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奈何情深緣淺,再無相欠!你看,這世間的事,通,則痛,還是糊塗點兒好!你我雖是知音難覓,但終究要各奔前程。」這是音樂劇《青城山下》中的臺詞,很難想像,這樣感性的句子,出自一位男性筆下。
四川人藝演員李智穎擔任該劇編劇,他用手中的筆,寫下小青對白蛇的情:「世間文字千千萬,唯情之一字最難寫。多少瀟灑風流的怪盜俠客,終其一生也逃不過一個『情』字。有些人闖入你的生命,只為了讓你成長,然後便匆匆離去。人們灑脫地說著『青春是不完美的,總會留下遺憾』,然後午夜夢回時,獨自惆悵或大醉不醒。」
這是李智穎跨界編劇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電音荒誕喜劇《欲望街角》,用荒誕現實主義表現職場生存法則,也有揭示人性貪婪的努力。這部小劇場作品,讓觀眾看到了四川人藝青年一代創作者的品味和藝術風格,讓人著迷。「當時我們劇院有個青年藝術人才扶持計劃,給我們青年演員機會,可以自己報項目、寫劇本。也沒想太多,就是玩兒。」
李智穎說,這部劇的成功,離不開劇組同伴的幫助,「是我們一起共同完成的作品,沒讓大家失望,就是好的。」《欲望街角》的成功,也讓李智穎下定決心繼續跨界。他在演戲的同時,不斷學習、琢磨編劇上的知識,今年成功創作出了音樂劇《青城山下》。「其實,《青城山下》這個戲,我在去年就基本完成了劇本創作,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後面又修改了四、五個版本。今年初在填歌詞的同時又改了一版。」
李智穎深入挖掘了小青對白素貞默默追隨、不離不棄的前史原因,基於《白蛇傳》的民間傳說還原出一個傳奇又合乎情理的背景故事。著重突出「情」,表現「美」,以突破傳統的眼光,去創造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從而完成劇目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題立意的表達。「觀眾認為的那些唯美臺詞中,有很多自己的人生感悟,還有以前閱讀的書籍教給我的一些經驗甚至先驗。」
經過8月21日-23日的首輪演出,音樂劇《青城山下》備受觀眾好評。有劇評人評價該劇:除了人物情感表達,還包含了一點玄幻,「有一些哲理,有一點思辨,有一絲荒誕;還有一點細膩,也有一點搞笑,更有一點多情。歌唱著青城山下的傳說,詠嘆著情義青蛇的執著,音樂劇《青城山下》且歌且舞且嗟嘆。」
對於觀眾的肯定,李智穎深感驚喜和榮幸。「看完整臺演出之後,也給了我蠻多的驚喜。在疫情情況下,我們把它排演出來,每個人都很辛苦,很不容易。但我個人覺得還可以更好,我們也在商量第二階段打磨、提升的空間。我相信,下一輪演出會更棒。」
如今,他的第三部編劇作品《共生》正在創作中,這是一部關注養老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很多時候,我們與父母輩的之間的問題是無解的,被整個社會裹挾著的我們,在進退兩難時會怎麼選擇?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力量,融入了我的情感、情緒!會是個觸動人心的好作品!」
不過,相比編劇,更吸引李智穎的還是演員身份。「這是我的本職工作,而且當演員的時候,那種快樂是無以言表的,編劇就會更『痛苦』一點。」簡而言之,當演員時,李智穎只需要沉浸在一個角色當中,但當編劇則需要大局觀,面面俱到。「當編劇你要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平衡各個角色,需要你很理性分析;而做演員你可以很感性地去感悟,沉浸角色裡面會很舒服,對於我本身來說會如魚得水一點,我是一個喜歡把自己交給角色交給導演的演員。」
當演員會讓李智穎有種靈魂上的愉悅。「我的終極目標還是做個好演員,當編劇也是為了我做演員服務。我覺得作為一個戲劇人來說,你要嘗試一下劇場裡的各個工種,編劇、導演、燈光、舞美啊,都可以去了解、嘗試,都是對演戲有幫助的。如果是單個兒的縱向發展,可能很快就看到天花板,而橫向一起發展,則會讓發展空間更大。」
作為青年戲劇人,李智穎希望能「講好自己的故事,演好自己的戲」,通過更多好看的、有品質的作品,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為四川戲劇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