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奧運」球類項目體能訓練國際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為提高我國球類項目的科學化訓練水平,改善運動員體能以更好地滿足高水平比賽需要,2018年3月4日,由科教司和備戰辦主辦,科研所承辦的「科技助力奧運」球類項目體能訓練國際高峰論壇在體育總局隆重舉行。體育總局科教司李業武司長、曹景偉副司長;體育總局科研所,馮連世和袁虹副所長;體育總局備戰辦科學訓練組組長、中國賽艇協會副主席,陳小平教授;體育總局排球中心,賴亞文副主任;體育總局手曲棒壘球中心,楊旭、王濤、雷鳴、彭寧副主任;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崔富國副所長;瀋陽體育學院,劉興副院長;哈爾濱體育學院,闞軍常副院長;吉林體育學院,臧德喜副院長等領導出席了大會,大會由體育總局科研所科研處處長趙傑修主持。來自冰球、手球、曲棍球、棒壘球、足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國家隊所在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或協會教練、科研人員;體育總局科研所、運醫所、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總局信息中心、上海體育學院等地方體育院校領導、科研處負責人及相關專家等200餘人出席論壇。
論壇邀請了6名球類項目體能訓練方面的國際知名專家進行了專題報告。來自凱特普特運動移動定位公司的科研主管基蘭•豪爾(Kieran Howle) 博士,其過去十年曾任澳大利亞Penrith Panthers橄欖球俱樂部、Western Sydney Wanderers橄欖球俱樂部科研主管和體能教練,尤其擅長高科技移動定位、運動表現分析及通過數據分析預防運動損傷,演講題目是「通過訓練監控預防運動損傷——以澳大利亞球隊訓練為例」。
洛杉磯湖人隊運動數據分析部門負責人----傑森•羅森費爾德(Jason Rosenfeld),其長期協助主教練制定訓練計劃,為球隊組建及購買球員提供建議,曾任NBA聯盟辦公室數據分析主管、夏洛特黃蜂隊數據分析主管,演講題目是「數據分析和科技對NBA球隊訓練和比賽的影響」。
卡達Aspetar國際運動醫學研究中心首席運動生理學家、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高級副主編----喬治•納西(George Nassis),曾任希臘帕納辛納科斯足球俱樂部科研主管、運動表現負責人,擅長高水平俱樂部和足球運動員中的體育科學應用研究、優秀足球運動員運動表現的測試、評估及訓練、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選材及培養體系研究,演講題目是「優秀足球運動員的競技體能訓練——從科學到實踐」。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院長----約瑟夫•費藍迪(Alexander Ferrauti),德國訓練科學學會理事會成員,曾是德國網球國家隊運動員,演講題目是「網球訓練研究——科研成果如何幫助訓練實踐」。
挪威體育學院運動表現部教授----馬修•斯賓塞(Matthew Spencer),他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手球冠軍挪威隊的科研主管,多年擔任澳大利亞男子曲棍球隊的科研主管,也是短距離重複速度訓練領域的世界級專家,演講題目是「科技成就高水平競技表現」。
現任國際頂級高爾夫運動表現中心TPI青年運動表現部門負責人----米羅•布萊恩特(Milo Bryant)博士,其長期擔任TPI高階教練認證課程導師,是業界公認的高水平和青少年高爾夫體能訓練專家,演講題目是「塑造一名精英高爾夫選手的綜合性方案」。
每位專家的演講都很精彩也各有特點,為與會代表提供了一份文化大餐。本次論壇討論熱烈,通過專家的授課與交流,產生了許多新觀點、新思路和新成果,將對我國球類項目體能訓練起到推動性或引導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