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例!「用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的綏芬河,為何成了抗疫前線?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18日從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疫情管控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4月17日24時,累計報告綏芬河口岸輸入確診病例371例(治癒出院1人),現有綏芬河口岸報告輸入無症狀感染者25例,現有疑似病例5例。

這是4月10日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拍攝的由辦公樓改建的方艙醫院。新華社供圖

綏芬河自出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經綏芬河口岸入境2497人,其中,戶籍在黑龍江省的1074人,佔43.01%;戶籍在其他省份的1423人,佔56.99%,已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

76歲的李恩泰在中俄邊境小城綏芬河生活了一輩子,他從沒想過,這座中國東北邊陲的「百年口岸」,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名」,比當年用暖水瓶換魚的故事動靜還大。

1987年,綏芬河市與俄羅斯的波格拉尼奇內市,用兩張白紙和複寫紙完成了第一筆交易。1000隻氣壓暖水瓶和10萬公斤蘋果,交換了3萬公斤比目魚和5萬公斤明太魚,小城從此成為中俄邊境線上耀眼的「珍珠」。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個位於黑龍江東南角、曾被人戲稱為「要用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的中俄邊陲小城,突然成為舉世目光聚集的焦點。

一時間,常住人口僅7萬的小城成了抗「疫」前線。

綏芬河在哪?為什麼是綏芬河?這座百年口岸的誕生與發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偶然,也孕育著各種各樣的必然,從幾個歷史長河的精選片段中,我們來尋找答案。

1

因融通而生

每天上午9點30分左右,都會有一趟「綠皮」火車緩緩駛離綏芬河火車站。和大多數「綠皮」火車一樣,它的內飾十分普通,不過列車車頭上懸掛著中國國徽,彰顯了它國際列車的身份。

火車開行5分鐘左右,會從一座橋身上鐫刻著「1903年造」的鐵路橋上穿過,這座曾被稱為「遠東第一橋」的俄羅斯風格鐵路橋歷盡滄桑。

再過幾分鐘,它會穿過擁有高高穹頂、俄式窗廊的百年綏芬河老火車站,穿過3號洞、2號洞,穿過國境線,駛向不遠的俄羅斯小站格羅迭科沃……

1903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綏芬河鐵路交涉局」,綏芬河第一次以一個城市的身份出現在地圖上。

如果沒有鐵路,也許根本不會有這座城市。最初,小城與鐵路本無緣。

19世紀末,沙皇俄國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在中國領土上修建了一條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裡,東至綏芬河,連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中東鐵路」。

這條鐵路原本打算在當時的東寧縣三岔口修建,並以東寧境內水系綏芬河作為站名。可修築中工作人員發現,當地的地質結構並不適合修建鐵路,鐵路只得向北移動了50多公裡,這就是現今沒有綏芬河流過的綏芬河市。當時,小城依山而建,林木豐茂,我們至今也很難在文獻中準確找到對其之前歷史的更多記載。

1903年中東鐵路建成,因其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16公裡、距俄遠東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210公裡的獨特地理位置,迅速成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這也奠定了綏芬河地區交通、通訊、通商的基礎,使它得以與符拉迪沃斯託克、哈爾濱近乎同步的發展。

據綏芬河市官方史料記載,1923年3月,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設綏芬河市政分局;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東省特別行政區綏芬河市;1933年7月,綏芬河公署成立,隸屬偽北滿特別區公署。1930年代,有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個國家的使節和商賈雲集於此,文化和經貿交流異常繁榮活躍,五顏六色的各國旗幟林立市區,時稱「旗鎮」和「國境商業都市」,並獲得了「東亞之窗」的美譽。

綏芬河還在中國東北邊陲最先開通了火車、汽車,最先有了電燈、電話,被冠之「文明中心」。彼時,來自內地和多個國家的商人有1萬多人,常年往來於綏芬河與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之間,從事邊境貿易,人稱「跑崴子」。

在今天已經被改造為中東鐵路紀念館的綏芬河老火車站內,通過一幅幅老照片,我們可以窺探到鐵路為這座邊陲小鎮帶來的繁榮,而在綏芬河老城內,一座座俄式建築,也記錄了這座小城曾經的繁榮。

與鄰國俄羅斯的交流、融通,是綏芬河與生俱來的特質。

2

因窗口而興

在綏芬河新國門的連廊內,在綏芬河老火車站的展廳內,在綏芬河博物館的展示牆上,你都會看到一張關於元宵節燈會的老照片。

1987年,當時的國務院經貿部授予綏芬河市對蘇開展貿易和經濟合作的權限。山城站在了新的歷史起跑線上。從此,田園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國際意識」。燈會,亦是如此,那時候,每年的元宵節燈會,幾乎就是一場貿易洽談會。

改革開放初期,綏芬河還是一個「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萬人小城。隨著中蘇關係緩和,上世紀80年代末,綏芬河市開始與相鄰的波格拉尼奇內開展貿易合作。貿易一開,綏芬河迅速成為中國東北開放的一扇窗口。

在不斷探索中,邊境貿易在綏芬河慢慢展開了。1987年10月26日,綏芬河與濱海邊疆區易貨貿易正式開通,在天長山腳下小綏芬河南中俄邊境附近,雙方設立一處鑄鐵手動擋杆,用以規範過境人流和車流,這就是綏芬河的第一代「國門」,現在,這道國門正安靜地佇立在綏芬河的中俄邊境線上。

已經退休的原綏芬河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李恩泰,以前總願意和老伴一起到綏芬河國門那走一走,看看已經正式投用的第三代國門,再看看已經「退役」的第一代、第二代國門。

「興邊通貿,讓綏芬河有了今天。」李恩泰說。

1991年10月1日,第二代國門落成使用,綏芬河擁有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國門。

如果說第一代國門見證了綏芬河現代邊境貿易的開始,那麼這座集過客、過貨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建築,見證的則是綏芬河口岸的迅速成長。從上世紀80年代末汽車臨時過貨運輸口岸到1994年成為國家客貨運輸一類口岸,綏芬河在貿易中迅速成長,一個邊陲小鎮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境商都」。

2012年8月,綏芬河第三代國門正式開始建設,2014年底新國門建成。第三代國門高51.8米,長81.8米,跨度54.1米,雙向8車道通行,國門主體建築共分九層,氣勢雄偉。

站在新國門上,人們可以眺望對岸的俄羅斯和往來中俄兩國的車輛、人群,還可以看到手動擋杆的一代國門和已經「退役」的二代國門。

「從鑄鐵擋杆、到二代國門,再到今天雄偉的新國門,它們記錄了綏芬河市的發展,也記錄了綏芬河作為中俄經貿往來窗口的日益繁榮。」李恩泰說。

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窗口,從來都是綏芬河的使命。

3

因流動而靚

初到綏芬河的外地人,常會誤以為自己走出了國門。

這裡可以用盧布作為流通貨幣,滿大街都是俄語標牌,金髮碧眼的俄羅斯人在街道上幾乎隨處可見,其貌不揚的老大爺,可能也會說上幾句俄語。

在綏芬河,幾乎人人心裡都裝著買賣,如果你和一位等紅燈的計程車司機在不經意間提起匯率時,多半他會隨口說出來,因為他很可能還經營著一家小型貿易公司。

這一切,都源於市場給綏芬河人留下的深刻烙印。

「不管在街上還是商店,大人小孩見到老外就說『欠欠』(交換之意),隨時隨地就做買賣。」綏芬河商人李佰波回憶當年場景時說。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輕工產品匱乏,成就了綏芬河的「易貨貿易」。當時綏芬河幾乎全民「欠欠」,當地人站在街上用旅遊鞋、運動服等輕工產品交換俄羅斯人的手錶、呢子大衣、望遠鏡等物品。

「那時候在此地做買賣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綏芬河每天有一列回俄的列車,乘客全是扛著各種大旅行包滿載而歸的俄羅斯人。」李佰波說。

幾年前,「欠欠」重現綏芬河,不少俄羅斯人又來「擺攤」,一時間勾起了許多綏芬河人深處的記憶。起初,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不能直接溝通怎麼做買賣,有一個計算器就夠了。要多少錢,直接按下數字,你來比劃我來猜,其實也不是問題。

「隨著『欠欠』,語言什麼的也就都會了。」李佰波說。

為解決這種散亂無序的交易狀態,綏芬河市籌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五層樓宇,取名青雲市場。正是這個擁有560個攤位的市場,讓綏芬河一躍成為當時中俄沿邊開放地區最活躍的商貿中心之一。

「那時生意太火了,一個月賺幾十萬的人有不少。」48歲的浙江商人蔡慶輝是第一批入駐青雲市場的客商。他回憶,那時的商場人山人海,喧囂不絕,成為中俄商家眼中的「淘金地」。隨著中俄傳統邊貿變化,如今青雲市場商品覆蓋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等上萬個品種,成為中國南方輕工產品和機電產品開拓俄羅斯市場的「門面」。利用多年積累的俄羅斯客商與人脈,青雲市場正向對俄電商、娛樂、餐飲、文化、旅遊等多領域進軍,近幾年平均年交易額達10多億元人民幣。

疫情來襲前,俄羅斯女孩列娜非常喜歡來綏芬河購物。「中國商品性價比很高。」列娜告訴記者,她來自俄羅斯海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距離綏芬河約200公裡,她常搭乘客車往來兩地。

先購物,再去馬克西姆餐廳吃飯,周末的時候可以在綏芬河的電影院看看電影,在酒吧裡聊聊天……

那時,寬敞、整潔的綏芬河客運站國際候車大廳裡,經常可以看見數十位像列娜這樣喜歡中國商品的俄羅斯女士,帶著厚重的包裹排隊候車,符拉迪沃斯託克、烏蘇里斯克、斯拉維揚卡,在這些城市中,綏芬河是個響亮的名字。按規定,她們每人每次最多可攜帶50公斤貨物出入境,這裡的長途客車特意加掛了貨物拖車。

流動,是口岸和口岸人的天然基因。

4

因「大愛」而「戰」

許多綏芬河人都說,這座小城現在太難了,小小的肩膀扛起了不能承受之重。疫情來襲之初,綏芬河一直保持著本土病例為零的紀錄。如今,往日繁華的口岸,不得不按下客流暫停鍵。

綏芬河是中國僅有的兩個擁有公路、鐵路兩個一類口岸的對俄口岸之一,也是中俄經貿大省黑龍江最大的口岸,其公路口岸擴能改造完成後,有24條出入境旅客通道、12條貨檢進出境通道,口岸年通關能力達到600萬人次、車輛55萬輛次、貨物550萬噸。鐵路口岸經過多年擴能改造,換裝能力達3300萬噸。

客流雖然按下了暫停鍵,但口岸的窗口職能,依然在發揮著作用。綏芬河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許多城市的「菜籃子」,這幾天,綏芬河的蔬菜大棚裡,員工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依然忙碌著,他們種植的蔬菜,將由俄羅斯運輸公司協助出口至遠東地區。作為中俄最大的鐵路貨運口岸站之一,標誌著這座城市活力的火車笛聲依然不斷在小城上空鳴響,一輛輛俄羅斯進境的貨運列車,還在承載著兩國的經貿往來。

邊陲小城拉響疫情警報,國家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國家衛健委日前已經組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綏芬河;一些從湖北歸來的黑龍江省醫護人員,剛剛結束休整,又重新披上白色「戰衣」趕赴口岸一線,為了同胞的健康,為了全球攜手抗疫,保持拼勁打好新戰「疫」。

黑龍江省對所有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分層救治,綏芬河則全市總動員,全力戰「疫」。

小城大愛,春暖無聲。邊境線上冰凌花已經破冰盛開,戰「疫」過後,百年口岸必將煙火重生,喧鬧重現。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綏芬河,打響邊境疫情防控保衛戰!
    3月27日至4月9日24時,綏芬河,這座人口只有7萬的中俄邊境小城,接連輸入151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148例,驟然成為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之一。然而,綏芬河只有一座二級甲等醫院。全城僅有6所醫院和衛生院。數據顯示,綏芬河全市擁有床位數502張,共有醫生310人,註冊護士316人。
  • 7萬人的邊境小城綏芬河,如何守住國門?
    隨著境外輸入病例持續增加,只有7萬人的中俄邊境小城綏芬河已成抗疫新焦點。南都記者梳理發現,自4月1日以來,黑龍江已連續12天出現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截至4月12日24時,黑龍江已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47例,而綏芬河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約佔全省78%。
  • 綏芬河新冠肺炎新發疫情首例患者治癒出院
    中新網綏芬河12月23日電 (付曉軍 陳曦 記者 王琳 姜輝)經過13天的治療,綏芬河東寧新發新冠肺炎疫情首例患者於23日在綏芬河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病癒出院。這標誌著綏芬河東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鼓舞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士氣,增強了其他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3日上午,該院醫護人員手捧鮮花來到患者孔某某的病房,交代他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叮囑他出院後要注意休息,並按要求做好後續隔離和防護等。當時正在做出院準備的孔某某說:「我能夠這麼快出院,得益於廣大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悉心呵護。
  • 牡丹江市通報綏芬河、東寧新增4例確診病例詳情
    截至2020年12月13日12時,綏芬河市新增確診病例3例,東寧市新增確診病例1例,兩地均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現有確診病例6例,其中綏芬河市4例、東寧市2例;現有無症狀感染者2例。綏芬河市新增病例情況:病例1:女,33 歲,無業,現住綏芬河市海融富華苑小區。病例2:男,6歲,小學生。
  • 綏芬河市副市長:留在綏芬河和牡丹江救治的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4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疫情防控情況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葛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省委赴綏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組醫療救治組組長於凱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劍峰,綏芬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興國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綏芬河口岸入境病例情況公布!
    18日,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疫情管控情況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綏芬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興國對經綏芬河口岸入境的2497人戶籍分布情況,是留在本地進行救治還是回到戶籍地進行繼續隔離,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 綏芬河新增2例確診病例學校停課 12月14日黑龍江綏芬河新增本土...
    近日,黑龍江綏芬河疫情持續發酵!12月10日,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日,綏芬河市新增2例無症狀感染者。12日,黑龍江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例(綏芬河市本土3例、東寧市本土1例、塔河縣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1例)、13日,綏芬河新增本土2例。
  • 守護國門 保衛家園 致敬綏芬河一線巾幗
    不懼風險 衝到口岸疫情防控最前線 守衛國門 保衛家園 01 再次馳援,徵塵未洗待山河皆安
  • 李六億:從綏芬河疫情思考我國現階段醫院感控的策略
    李六億教授與大家分享的《從綏芬河疫情思考我國現階段醫院感控的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李教授的講授會給我們感控人以思考與警示。一、哈爾濱和綏芬河兩起疫情簡介哈爾濱疫情:4月9日,黑龍江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和無症狀感染3例,截止4月24日累計感染80人,其中確診58人,無症狀22人。經查傳染源為3月19日一例美國輸入病例。
  • 黑龍江綏芬河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例
    據黑龍江衛健委,2020年12月11日0-24時,黑龍江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例(綏芬河市本土2例,境外輸入1例)。無症狀感染者1:男,14歲,系綏芬河市中學生,家住綏芬河市花園路鐵路機務段綜合樓,是現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 她場上奪金場下救人 奧運四金得主走上抗疫前線
    截至4月13日中午,美國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5萬例,加拿大也超過2萬例。疫情之下,各項體育賽事也陷入了停滯。而在運動員群體中,也不乏站上抗疫前線的先鋒。據《紐約時報》報導,多名北美運動員都親身參與進了抗疫戰役中,甚至包括了前奧運冠軍選手。
  • 一架航班輸入60例!俄羅斯疫情惡化?中國援助這一幕刷屏
    目前,該航班上累計確診新冠肺炎達60例。俄羅斯的疫情為何會惡化?據俄羅斯媒體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防範歐洲疫情輸入下手晚了。疫情爆發初期,俄羅斯控制得不錯。然而,到了3月27日,俄羅斯確診病例突破1000例,達1036例。全俄88個聯邦主體中的58個都已有感染者出現。此後,俄羅斯的疫情一天比一天嚴峻,新增確診數持續上漲。
  • 剛回家,又出發——中國疾控中心馳援綏芬河,搭建負壓帳篷式移動...
    出發隊員:魯茁壯,李光,盧學新,張勇,朱聞斐,武桂珍,劉鐵柱,王世文,肖康,李梓,王鋒,周為民,王宏,曾曉旭,蘇秋東兩個小時完成援助隊伍組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快速蔓延,隨著輸入病例持續增加,綏芬河這座只有7萬人口的中俄邊境小城防疫壓力急劇加大。
  • 【抗疫先進人物】管向東:三戰三捷真切感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疫」中,管向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振臂一呼,率先奔赴湖北前線,輾轉三地指揮,三戰三捷!在接受採訪時,管向東解釋發出這封倡議書的初心,「我認為對於一個重症人來說,疫情中哪裡有生命面臨威脅,我們就應該在哪裡,就像戰場上有士兵,航船上有水手一樣,那是我們的是責無旁貸的工作!」管向東自己也身先士卒。
  • 瑞典王妃加入抗疫前線 被讚譽為「最美藍衣天使」
    瑞典王妃加入抗疫前線原標題:瑞典王妃前往醫院抗疫!危機時刻,瑞典王妃索菲亞摘下皇冠,換上護士服前往醫院抗疫,成為全球王室成員中最英勇的一位。消息一經曝出,網友紛紛送上高贊。身著深藍色醫療服的索菲亞王妃,被譽為「最美藍衣天使」,也為一向「親民且開放」的瑞典王室再添一筆佳話。不過,如今被眾人捧成英雄的索菲亞,5年前嫁入王室時,卻曾遭到全瑞典人民的反對。
  • 黑龍江累計派駐222名醫護專家馳援牡丹江綏芬河
    中新網綏芬河4月10日電 黑龍江省委赴綏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組醫療救治組於9日晚在綏芬河發布:自3月31日以來,黑龍江省先後派駐71名省級管理、疾控、臨床專家抵達綏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參與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駐151名醫務人員支援綏芬河市救治工作,合計222人。
  • 北大醫院72天馬拉松式「全方位」抗疫作戰
    我們的抗疫是『全方位』抗疫。」在5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大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醫療隊領隊劉新民說。接到上級部門通知後,北大醫院迅速組建了第一支20人醫療隊,1月26日出發。隨後,醫院分別於2月1日、2月7日派出了第二批、第三批醫療隊。三批隊員共計135人,「可以說這在北大醫院歷史上也是派出醫療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劉新民說。
  • 綏芬河代市長:入境者確診比例或達15%-20%
    截至12日24時,黑龍江綏芬河口岸累計報告輸入確診243例,這個只有7萬人的邊境小城正面臨怎樣的壓力?13日晚《新聞1+1》,白巖松特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永平進行解讀。王永平:自從3月21日國家對歸國人員實行入境後就地集中隔離以來,綏芬河口岸累計入境2497人,目前累計報告的確診病例是243例,同時還有無症狀感染者102人,疑似病例8例,所以目前重點要面對的是仍然處於集中隔離觀察的1479人。
  • 哈醫大一院援疆抗疫醫療隊凱旋
    哈醫大一院於凱江院長帶領援疆抗疫醫療隊從舷梯上走下,經過30天的奮戰,他們勝利凱旋!日前,1064名確診和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在新疆。於凱江院長率隊飛赴新疆,憑藉此前積累的重症救治經驗,提出早期幹預和集中救治等理念,將全疆所有重患收到烏魯木齊市集中救治,對患者儘早進行俯臥位通氣、氣管插管、體外循環、EMCO等治療。
  • 廣言快評 | 偉大抗疫精神激勵廣州奮勇前行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落幕不久,15位廣州地區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稱號的代表載譽歸來,日前在媒體的見證下,與公眾分享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講壇上,這些「先進人物」講起自己來,顯得並不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