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這麼多,德雲社還能發展這麼快,郭德綱到底有什麼魅力?

2020-12-23 時刻娛樂熱點

#德雲社招生#

近期,德雲社已經開始籌備龍字科招生,這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反應。

眾所周知,相聲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在提現與發展上的難度相對較高,而郭德綱的德雲社卻發展的順風順水,一枝獨秀,不得不讓人反思,郭德綱到底有什麼魅力?

底層磨練帶來的心得

別以為郭德綱發展有多順利,要輪顏值,根本談不上帥哥,靠臉吃飯根本不行。

靠才藝吧,早年間就開始北漂,飄著飄著就回天津了,一鼓作氣再去北京試試,結果現實又給了他一棒槌!

直到1996年與王玥波相遇,終於靠相聲掙錢了,但這也只是養家餬口,算不上創業!

直到1998年,他才開始召集一批同行,開始大膽嘗試相聲創業,可依舊不見起色,哪怕與妻子王惠、于謙相遇,他的事業依舊舉步維艱。

最難的時候,都開始變賣王惠的首飾,這些郭德綱都記憶猶新。

甚至為了補貼家用,竟然大庭廣眾之下,在一個玻璃房裡呆48小時,這樣的屈辱,這樣的忍耐,為郭德綱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段發展挫敗期,他深度理解人性,深知普通人對什麼感興趣,容易被什麼刺激。

正是這些發現,讓他的相聲有些與眾不同!

將心得進一步傳承,形成粉絲效應

這種與眾不同被一些人批評為「低俗」,對於這樣的吐槽,郭德綱似乎並沒有在意,他的魅力在於,將有價值的東西發揚光大!

當然,他的發揚光大除了自己、搭檔,更少不了他的徒弟!

哪怕是早期的曹雲金,他比一般人更有天分,很快學會郭德綱傳授的東西,為德雲社的名聲傳揚盡了不少力!

曹雲金之後應該就是嶽雲鵬等人!

要說嶽雲鵬只繼承了郭德綱的相聲藝術,那簡直就是對德雲社文化的侮辱。

觀眾印象深刻的是做人,德雲社做事是出了名的「規矩」,進了房間,前輩在那裡,你應該說什麼話,做什麼事。

哪怕你無意識破了規矩,不管你是誰,除了一些金錢罰款,跟著就是出場次數的懲罰!

這就是郭德綱的魅力,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更在優化「文化載體」的修養!

這樣的規矩自然引來不少人的關注,畢竟觀眾們都喜歡得體懂規矩的人!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德雲社最紅的可能是嶽雲鵬,可張雲雷、孟鶴堂、郭麒麟粉絲也不少!

一群人,鬧啊,折騰啊,耍小心思啊,更像一家人,一個團隊,一個拳頭!

這種文化向心力吸引的粉絲,像雪球一樣不斷滾動!

粉絲相應形成,再與粉絲形成互動

這樣的滾動反過來又影響了粉絲!

眾所周知,德雲社的粉絲是最守規矩,也是最不守規矩的!

說他們不守規矩,平時與臺上的相聲演員互動的時候就很「沒譜」,莫名其妙的退票,讓嶽雲鵬閉嘴,別幹擾孫越說相聲,甚至有人讓嶽雲鵬跪著說相聲。

是不是很離譜,這哪是說相聲,更像爸爸媽媽在哄小孩。

德雲社能形成這樣的互動氛圍,其實少不了郭德綱的引導,他懂得如何牽引觀眾,如何順應觀眾,如何讓觀眾以為自己是相聲主角。

這樣的人格魅力,在圈內又有幾個呢?他還將這種魅力傳遞給徒弟,再次形成一個系統。

結語:

這就是郭德綱,善於將自己的內心感悟,形成一個小系統,再將系統精緻化,再傳承給徒弟,繼而傳遞給觀眾,一步一步的讓粉絲形成雪球效應,不斷壯大德雲社!

所以我們也不奇怪,為什麼在眾多同行競爭的情況下,德雲社依舊能一枝獨秀,郭德綱的個人魅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為相聲而生,德雲社背後是郭德綱吃過的苦
    疫情原因有些行業至今未營業,除了電影行業外,熱愛相聲的朋友們都期待著德雲社能早日開箱。德雲社是北京大型相聲團體之一,口碑和知名度最佳。是由郭德綱和張文順創辦而成,如今已有上百位員工,知名相聲演員有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燒餅等人。
  • 為什麼德雲社這麼多演員,偏偏張雲雷需要成立個人工作室?
    不僅僅是在相聲行業裡,張雲雷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發行單曲之後也引爆了音樂圈,張雲雷心中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在未來兩年開一場自己的演唱會,他的跨界之路無比成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德雲社這麼多演員,單單張雲雷需要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微博上張雲雷關注的是「張雲雷個人工作室」。
  • 德雲社「定場詩小王子」張九南,懟觀眾還是被追捧,到底有啥魅力
    別看郭德綱看上去就是在主持節目,但是我們都知道德雲社的代表是郭德綱,郭德綱的出現自然會帶動德雲社這個話題。這幾年因為郭德綱的活躍,德雲社成功地和相聲這門傳統藝術聯繫得越來越緊,幾乎成為相聲的代言人。當然,德雲社的爆火不僅僅是郭德綱、于謙這位老搭檔的努力,也是德雲社所有成員的齊心協力。
  • 侯震在德雲社的地位到底有多高?看完終於知道了
    在德雲社的一員,自然有他的發光發亮之處,即使當年嶽雲鵬剛入德雲社時啥也不會,還能在後臺幫忙掃掃地呢。侯震自然不用掃地,因為他的相聲說的還是不錯的。在前些年,德雲社漸漸發展起來後,到德雲社尋求發展的相聲人大有人在,這其中就有侯震。當然,侯震可是郭德綱特意邀請過去的,更籠統的說,是「挖」過去的吧。侯震到了德雲社後,並只是充當相聲名家之後這麼的輕鬆,他也是需要上臺表演的,因為他也是說相聲的人。
  • 李金鬥:很多年輕相聲演員根本不合格,基本功差,暗諷德雲社?
    如今相聲界最火的非郭德綱和德雲社莫屬。如果有人想聽相聲,基本都會首選德雲社。在班主郭德綱的帶領下,德雲社這些年來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幾乎是壟斷了整個國內相聲商演市場。
  • 秦霄賢說相聲緊張到忘詞,入德雲社7年,首次給郭德綱表演
    說到相聲,大家肯定都會想起德雲社,近幾年德雲社可謂是真正的火爆起來,除了班主郭德綱之外,其他的相聲演員也如雨後春筍般漸漸出名,被觀眾熟知。這其中就有總說自己不傻的秦霄賢,秦霄賢被網友們稱為德雲社新一代的門面擔當,身高186的秦霄賢和德雲社目前的大師兄張雲雷一起被稱為「德雲雙帥」,被很多的德雲女孩們喜歡,甚至還有網友調侃稱「沒想到說相聲中,還有這麼帥的演員啊」,這足以看出秦霄賢出眾的長相。
  • 最幸運的相聲演員,躺進德雲社——朱鶴松
    別的師兄進德雲社堪稱九九八十一難,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但是朱鶴松從進社到拜師,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被大家稱為躺進德雲社的演員,原因就在於他有一個好搭檔靳鶴嵐。大家都知道郭德綱也是天津人,在他沒來北京之前,一直在天津相聲界混飯吃,當時靳鶴嵐的爺爺,相聲藝術名家靳金來先生不但對他百般照顧,還教了他很多本事。郭德綱小時候一直管他叫師傅,最終郭德綱離開天津到北京闖蕩,也是因為聽了他的勸告。
  • 德雲社孫越曬午飯,堪稱是主食大團圓,郭德綱相聲裡的段子成了真
    眾所周知,德雲社是一個盛產胖子的地方,孫越,劉喆,朱鶴松,嶽雲鵬,幾乎全是胖子,就連郭德綱自己都被稱為小黑胖子。有人說德雲社之所以有這麼多胖子,是因為相聲演員的工作性質決定的,畢竟在舞臺上不用走動,一直在一個位置上說。目前德雲社的第一重量應該是孫越,郭德綱曾經專門稱過,是298斤。
  • 德雲社的2020:封箱大半年無演出,相聲演員流量化加劇
    德雲社的頭部相聲演員參加綜藝節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也是德雲社相聲演員加速流量化的一種方式。德雲社之所以能火這麼久,在於積極地擁抱流量 。從郭德綱到嶽雲鵬再到秦霄賢,這一方式屢試不爽。「雲鶴九霄」的成員有了基礎的業務能力,然後由郭德綱或者其他師兄帶著參加節目錄製,德雲社形成了自己的「捧人方法論」。
  • 有社交恐懼症的郭德綱和沉浮20載的德雲社,相聲圈最強cp幸虧有你
    「我吃飯的時候,如果看見有外人,不認識的,我就會問,是您走,還是我走?我也不認識您,咱們吃什麼飯啊?」你很難想像,郭德綱這樣的相聲大咖,盛名在外的德雲社的創始人,混跡演藝行當的以嘴皮子謀生的相聲大師,這樣的人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 相聲演員忘詞時怎麼辦?郭德綱于謙忘詞這場,為什麼被稱為經典?
    一是因為創新,二是因為在小劇場演出,觀眾可以互動,往往很多先掛會創造新的包袱,非常考驗一個相聲演員的功底和反應能力。德雲社這先掛就特別好,老能讓觀眾捧腹大笑。但是有一點不好,就是這麼一來一回容易忘詞。所以那種死綱死口的相聲在小劇場不靈,就不能有太固定的臺詞,不一定啥時候就給你打斷了。你不理觀眾吧,大傢伙覺得沒意思;你理了吧,自己就忘了說到哪了。
  • 郭德綱于謙多年關係好的背後,相聲到底是發展良好還是虛假繁榮
    到了現在,一場疫情過去,在天津以外,還有很多人知道的相聲團體,好像真的只剩下德雲社了。當然,現在觀眾聽相聲、喜歡相聲的方式跟以前不太一樣,各種媒體更發達,觀眾也更願意表達自己,願意為喜歡的東西做點什麼。
  • 不刨活,是對相聲演員最基本的尊重,有時候郭德綱都忍不了
    我記得看過姜昆先生的一個採訪,內容是主持人問他為什麼現在的相聲演員,都對創作新相聲有這麼大的興趣,而對於傳統相聲作品表演的越來越少?姜昆的回答是傳統的相聲作品,就那麼幾百段,隨著電視的普及,只要是想聽相聲,短短幾個月就把這些作品聽完了,聽完了之後有多少觀眾還會聽第二遍?有幾個作品值得反覆聽?
  • 德雲社秦霄賢這麼火,為何在郭德綱眼裡,他還不能算是角兒呢?
    如今的德雲社可以說是娛樂圈中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德雲社的演員們不僅會講相聲,如今還逐漸開始向娛樂圈中發展。不論是綜藝節目上還是大熒幕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而要說今年德雲社最受力捧的人是誰,必然要提起秦霄賢的名字了。
  • 德雲社封箱上演復仇記,第一個節目的演員,讓天津相聲界顏面無存
    因為郭德綱安排的第一個節目,是由劉春山,張番,劉銓淼,王善勇,高玉凱等人聯合表演的一個節目。這五個人往臺上一站,簡直是赤裸裸地打了天津相聲界的臉了,讓天津相聲界顏面掃地。因為這五個人可都是天津相聲圈的,原來都曾經在天津的各大相聲劇場輾轉演出。去年的《相聲有新人》節目上,張番劉銓淼現場拜師,隨後王善勇和高玉凱也跟著來了。
  • 德雲社演員大多有紋身,郭德綱的紋身有學問,看到嶽雲鵬的我笑了!
    在以前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紋身是小混混的標誌,但是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現在每一個人基本上都能夠去紋,現在的紋身代表的是一些祈福的意思。而在明星這個職業場上,就有很多的人以為德雲社裡面每一個人都擁有紋身,這樣子一個說法是否正確呢?
  • 女孩想進德雲社?當演員太難了,當演員夫人似乎更容易
    引言:隨著張雲雷、郭麒麟、秦霄賢、王九龍等德雲社「偶像派」相聲演員的成長,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喜歡上了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她們不僅喜歡自己的偶像,喜歡聽相聲,有些甚至想「揭竿起義」進入德雲社學習相聲,和偶像們成為同門。
  • 德雲社的大褂不分等級,刺繡大褂純屬個人喜好,郭德綱這麼說
    對於不懂相聲的觀眾來說,只要會說話,就能說相聲。對於喜歡聽相聲的觀眾來說,他們才能感受到相聲的魅力。「說、學、逗、唱」這四個科目並不容易。是相聲演員在舞臺下千百次磨練出來的。與多變的小品服裝和道具相比,相聲只有一件「單一」的普通的大褂,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帥氣,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嶽雲鵬將大褂視為他最貴重的行頭。張雲雷非常尊重他的大褂。曾經穿著大褂吃飯。
  • 德雲社總教習,高峰做了什麼事?讓他在德雲社有這麼高的地位?
    在德雲社有這樣一個「鎮社之寶」那就是高峰,高峰能有今天,第一個感謝的應該是師父金文聲。出生在相聲圈子的高峰,從小就愛說相聲,他有兩個師父,相聲師父是範振鈺先生,西河門是師從金文聲先生!2005年的德雲社,剛剛要紅,德雲社的相聲演員要回天津演出,因為北京和天津離得近,所以德雲社的演員就也沒著急,當天走的,好巧不巧那天就堵車了,火車晚點、高速擁堵,除了郭德綱德雲社的主力沒有人能趕過來。郭德綱當時就拉著高峰救場,這也是大功一件。後來德雲社的演員陸續趕來,才避免了這一次的演出事故。
  • 德雲社龍字科招生,郭德綱標準就兩條,高峰有提示于謙依舊做捧哏
    德雲社能走到今天和郭德綱的堅持是分不開的,堅持的理由應該很簡單就是因為對相聲的喜歡。郭德綱落魄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多的徒弟追隨他,也是因為喜歡。如今的德雲社已經不一樣,已經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平臺,實力允許的話,成功也是遲早的事情。只是有句話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