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開幕之際,記者採訪了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
記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挑戰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對我們河南來說,辦好農民豐收節的意義?
申延平:2020年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202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慶豐收、迎小康」主題,辦好豐收節慶典活動,切實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重要平臺,充分展示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關於中國農民豐收節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的新成果,展示我省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展示我省脫貧攻堅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時代新型農民的新風貌。目前,我國抗擊新冠病毒取得了階段性豐碩成果,即將取得決定性偉大勝利,我們利用豐收節慶典活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積極營造熱烈社會氛圍,引導帶動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傳遞幸福,把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全面展示出來,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引領億萬農民群眾共同見證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偉大歷史時刻。
記者:儘管經歷了疫情考驗,「中原糧倉」河南今年再次交上豐收答卷,穩穩地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這個重任是如何落地的?
申延平: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穩定提升糧食產量。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再創新高,比歷史最高水平的2019年增產1.67億斤,其中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28%以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目前玉米等秋糧也陸續成熟,各地迎來秋糧收穫時節。
中央和我省近年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持續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全省上下傾力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我省把更多的「望天田」變成了「高產田」「好產田」。
特別是今年春耕春管期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局部地區出現小麥條銹病、赤黴病病情,「倒春寒」「乾熱風」等災害天氣頻發。針對災情,省政府2月份就下撥1.96億元小麥病蟲害防控資金,支持各地開展統防統治;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政策,將我省化肥、農藥和種子等257家涉農企業納入重點保供目錄,並發放4100張通行證,解決農資運輸難;組織省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及基層農技人員,通過遠程專家系統、微信、抖音等途徑,線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秋糧生產過程中,我省部分地區旱澇急轉,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成立專家組赴受災地區開展技術指導,全省上下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小,從目前部分地區收穫的情況來看,秋糧豐收可望。
記者: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慶豐收迎小康」,我省農民豐收節活動與往年的不同之處?
申延平: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原則,河南省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活動總體安排為「1+4+N」,即1個主會場活動,4個分會場活動,N個系列活動。今年河南省主會場設在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村,該村是開封市鄉村振興「1+6」示範帶最早啟動的試點之一,是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戰略」雙輪驅動典型。通過豐收節這個重要平臺,將向全省、甚至全國全方位展示在新理念、新技術引領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封模式、河南模式。
另外,今年的河南主會場活動元素更豐富,活動更多彩。鄉村振興成果展,全方位呈現我省各地鄉村振興的工作經驗和取得成就;現代農業展、特優新農產品展、智慧農業農機展等,展示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智慧農業農機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喜悅場景。
豐收節慶典活動是一個重要載體,有利於進一步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有利於讓豐收節成為「三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拓展其節日載體和媒介功能;有利於打造河南鄉村文化符號、推進豐收節成風化俗;另外還有利於提升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辦好讓農民滿意的農民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投身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