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彪所率的四野從東北打到海南(或者說從最北打到最南),這句話有沒有歧義?或者是該怎麼理解才恰當?
很多人在談論第四野戰軍的功績時,就會搬出這句話以證明四野功績最大。不明所以的人一聽,四野打下南北,同意說它功績最大。其實,這句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四野包打東北,攻克天津而促進北京和平解決,的確居功甚偉。
但四野並不是從北一直打到海南島,華北和中原都已經被二野三野蕩平廓清,他們只是借道行軍,路過而已!
渡江後,四野主要負責湖南和兩廣方向,這個是中央分配的各野戰軍的經營區域,並不是說三野二野打不了兩廣等地。因此,四野的經營區域在最南端。也因此,準確地說,應該是四野打下了最北和最南,而不是從最北打到最南。
另外,說起解放戰爭期間的戰績,其實消滅敵軍數量最多的不是四野,而是三野。
三野殲滅的國民黨正規軍高達245萬,土匪100萬,合計345萬。即使以自身兵力和殲敵數量對比得出的殲敵效率也是三野最高,每個三野士兵殲敵4.2人。二野居其次,是2.79人,四野2.1人是第三,一野最後為0.88人。
一野兵力最高時為58萬人,殲滅敵軍正規軍51萬,土匪7萬,兩者合計58萬。四野殲敵數量合計323萬。不過,相對其他野戰軍,四野的殲敵數量裡有51萬是起義和投誠的,其中大部分是平津戰役傅作義的部隊,而三野殲敵數量裡起義投誠的只有10萬,而且在解放戰爭前2年四野打的勝仗並不多。
四大野戰軍每犧牲一名戰士殲敵效率最高的是四野,為31人,其次是一野的28人,第三是三野的21人,最後是二野的10人。不過,四野在東北的兵力一直比國軍多,武器也是四大野戰軍裡最好,一野條件最艱苦,家底子最薄。
再回到四野打完最北端又打最南端的問題上。其實,四野能夠成功解放海南島,這和海南島上馮白駒所率的瓊崖縱隊的接應密切相關(這也解放海島比解放臺島容易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野準備解放海南島前,馮白駒率領瓊崖縱隊已經搞定了海南島一大半的地方!夠厲害!
1947年10月,解放戰爭的第二個年頭剛剛開始,中央軍委下令,將瓊崖遊擊隊獨立縱隊正式改為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同志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轄3個總隊和一個獨立支隊,總兵力8000餘人。
隨著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馮白駒他們也積極響應。
據相關資料統計,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馮白駒指揮瓊崖縱隊展開秋、春、夏季攻勢,殲滅國民黨軍4900餘人,解放了昌江、感恩縣城和石碌鐵礦等地,瓊崖縱隊也發展到1.5萬人。
瓊崖縱隊堅持獨立作戰,等到四野主力登上海南島以前,部隊已發展壯大到2萬5千多人,全島共產黨員有1萬多人,部隊控制與活動的地區佔全島的大半,擁有人口約150萬,佔全海南250萬總人口的60%。
馮白駒也先後被任命為華南分局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廣東軍區第三副政委。1955年,馮白駒雖因轉入地方工作,不擔任軍職而沒有授銜,但是授勳了,他獲予授三枚一級勳章: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建人,22年堅守瓊崖而紅旗不倒,一隅抗志,忠貞不渝,被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因此,總而言之,四野解放了中國的東北地區,然後馬不停蹄,又解放了華南地區,而且在馮白駒率領瓊崖縱隊的大力配合下,解放了祖國的最南端——海南島。
各位網友,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