一種行動指向。它所追求的社會發展狀態同宗教主義或空想社會主義的所提供的虛幻烏託邦,好像沒有多大區別。
  • 老照片 世界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
    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生於1926年8月13日,從1953年開始,他領導古巴人民武裝起義,反對當時的古巴巴蒂斯塔政權。 1959年,經過多年的鬥爭,卡斯楚率領遊擊隊員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取得了古巴革命的勝利。卡斯楚成為了古巴第一任最高領導人,被譽為「古巴國父」。
  • 但斌:我們投的是改變世界的公司和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
    來源:聰明投資者但斌今日演講:我們投的是改變世界的公司和世界改變不了的公司,今年有券商65%的客戶還是虧錢的」昨天我還在跟一個券商的朋友在交流,他說他們公司今年客戶65%以上的人還是虧錢的。今年我們都知道,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來說是大年,但是,65%的老百姓是虧錢的。
  • 《白說》:白巖松,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白說》:白巖松,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很多人喜歡白巖松,仿佛在央視這臺機器裡,只有他出淤泥而不染,只有他的聲音才讓人們相信新聞裡也有真實而非劇場。這滿意流露在他的用詞上,頻繁使用「一定」,「總是」,「應該」,這些不容置疑的句式前綴,我已經不能重複他的原話了,但對他種種突如其來的斷語和始終如一的自信過目不忘,他像是一個早已洞察生活真相併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幾乎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並能迅速給出當前的解釋。
  • 和卡斯楚並肩作戰的切格瓦拉,為何被稱精神領袖
    這使得他認識了古巴革命領導人卡斯楚。1956年,卡斯楚和格瓦拉回到了古巴,他們在古巴國內開展推翻右翼政權的鬥爭。經過激戰,古巴右翼政權被卡斯楚的軍隊推翻了,卡斯楚成為了古巴的新任領導人。這個新政權和舊政權最大的不同在於:舊政權只關心富人的利益,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而新政權是為人民服務的紅色政權,他的一切政策都是為了廣大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