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封面丨青年演員、編劇李智穎:用有品質的作品吸引觀眾走進劇場

2020-12-2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奈何情深緣淺,再無相欠!你看,這世間的事,通,則痛,還是糊塗點兒好!你我雖是知音難覓,但終究要各奔前程。」這是音樂劇《青城山下》中的臺詞,很難想像,這樣感性的句子,出自一位男性筆下。

四川人藝演員李智穎擔任該劇編劇,他用手中的筆,寫下小青對白蛇的情:「世間文字千千萬,唯情之一字最難寫。多少瀟灑風流的怪盜俠客,終其一生也逃不過一個『情』字。有些人闖入你的生命,只為了讓你成長,然後便匆匆離去。人們灑脫地說著『青春是不完美的,總會留下遺憾』,然後午夜夢回時,獨自惆悵或大醉不醒。」

這是李智穎跨界編劇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電音荒誕喜劇《欲望街角》,用荒誕現實主義表現職場生存法則,也有揭示人性貪婪的努力。這部小劇場作品,讓觀眾看到了四川人藝青年一代創作者的品味和藝術風格,讓人著迷。「當時我們劇院有個青年藝術人才扶持計劃,給我們青年演員機會,可以自己報項目、寫劇本。也沒想太多,就是玩兒。」

李智穎說,這部劇的成功,離不開劇組同伴的幫助,「是我們一起共同完成的作品,沒讓大家失望,就是好的。」《欲望街角》的成功,也讓李智穎下定決心繼續跨界。他在演戲的同時,不斷學習、琢磨編劇上的知識,今年成功創作出了音樂劇《青城山下》。「其實,《青城山下》這個戲,我在去年就基本完成了劇本創作,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後面又修改了四、五個版本。今年初在填歌詞的同時又改了一版。」

李智穎深入挖掘了小青對白素貞默默追隨、不離不棄的前史原因,基於《白蛇傳》的民間傳說還原出一個傳奇又合乎情理的背景故事。著重突出「情」,表現「美」,以突破傳統的眼光,去創造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從而完成劇目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題立意的表達。「觀眾認為的那些唯美臺詞中,有很多自己的人生感悟,還有以前閱讀的書籍教給我的一些經驗甚至先驗。」

經過8月21日-23日的首輪演出,音樂劇《青城山下》備受觀眾好評。有劇評人評價該劇:除了人物情感表達,還包含了一點玄幻,「有一些哲理,有一點思辨,有一絲荒誕;還有一點細膩,也有一點搞笑,更有一點多情。歌唱著青城山下的傳說,詠嘆著情義青蛇的執著,音樂劇《青城山下》且歌且舞且嗟嘆。」

對於觀眾的肯定,李智穎深感驚喜和榮幸。「看完整臺演出之後,也給了我蠻多的驚喜。在疫情情況下,我們把它排演出來,每個人都很辛苦,很不容易。但我個人覺得還可以更好,我們也在商量第二階段打磨、提升的空間。我相信,下一輪演出會更棒。」

如今,他的第三部編劇作品《共生》正在創作中,這是一部關注養老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很多時候,我們與父母輩的之間的問題是無解的,被整個社會裹挾著的我們,在進退兩難時會怎麼選擇?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力量,融入了我的情感、情緒!會是個觸動人心的好作品!」

不過,相比編劇,更吸引李智穎的還是演員身份。「這是我的本職工作,而且當演員的時候,那種快樂是無以言表的,編劇就會更『痛苦』一點。」簡而言之,當演員時,李智穎只需要沉浸在一個角色當中,但當編劇則需要大局觀,面面俱到。「當編劇你要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平衡各個角色,需要你很理性分析;而做演員你可以很感性地去感悟,沉浸角色裡面會很舒服,對於我本身來說會如魚得水一點,我是一個喜歡把自己交給角色交給導演的演員。」

當演員會讓李智穎有種靈魂上的愉悅。「我的終極目標還是做個好演員,當編劇也是為了我做演員服務。我覺得作為一個戲劇人來說,你要嘗試一下劇場裡的各個工種,編劇、導演、燈光、舞美啊,都可以去了解、嘗試,都是對演戲有幫助的。如果是單個兒的縱向發展,可能很快就看到天花板,而橫向一起發展,則會讓發展空間更大。」

作為青年戲劇人,李智穎希望能「講好自己的故事,演好自己的戲」,通過更多好看的、有品質的作品,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為四川戲劇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2021新劇場大讀會帶來「身份、變革、文明」三個單元共六部作品
    「新劇場平臺新劇場創作計劃」2012年由青年導演何雨繁發起,是在北京戲劇家協會支持下的一個戲劇公益平臺。平臺致力於扶持本地青年編劇原創力量,讓創作者在戲劇舞臺上更真實更有效的表達,同時面向大眾進行國外最新戲劇的普及,讓更多人通過文本的力量走上熱愛戲劇的道路。開篇的話2020不容易,但這僅是開始。
  • 免費的線上演出能把觀眾拉進劇場嗎?播了五期的《周一不休演》是...
    《周一不休演》每一期節目,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其中,既有充滿初心的入坑經典,也有精品小眾的搖滾小劇場;既有大熱之作《謀殺歌謠》專場音樂會,也有揭秘音樂劇演員的「精分」人生。而剛剛過去的周一,他們又瞄準了一部尚未登臺公演,卻已吸引不少「自來水」安利的原創音樂劇作品——圖書館奇妙夜。
  • 如何吸引年輕人進劇場?內地及港澳戲劇工作者談經驗
    中新社成都10月30日電 題:如何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內地及港澳青年戲劇工作者談創新經驗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在藝術加快節奏走入市場的今天,戲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並讓他們願意走進劇場觀看,成為戲劇工作者關注的話題。
  • 李智穎:一名鐵路民警的「速度與激情」
    通過深挖,李智穎發現這名盜竊嫌疑人同時還是多個公安處的重點查控對象,身上背負多起在查案件。在該案中,從發現、控制嫌疑人到嫌疑人認罪,李智穎僅用了不到3個小時,就連一向火眼金睛的刑偵隊長鍾章軍都忍不住誇他,暗暗欽佩他的敏銳意識和入微洞察力。
  • 賴聲川的上劇場重啟,觀眾用笑聲把整個劇場填滿
    賴聲川視頻連線參與謝幕6月2日,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與上劇場CEO丁乃竺在臺北用雲上連線方式,與上海的媒體記者見面。當晚,賴聲川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正式上演,使得美羅城裡的上劇場重啟。雖然整個劇場保持了30%的上座限制,全場觀眾不足200人,但觀眾的笑聲卻異常熱烈,幾乎每一個笑點都有觀眾「拼命「大笑。
  • 佛山大劇院兩年吸引了11.33萬名觀眾走進劇場
    兩年來,佛山大劇院上演各類劇目205場,舉行藝術體驗活動近40場,吸引了11.33萬名觀眾走進劇場感受舞臺藝術的美好。運營兩周年,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和不斷更新的市民文化消費需求,佛山大劇院在逐步摸索中堅定了引領佛山高端文化演藝領域持續提升的前進方向。此次兩周年院慶也帶來了許多精彩的演出劇目。
  • 視頻平臺進入「劇場戰」
    ©劇焦一線原創文丨莫羽汐6月1日,優酷公布了「懸疑劇場」的片單,用猜謎遊戲的形式與受眾進行互動,從已公布的名單來看,「懸疑劇場」包含了《失蹤人口》《冰雨火》《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幹了什麼》《迴廊亭》《白色月光》《重啟之極海聽雷》等十四部作品。
  • 脫口秀走進大劇場,火爆能持久嗎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上海和北京,就有超過100個脫口秀品牌。在許多人印象裡,脫口秀適合小劇場、小酒吧,觀眾坐得離演員很近,演員不斷跟觀眾互動。如今,脫口秀走進大劇場,會水土不服嗎?正在崛起的脫口秀,又能給演出行業帶來哪些啟發?
  • 大連藝術節掀起高雅藝術風,吸引7000名觀眾走進劇場
    《趙氏孤兒》「催淚」上演大型民族舞劇《趙氏孤兒》是中國歌劇舞劇排演的原創作品,2015年首次搬上舞臺,此次來連為該劇原班人馬,實力非常強大。程嬰由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桃李杯金獎獲得者、文旅部優秀拔尖人才胡陽扮演,程嬰妻則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團長楊奕扮演。
  • 綜藝丨《舞蹈風暴2》力戰胡沈員再挑譚元元,黎星:能讓更多觀眾走進...
    上周末,《沙灣往事》回到大劇院演出,黎星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表示這部劇對自己意義非凡,而他自編自導並參演的另一部舞劇《大飯店》也將於明年 1 月 26 日 -27 日登陸大劇院。作為一名舞劇演員,他坦言上綜藝節目是希望能把更多劇場化的作品帶到舞臺上,讓觀眾看見。指於在節目裡拿 " 冠軍 ",他認為不太重要," 如果能讓更多的觀眾因為你走進劇場,我覺得其實比拿到冠軍更加開心。"
  • 早報超有料丨劉昊然王俊凱等人入選「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
    早報超有料丨劉昊然王俊凱等人入選「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 《奪冠》票房破億 時間:2020.09.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有料妹
  • 湖北:20天51個戲曲作品惠及觀眾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武漢11月26日電(記者喻珮)湖北地方戲曲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日前在長江雲「雲上劇場」精彩上演。至此,歷時20天的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圓滿落幕。本屆藝術節雲集了近3年來湖北51臺(出)新創戲曲作品,累計吸引線上、線下觀眾2000多萬人次。
  • 觀眾別罵周潔瓊和鞠婧禕了,國產劇的上下限,取決於導演和編劇
    這年頭當演員可以拿高片酬,但同樣也要背負著挨罵的責任,比如說周潔瓊和鞠婧禕兩位女演員就被觀眾們罵慘了。 但是在仔細了解了事情經過後,會發現周潔瓊和鞠婧禕不過是在「代人受過」而已,真正要罵的是另有其人。
  • 《舞蹈風暴》《聲入人心》熱門選手來了,流量時代,劇場變了?
    「陽春白雪」的劇場藝術因綜藝節目頻頻「出圈」,也令劇場邊界不斷拓寬。 「近年來,小眾藝術因細分領域的綜藝節目逐漸破圈,對劇場而言是機遇。」大寧劇院總經理陳倚天介紹,今年夏天復演後,大寧劇院順勢邀請了不少自帶「流量」的作品。「『流量』讓更多觀眾開始認識舞臺藝術,並逐漸走進劇場。
  • 《下一站是幸福》製片人龍亞:觀眾看問題的視角多元,對劇情有爭議...
    回歸當下青年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本色,用「生活劇」的真與實拉動追劇熱情不可否認,大多數觀眾一開始觀看《下一站是幸福》,都是被賀繁星與元宋甜蜜美好的愛情故事所吸引,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卻不斷被劇中其他故事元素所觸動,並轉換為追劇的核心動力。正如龍亞在採訪中強調的,「不是大眾意義上的偶像劇,它是一個元素更豐富的生活劇。」
  • 《誤殺》編劇楊薇薇專訪 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交流經驗
    9月下旬,由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組織籌備,第五期「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在吳天明導演的祖籍山東濟南市萊蕪區舉行,近兩百名青年編劇集結在這裡交流學習。  此次研習班為期一周,除了陳文貴、劉浩良、劉震雲、述平、汪海林5位業界知名編劇、作家作為主講導師外,兩位女性編劇楊薇薇、潘依然作為客座嘉賓,在同大家交流互動時也收穫了頗多掌聲。
  • 進劇場5月預告丨邀請展:所在之處,皆有好戲
    其實五月的進劇場不僅有話劇演出,還有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劇本朗讀。話劇演出不僅有本土戲劇人的原創作品,還有近幾年備受業內關注和觀眾熱捧的小劇場話劇代表劇目,更是有由著名表演藝術家擔綱主演、演出逾百場的經典劇目。等不及設計師出宣傳海報,我用word做了個日曆表格。
  • 走進大劇場之後,脫口秀還能做什麼?
    而今年,周中秀、周末秀等常規演出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脫口秀走進了更多藝術場館和生活場景, 「喜劇+」的產業潛力引人矚目。  「秒空」並非「飢餓營銷」,走進大劇場還需「工廠」繼續打磨  「兩年前大家都還不了解的演出形式,進入了文化廣場這樣的殿堂級演出場地、獲得較好的反響,堅定了我們未來兩年開拓巡演市場和大劇場演出的信心。」
  • 「我們就負責把觀眾逗笑」 專訪青曲社青年相聲演員——呂納超、張...
    舞臺上一文一武,一動一靜,一捧一逗,呂納超和張再馳兩個人用自己特有的風格,一馬當先成為青曲社年輕人當中的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 呂納超自幼武術,臺上動作行雲流水,口齒清楚,灑脫幹練,收放自如,廣受觀眾的喜愛,因其外貌而誕生的「車座座」和「兵馬俑」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 劇場文化離我們有多遠,一名合格的觀眾是如何煉成
    另一位樂隊指揮表示,在樂池中、舞臺上,演出者對觀眾的反應十分敏感,即使背對著觀眾,都能感受到觀眾的情緒和狀態。「良好的觀眾反應會對演員產生激勵效應,吵鬧、交談等不文明觀影氛圍,會讓演員不可避免地感到沮喪。」 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最怕「遲到」的觀眾,「以蘭苑劇場為例,由於場地有限,觀眾席與舞臺區域本身就十分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