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花期如約至。
四月春光正好,沒有三月的料峭,沒有五月的灼熱,春風和煦,氣象萬千,一切都剛剛好。
天地之間,春和景明,百草豐茂,千卉爭豔,萬紫千紅,群芳涵香。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四月春日遊,杏花吹滿頭。杏花初開,讓四月詩意無限。
韓愈說:「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
杏開兩枝,各有其美。杏白,白衣勝雪;杏紅,熾若紅日。一枝杏白紛爛漫,一枝杏紅爭鬧春。
杏白是浪漫旖旎,在陸遊的筆下,盡顯繾綣春意,「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水墨丹青的煙雨江南畫卷,頃刻眼中,陶醉其間;
杏紅是難擋活力,它是「紅杏尚書」宋祁眼中的「綠楊蔭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春意撩人,它是葉紹翁詩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滿園春色。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作為春天開花最早的杏花,被視為春天希望,具有濃烈的生命活力。杏花之美,不僅容姿清雅,更頗有內涵,「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古代以杏花為貴,具有吉祥美好的深意。同時還是醫學,「董仙杏林「故事廣為流會,」杏花「,同時有」中醫之花「的美譽。
寒梅停香後,櫻杏同逢春;雙殊競爭豔,四月扮人間。
櫻花與杏花的花期幾乎一致,如約而至。白櫻純潔,粉櫻浪漫,似火似霞,如雲如雪。
四月的櫻花是白居易詩中的「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行便當遊「的美好心情;
四月的櫻花是趙師俠詞中的「梅花謝後櫻花綻,淺淺勻紅。試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的春意盎然;
四月的櫻花是方嶽筆下的「山深未必得春遲,處處山櫻花壓枝「的炫目爛漫;
四月的櫻花更是周恩來總理的那一片深情所系,春日偶成妙思而作的,「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燕子聲聲裡,相思又一年。」
盛開的櫻花與杏花一樣,同樣是春天的希望,那一株株的幽香豔麗,粉白嬌嫩的清麗之花,滿是高雅與純潔,幸福與熱烈,生命與活力的精神意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四月最美,桃李爭春。桃花盛開姿態美豔而熱烈,古往今來,深得文人誦吟詩作之青睞。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對於桃花描述,可謂開篇之作,其勾勒的世外桃源, 成為人們追求的精神之境:「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從陶洲明的《桃花源》記中,對於桃花之喻,便生出許多美好意象。
桃花是美好的象徵,它是杜甫詩裡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它是黃庭堅詞裡的」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
桃花是嚮往的意境,它是王維詩裡的「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它是李白詩裡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桃花是深情的愛意,它是崔護詩中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桃花是師恩的深情,它是白居易詩中的「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桃花是驅邪的聖物,它是王安石詩中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四月春光,美不勝收。
四月是司馬光筆下的「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的清明和暖;
四月是白居易筆下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人間美好;
四月是翁倦筆下的「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春忙勝景;
四月更是林徽因詩中所呈現的柔情浪漫,愛和希望: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正是在這春和景明的四月春光裡,
杏櫻盛綻,滿天爛漫;桃李春風,避災驅疫;萬物復醒 ,人間值得。
杏櫻桃李春滿園,最美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