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王耀慶是霸道總裁,不是指他的性格如此。
而是他從臺灣到大陸發展9年,基本上每一部戲的角色都是霸道總裁的設定。
例如《小爸爸》裡的精英律師泰勒。
《好先生》裡的寵妹總裁張浩坤。
細數王耀慶演過的角色,即使不是老闆也是精英階層的鑽石王老五。
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就這樣片面地給王耀慶打上「角色單一,不會演戲」的標籤。
因為我猜測王耀慶跟更多元的角色無緣,很可能是因為他長了一張看起來就很有錢的臉。
王耀慶是有演技的。
雖然我很喜歡王耀慶,但我這樣說還真的不是因為粉絲濾鏡。
請大家現在回想一下,我們以往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霸道總裁是怎樣的?
是不是要麼浮誇、刻意又稍顯油膩。
要麼稚嫩、呆板,缺乏信服力。
好像為了撐起這個角色的格調,他們就必須得擺點架子,跟觀眾拉開一些距離感。
導演滕華濤說過:「真正能準確演繹職場高層白領的演員在中國內地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舞臺上看見王耀慶的時候我們很驚喜。」
表面上,王耀慶似乎也逃不開國產劇中千篇一律霸道總裁式的開場。
而實際上,王耀慶版的「霸道總裁」更顯飽滿生動。
我們會發現他完全不需要刻意營造一些有錢人的氛圍感。
即使他盡情地釋放情緒,也顯得渾然天成,絲毫不會破壞他身上的精英氣息。
他可以是可愛的。
可以是深情的。
還可以是,額......沙雕的。
但無論是怎樣的,王耀慶總能用自己的方式將刻板的霸道總裁詮釋地恰到好處又討人喜歡 。
我覺得這或許跟王耀慶自身的魅力有關。
2
任性,才是王耀慶最大的魅力
王耀慶是天生的綜藝咖,只要有他在的場子,你永遠都不需要擔心下一刻會冷場。
他不但能歌。
善舞。
配個音吧,也可男。
可女。
可物......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他能給你怎樣出其不意的驚喜。
不過,王耀慶最大的魅力,其實不是搞笑。
而是他的任性。
王耀慶沒有微博,在2016年的時候,他建了一個公眾號,叫做「老爺的籤名式生活」。
這個公眾號做了一個職人訪談節目,專門分享戲劇、舞蹈、音樂和建築等多個領域背後的故事。
節目的初衷是王耀慶當年的一個突發奇想。
「我想做一件事情。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做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我經常會被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感動,很想把這些分享出來,比如做一個訪談系列……」
想法一出來, 就遭到了團隊所有人的反對和否定,但王耀慶異常堅持。
「雖然做這件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沒有用』,但我希望看到這些人生故事,會讓大家、包括我自己擁有更多改變現狀的勇氣。」
這樣看來,王耀慶的想法似乎過於理想和天真。
缺乏資金和宣傳的支持讓這個節目更像一種獨屬於王耀慶的自娛自樂。
但王耀慶並不在乎這些。
「生活中,我並不一味追求名利,而是更看重每件事情本身的趣味。」
這個節目不賺錢,看的人也並不多。
兩年出五部,不宣傳不造勢。
愛看看不愛看不看,不為名利只為初心,任性到極點,但也確實很王耀慶。
我不知道這個節目是否真的能夠改變一些人,但我相信,它改變了王耀慶。
正是因為王耀慶通對人物和不同領域的嘗試與探索,才造就了如今層次豐富的他。
王耀慶說,希望通過分享身邊「職人」的熱情與堅持,探尋職業與人生的多樣可能。
很顯然,他已經拿到了打開多樣人生之門的那把鑰匙了。
在國產劇中,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給王耀慶的角色多方設限。
但在其他領域裡,王耀慶已然證明自己不只是「霸道總裁」。
今年,臺灣著名樂評人焦元溥為王耀慶量身打造了一部交響樂劇《培爾·金特》。
在此之前,王耀慶已有多年的舞臺劇經驗了。
但這在這部交響樂劇當中,王耀慶要一人分飾22個角色。
它有多難呢?
沒有劇本,沒有搭檔,一個人在空曠的場地獨自面對鏡頭和毫無生氣的物品。
然後根據自己對這部交響樂的理解和感悟,將每一個人物與情節演繹出來。
很早就有人找到焦元溥做這個劇目了,但焦元溥遲遲不肯動手。
「我還缺一個人,將所有東西串聯起來。」
當王耀慶出現時,焦元溥才確定這是他要的人。
焦元溥對王耀慶很有信心:「對於觀眾來說,耀慶很討喜,而且他表演能力很強,他來了,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把劇本改得很難。」
王耀慶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看著他的表演,我都忘記我一開始的構想了」。
《培爾·金特》預告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角色是,他要演一個媽媽。
而這部交響樂的第一視角是兒子培爾·金特對母親的視角。
王耀慶只披著簡單的灰色圍巾,甚至一點女性的妝發都沒有。
這意味著他不但要通過培爾·金特對母親的感情去想像出這麼一個角色,還要僅憑演技讓觀眾相信——
他是一個「母親」,以及這個母親對孩子的愛與痛。
在拍攝時,還沒有後期的剪輯,但王耀慶的表演卻讓片場的人都眼眶溼潤了。
為什麼王耀慶有這麼強烈的情緒渲染能力?
王耀慶到底是怎麼做到任意在22個角色中轉換,並把他們的不同和特點演繹出來的呢?
他曾對《三聯生活周刊》說過自己的答案。
「當演出開始,舞臺上其實站著三個人,一個是角色,一個是演員王耀慶,一個是我自己。我會觀察演員王耀慶扮演角色的狀態,提醒他時刻調整,注意控制。」
當需要一人分飾多角時,他就成為一個指揮,安排「演員王耀慶」在多個角色間來回切換。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向「演員王耀慶」提問,再一起解決。
在表演當中,同時保持三個視角的切換和不斷的思考,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這是王耀慶的表演天賦。
但王耀慶能將這22個角色演繹得這麼深刻,絕非像他所說的那麼「簡單」。
其中對音樂與戲劇的了解,人物情緒的感知力以及表演的張力和設計,王耀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深刻。
他真的就像一個寶藏,你會發現他最令人驚喜的一面。
永遠是他的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