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2020-12-23 中國電子銀行網

我國普惠金融普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破局?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論壇嘉賓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三大「痛點」。世界各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尋求破局。無論是孟加拉的鄉村銀行模式,還是美國的社區銀行模式,目前都沒研製出一個世界範圍普遍公認可以根治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的「靈丹妙藥」。

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普惠金融基礎薄弱,起步較晚,需要解決的問題千差萬別。近年來,通過「下沉金融服務」,初步形成了以國有金融企業為主,民間資本為輔的融資渠道。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融資新增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28萬戶,同比增長21.8%;9月份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92%,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0.96個百分點。

可以說,普惠金融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由於我國地域、文化、經濟差異明顯的特徵,普惠金融發展的不均衡性、不充分地矛盾也相對突出。

從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切膚」之痛,需要金融機構主導「唱大戲」,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以普濟天下的家國情懷和扶貧攻堅的責任擔當,自覺扛起振興普惠金融的大旗。

一、突破三大「障礙」,增強免疫

普惠金融的發展首先要突破「不敢貸、不能貸、不願貸」三大「障礙」,增強普惠金融的群體「免疫力」。

(一) 突破「不敢貸」的心理障礙。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高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銀行給小微企業放貸款往常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慎之又慎。在基層有一種現象不容忽視:誰發放小微貸款多,誰的不良貸款往往就會比較多,被問責處理的可能性就越大,扣獎金、罰績效成為大概率,弄不好還可能丟了「官帽子」。盡職免責缺乏明晰條款,在基層分支機構往往就是一紙空文。實踐中,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發生,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瑕疵」或主客觀「因素」,而這些都可能成為信貸審批人員沒有完全盡職的問題,和被處理問責的依據。

(二) 突破「不能貸」的政策障礙。「沒有正規財務報表,沒有充足抵押擔保,沒有規範公司治理」,這是小微企業融資的先天性「病理」,客觀上增加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技術難度。目前,商業銀行推廣的中小微信貸產品,大都圍繞房產、土地等易於變現的抵質押物來創設的,純粹基於信用擔保的中小微信貸產品並不多。沒有抵押物就不能貸款的「當鋪」思維,在很多商業銀行的基層分支機構仍然根深蒂固。現實問題是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壓根就沒有抵押物,即使有也基本都抵押了,親戚朋友能借的幾乎借了遍,能押的也幾乎全都押上了。中小微企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融資矛盾仍然是一個扯不清的「兩張皮」。

(三) 突破「不願貸」的經營障礙。實事求是講,給中小微企業貸款,很多金融機構內心是不情願的,如果沒有監管的考核指標「逼」著幹,很多分支機構是不會主動幹的。基層分支機構做小微企業貸款內生動力不足,普遍認為:做小微企業貸款費時間、耗人力、不賺錢、風險高,往往「賠本賺吆喝」,出力不討好。很多人都算過一筆帳:做100個10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不如做1個1億元的國有大企業貸款賺錢來得快,也不如做100個100萬元的個人按揭貸款收入來得更安全。如果單純算銀行效益帳,做什麼貸款可能都比做小微企業貸款划算。沒有可持續的經營模式,沒有成型的打法是普惠金融發展不起來的最大「困局」。

二、打通三大「經絡」,活血化瘀

破解普惠金融發展困局,最關鍵的還是要打通「經絡」,抓住數據、信用、場景三大融資要素,活血化瘀,疏通融資渠道。

(一) 統一數據平臺,打通信息「孤島」經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哪?難在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既沒有辦法也沒有工具了解到每個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目前,信息數據的重要性、安全性和應用性,受到各行各業的普遍重視,醫療衛生、機關學校、稅務工商、金融機構等越來越多的行業主管單位都投入了巨資,搭建屬於自己的個性化信息平臺。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於本行業的個性化信息平臺只是解決單一行業某個「點」上的行業應用問題,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流和資料庫。大數據的閉環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數據平臺分散、信息不共享,不僅僅是社會成本高低的問題,更是小微企業償債能力強弱判斷決策的問題。

(二) 完善信用體系,打通抵押「當鋪」經絡。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目前我們的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以至於很多商業銀行過度依賴抵質押物對小微企業貸款,這是商業銀行給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的最大「攔路虎」。因此,基於大數據的信用體系建設,將是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精準「滴灌」的重要切口。

(三) 發揮場景優勢,打通融資「壁壘」經絡。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以支付場景為切入點,把核心企業上下遊關聯的小微企業應收帳款、應付帳款串聯起來,把小微企業清算個人貨款的支付埠的數據連結起來,通過供應鏈融資,降低核心企業財務成本,提高小微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打通小微企業融資「壁壘」。

三、激活三大「潛能」,強筋健骨

普惠金融發展模式能否長久持續下去,核心是提高金融科技的應用價值,激發「數據、系統、風控」三大核心「潛能」,形成普惠金融發展的獨特優勢。

(一) 激活數據「潛能」,提升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通過金融科技對業務模式的解構與再造,商業銀行已經實現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批量獲客,精準畫像,在操作程序上實現了線上自動審批、智能貸後監測,從而在技術層面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信任」的融資難問題。廣大中小微企業可以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接入渠道更廣闊、審批更便利的運營平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了新的破解之法。

(二) 激活系統「潛能」,提升融資成本的可負擔性。普惠金融金額小、筆數多、客戶分布廣、資質差別大的經營特點,決定了傳統銀行信貸審批、放貸邊際成本高。金融科技可按照實體經濟的經營邏輯,發揮大數據分析價值,激活系統「潛能」,跨周期、跨行業、跨地域篩選挖掘具有一定融資承受能力的中小微企業,實現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以此為基礎開展的信貸業務,都是基於真實的生產和交易場景,既不需要實物資產抵押、也不需要擔保圈互保,因此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系統潛能的激活,既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又降低了銀行的信貸成本,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是一個銀企雙方皆大歡喜的事情。

(三) 激活風控「潛能」,提升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金融科技賦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防控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從更多維度收集用戶的非結構信息、動態信息,可以更加精準地反映客戶的財務狀況和行為偏好。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可以更加精準地定義用戶的信用狀況,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驅動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走向智能化和場景化,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慢的問題,從而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模式的可持續。

(作者系恆豐銀行總行零售戰略規劃管理部負責人,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相關焦點

  • 姜兆華:普惠金融「破局」 關鍵是打通「經絡」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姜兆華我國普惠金融普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金融機構究竟該如何破局?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合作導師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 普惠精準破局 金融科技助力產業數位化新躍遷
    普惠模式再「破局」多年來,普惠金融在我國多數地區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藉助網際網路技術,許多原本被傳統金融拒之門外的用戶,得到了借貸融資的機會。然而,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仍存在成本高、風險大、服務不均衡、商業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薛洪言表示,當前消費貸款領域普惠金融的重點是「惠」,即如何把貸款的綜合成本降下來。過去幾年,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緩解了「普」的問題,但粗放的模式和較高的定價也引發了很多問題。
  • 金融科技賦能灣區普惠金融 交通銀行創新實踐打通普惠最後一公裡
    交通銀行深化金融科技實踐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之際,普惠金融便被市場視作金融機構大有可為的領域之一。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小微企業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主體,50%以上的生產總值和稅收,是經濟發展及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石。
  • 河南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戰略重組 普惠金融送到地頭
    河南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升級:國企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入股「普惠通」平臺,助力全省普惠金融發展,力求打造農村版「支付寶」、金融版「拼多多」。  9月24日,在鄭州召開的全省普惠金融工作推進會宣布了這一消息。
  • 微眾銀行:關注「長尾人群」,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年初疫情之下,讓普惠金融的發展再次引起熱議。普惠金融需要把握利己與利他平衡並適度利他、深耕長尾市場,服務更多金融消費者群體。普惠金融內涵博大精深,要義是機會平等,讓每一個人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金融服務才是發展普惠金融的目的。
  • 中原銀行開封蘋果園支行柳園口鄉老君堂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近日,伴隨著喜慶的鑼鼓,中原銀行開封蘋果園支行在柳園口鄉老君堂村設立的中原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站盛大開業。李思洋對中原銀行的進駐表示熱烈歡迎,下一步大力支持,通過以點帶面推動附近村莊儘快普及惠農點建設,把金融服務帶給村民,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 功效:如何站樁能打通經絡?
    打通經絡,似乎是個挺神奇的事情,其實不然,在中醫看來,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很多學中醫的也都有學習站樁功,經絡和站樁都是一種基本功。站樁能打通經絡嗎?那麼單靠站樁真的能打通經絡嗎?當然是可以的,站樁通過簡單的改變身體的重心來達到此目的。站樁不講究意念,當經絡開始流通時,會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素質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常見的熱感/暖感等。當全身經絡打通時,便會感到全身的暖暖的感覺。站樁為什麼能打通經絡?
  • 西峽農商銀行:打造「智慧民生」普惠金融新坐標
    近年來,河南西峽農商銀行積極踐行「支付為民」理念,依託「黨建聯盟+普惠金融」模式,進一步挖掘政府數據、金融數據和運營商數據,以金燕IC卡為載體將百姓民生需求從線下延伸到線上,打通社保、醫療、交通、教育、旅遊、消費等領域的支付場景,成為百姓「智慧生活」的守護者。
  • 億聯銀行張世傑:回歸金融本質 借力科技踐行普惠金融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主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億聯銀行科技研發部總經理張世傑出席本次峰會,並以「數字銀行賦能普惠小微金融 柔性科技護航敏捷業務創新」為題發表演講。
  • 2020金融峰會丨梁定基: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梁定基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專題論壇·2020金融扶貧及創新峰會上曬出了一份金融精準扶貧的成績單。梁定基認為,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是實現戰略轉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為強化普惠金融建設,廣西農信社著力推動「四個進萬村」。一是推動金融服務進萬村,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建成了廣西唯一實現行政區域五級全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 普惠金融「甬」擔當 改革創新再前行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印發《浙江省寧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推動我市充分發揮數位技術在提高金融服務方面的關鍵作用,建設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體系。完善普惠徵信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打通融資供需「梗阻」;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創新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更好助推「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225」外貿雙萬億行動和「數字經濟」發展。同時激發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服務潛力,設立證券、保險、金融租賃等機構,推廣各類債權股權融資產品,開展各類保險創新,推出更多「支小支農」產品和模式。
  • 如何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 業界展望金融科技賦能行業前景
    後疫情時期,該如何探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分布式資料庫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安全應用,科技如何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也是此次金融科技圓桌對話深度探討的話題。金融科技發揮重要作用數位化時代裡,信息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撰文表示,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機遇,引領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 破局融資難 「金服雲」平臺榮獲福建省金融創新一類項目
    「金服雲」平臺以政務數據為基礎、企業經營數據為核心、第三方數據為補充,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通「信息孤島」,突破銀企信息不對稱瓶頸,多元對接各類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融資「網上辦、掌上辦、馬上辦」。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蘭考縣將普惠金融工作納入鄉鎮、金融機構的年度考核,圍繞「普惠金融服務站村村全覆蓋、普惠授信戶戶全覆蓋、金融服務人人全覆蓋」三大目標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方向,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和路線圖,由縣督查局跟蹤督導。四是建立政策集成機制。
  • 腿部經絡不通,必有疑難雜症!三步打通腿部經絡
    腿部經絡不通,必有疑難雜症!  中醫裡有這樣一句話「凡是得癌的人都是小腿經絡不暢通」   但是小腿經絡不暢通不一定是癌症,但一定是疑難雜證比如像牛皮癬,白癜風,魚鱗病,強制性脊椎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女士宮寒,痛經,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厚,月經量少等症狀都與小腿經絡不暢通有很直接的關係。
  • 農業銀行寧波分行爭當普惠金融服務「模範生」
    近年來,農業銀行寧波分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初心,圍繞區域經濟特色和發展戰略,持續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爭當普惠金融服務「模範生」。  農業銀行寧波分行對照寧波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目標,堅持「擴面、增量、降本、提質」,積極發揮「頭雁」作用,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普惠小微企業、製造業等薄弱領域和重點對象的金融支持力度。
  • 大同農商銀行:打造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品牌
    大同農商銀行整村授信緊跟普惠金融的步伐,將授信資金送到老百姓最 需要的地方,打出具有大同農商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已通過整村授信為轄區1200戶農戶提供了直接金融相關服務,為180戶提供授信支持,授信金額達3830萬元。  據悉,大同農商銀行整村授信延伸金融服務地圖,打通服務「三農」的最後一公裡。
  • 農行蘇州分行推出「資金活水計劃」 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農業銀行(601288)蘇州分行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科技手段賦能普惠金融,精心打造普惠融資一攬子服務平臺―「資金活水計劃」。  普惠金融「資金活水計劃」是普惠貸款線上服務平臺,創新提供了「先線上再線下」的全渠道業務新模式,通過網站、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式,已為客戶提供了17款法人普惠產品、19款個人信貸產品,全力滿足普惠客戶線上融資需求。對暫不符合線上產品辦理條件的優質普惠客戶,配備專屬客戶經理跟蹤線下業務流程,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普及性、可得性、便攜性。
  • 重慶農商行:「下沉」金融服務 推動普惠金融「再升級」
    近日,記者在重慶市資產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網絡最廣的本土金融機構——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重慶農商行」,A股代碼:601077.SH;H股代碼:03618.HK)了解到:近年來,該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重慶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級監管部門有關建設普惠金融的各項決策部署,堅守「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圍繞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主線
  • 積極踐行普惠金融 中銀消費金融一直在行動
    來源:華夏時報11月17日, 中銀消費金融受邀出席2020第二屆上海普惠金融論壇。論壇由上海新聞報社主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特別支持,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等相關領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