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種族歧視歸結為結構性問題就完事了嗎?|種族歧視|喬治·弗洛伊德...

2020-12-17 騰訊網

從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到警察暴力執法身亡至今三月有餘,警察暴力執法問題在美國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悲劇反而一再發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悲劇不斷發生?僅僅把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歸結為「結構性」問題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嗎?

惶惶不可終日的非裔百姓

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基諾沙發生的非裔男子雅各布·布雷克遭警察七槍射擊下身癱瘓;8月31日,非裔男子第戎·基茲在洛杉磯縣與警察發生肢體衝突期間掉出一把手槍後,被警察射殺。而據當地媒體9月3日報導的一段視頻顯示,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發生在3月的一起逮捕案期間,警察暴力執法導致一名非裔男子窒息身亡,目前7名涉事警察被全部停職。

儘管上述案件孰是孰非有待法律調查最終確認,但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頻繁造成死亡的問題已經無比凸顯。從喬治·弗洛伊德身亡後,包括美國波特蘭在內的城市持續抗議示威,反對警察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目前抗議已經持續了超過100天。而雅各布·布雷克、第戎·基茲以及曾經發生的多起非裔美國人喪命警察之手的案件,無疑再一次點燃了抗議示威的浪潮。

在抗議示威中,人們聲嘶力竭地喊著「黑人的命也是命」,而不是單純的呼籲種族平等,這所反映出的是非裔美國人的生命甚至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只是「朽木才長壞蘋果」的問題嗎?

美國人常用「壞蘋果」來表達「害群之馬」。意思是一筐蘋果中有那麼一些壞蘋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整筐蘋果都是壞的。類似的說法,也被美國政客拿來解釋警察暴力執法問題,稱那些執法過程中出現暴力致死事故的警察,只是一些「壞蘋果」。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在8月底的一篇文章中稱:「只有腐爛的樹木才會長出壞蘋果。」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專門研究政府治理的羅尚·雷博士在文章中稱,美國執法系統就是這樣一棵「腐爛的樹木」,正是因為系統內結構性的種族歧視問題,才會導致「壞蘋果」層出不窮。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調查顯示,每過40小時就有一名黑人喪命在警察之手。而警察局對投訴的處理方式僅為內部處理,如此一來,問責輕重便會引起懷疑,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警察暴力執法的發生。除此之外,在喬治·弗洛伊德案中,暴力執法的警察有過多次前科,但這依然不影響他上崗。對警察執法資質缺乏嚴格把控,也是問題惡化的原因之一。

從更宏觀的數據來看,在沒有任何反抗或肢體衝突的情況下,黑人喪命警察之手的概率是白人的3.5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數據,每10萬名黑人中,有100人可能會死於警察之手。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人種。

切實的解決之道在何方?

在羅尚·雷博士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兩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一是提高對警察執法資質的把控,這其中就包括有暴力執法前科的警察將不得再次進入執法系統。而是將民事賠償的支出納入到警察局的支出中,而不再使用納稅人的錢。這兩個解決方案的根本邏輯是相同的,就是提高警察暴力執法的代價和成本,從而降低悲劇發生的可能性。

但布魯金斯智庫發布的另一篇研究,卻提出了更深層的解決辦法。專注研究經濟學和中產階級的理察·裡維斯教授在一篇《每一天的平等》中提到,將種族歧視歸納為結構性的問題是有助於根本性解決問題的——這讓人們不再沉浸於具體的案例中,而是著眼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等造成個案發生的因素,併入手解決。但是,將個案上升為「結構性」問題也有它的風險:它不僅讓個人顯得無能為力,更是讓那些助長,甚至創造了結構性問題的人們逍遙法外。

裡維斯教授在《每一天的平等》中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與提高暴力執法的成本不同,他的邏輯更多在於「日行一善」。按照裡維斯教授的觀點,既然種族歧視是結構性問題,那麼便必須從結構本身入手——教育資源如何更加平等分配,醫療服務如何更加公平,城市區劃如何打消族裔間的隔閡,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中如何運轉來改變對非裔美國人不公的現狀……以及更重要的,上述這些領域的改變如何互相促進,從而整體改善問題現狀。

因此裡維斯教授呼籲:「如果你震驚於種族隔閡的高牆,那別光顧著抗議遊行,也別就知道坐等政府換屆。從自己做起,日行一善,一磚一瓦地拆掉它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弗洛伊德事件看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一直以來,美國都熱衷以維護所謂人權為名,粗暴幹涉別國內政事務,但其自身長期以來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成為美國社會一顆「定時炸彈」。近日,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終於引發了這顆炸彈,形成全美乃至全球範圍內反對警察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的大規模示威抗議,引發全球輿論關於美國社會種族主義問題的廣泛討論與反思。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成為美國長期積累的種族矛盾新一輪爆發的導火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重新喚起人們對種族主義的關注。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種族主義問題一直纏繞著美國,成為難以根治的社會痼疾。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無法消除的歧視怒火終於延燒至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北京時間8月26日,為抗議黑人男子雅各布·布雷克被警察連開7槍導致癱瘓,NBA球隊雄鹿隊,拒絕出戰與魔術隊的季後賽比賽。凱爾特人隊球員杰倫·布朗質問: 「我有個問題,美國是不是認為所有黑人或有色人種就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就是天生的不合群?我們是自己所處環境的產物嗎?」「我們難道不是人?布雷克難道不是人?」快船隊主帥裡弗斯則稱:「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我們一直熱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並不愛我們。這太悲哀了。」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無法消除的歧視怒火終於延燒至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北京時間8月26日,為抗議黑人男子雅各布·布雷克被警察連開7槍導致癱瘓,NBA球隊雄鹿隊,拒絕出戰與魔術隊的季後賽比賽。凱爾特人隊球員杰倫·布朗質問: 「我有個問題,美國是不是認為所有黑人或有色人種就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就是天生的不合群?我們是自己所處環境的產物嗎?」「我們難道不是人?布雷克難道不是人?」快船隊主帥裡弗斯則稱:「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我們一直熱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並不愛我們。這太悲哀了。」
  • 人民日報: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成為美國長期積累的種族矛盾新一輪爆發的導火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重新喚起人們對種族主義的關注。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種族主義問題一直纏繞著美國,成為難以根治的社會痼疾。主要原因在於,種族主義一直深嵌於美國各種制度及生活中,並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對美國社會和個人不斷構成破壞性影響。
  • 美國種族歧視頑疾難祛
    連日來,全美各地對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目前已席捲22個州的32座城市。事實上,美國種族歧視的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而警察暴力執法,更是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社會問題。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
  • 美國種族問題的兩副面孔:不說出口的歧視和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在「政治正確」濃厚的氛圍裡,沒有人敢公開歧視黑人,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人扣上「種族主義者」的帽子。2002年,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特倫特•洛特因為發表涉及種族隔離的言論,被迫辭去了參議院少數黨領袖一職。在種族問題上,「白人歧視其他人種」被稱為政治不正確,但若公開說出「黑人、黃種人也有歧視」的事實,在美國社會是一種禁忌。
  • 聯合國官員: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
    就又一名美國黑人在白人警察「鎖喉」執法過程中死亡,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28日說,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美國必須採取「嚴肅行動」阻止更多黑人死於警察之手和種族歧視。喬治·弗洛伊德、埃裡克·加納、艾哈邁德·阿貝裡……「已經有眾多手無寸鐵的非洲裔美國人死於美國警察和普通民眾之手,這是最新一例。」巴切萊特在聲明中說。
  • 北美觀察丨微笑裡的種族歧視
    如果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兩輪抗議活動的差異,可以這麼說,第一輪是為美國抗議,第二輪是為加拿大抗議。系統性的歧視導致積怨已久加拿大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個平和的國家。國際上樹敵不多,國內矛盾也比較少。對中國人來說,對加拿大的印象普遍不錯。這樣的國家,會有種族歧視的問題嗎?
  • 種族歧視——美國白左的政治碰瓷秀
    對左派來說,拿種族問題來碰瓷早就是熟練得不能再熟練的政治伎倆,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本科生阿比蓋爾·費雪提起訴訟,對德克薩斯大學的招生政策提出質疑,稱其具有「種族意識政策」。在民主黨為代表的左派來看,黑人如今遭遇的所有貧困、犯罪、單親家庭等問題,都可以統統歸結到種族歧視這一萬能原因上,「白人歧視黑人」更是成為了黑人作奸犯科的保護傘。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民主黨的這一套話術是有多麼可笑。
  • 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虛偽(全文)
    聯合國嚴重關切美國執法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問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非洲裔問題專家工作組2016年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未能履行保護非洲裔權利的責任,制度性和結構性種族主義的持續存在,對非洲裔美國人的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報告重點批評了警察暴力以及刑事司法系統中的種族歧視行為,而這些行為大多被免予刑事處罰。
  • 種族歧視問題在NBA中的影響
    其實種族歧視問題在我們看來很遙遠,我們有著五千年文明積攢出的底蘊,所以我們平時看到這樣的新聞事件,不能說毫無同情,但是確實沒有美國人民的那種憤怒的態度,畢竟誰讓咱們在中國呢,不過在那個自由的國度,種族歧視問題從二戰開始就一直延續至今,難以解決。
  • 「國際銳評」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連日來,美國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持續舉行。當地時間29日下午,數千人走上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街頭舉行和平示威,為日前遭警察槍擊受傷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呼喚公平和正義。然而57年過去了,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不僅沒有得到改觀,反而呈現變本加厲之勢。今年3月,路易斯維爾市非洲裔女子布雷納·泰勒在家中被搜捕毒販的警察闖入槍殺,然而警方並未在泰勒家中發現毒品。今年5月,明尼阿波利斯市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壓窒息而死。
  • 從「我有一個夢想」到「我不能呼吸」: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究竟有何...
    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遊行示威已在美國持續數日,凸顯了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主義問題,讓美媒陷入了對1968年的集體回憶。1968年,美國民眾大規模遊行示威反對種族不平等,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美國國內充斥著暴力和動蕩不安。美媒不禁發問:自1968年以來,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究竟改善了多少?
  • 非洲各界密集發聲譴責美國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綜合消息:非洲裔美國公民喬治·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執法致死事件連日來遭非洲各界批評。多國政府、官員、媒體及民眾密集發聲,譴責美國種族歧視現象和執法人員公然踐踏人權的行為。當地時間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警察在逮捕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時,將其按在地上,用膝蓋頂住脖子。弗洛伊德被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視頻截圖)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法基5月29日發表主席聲明,強烈譴責美國執法人員對弗洛伊德的「謀殺」。
  • 德國警察的種族歧視有多嚴重?
    弗洛伊德之死不僅使美國警方受到種族歧視的指責。德國的活動人士也呼籲,警察必須正視結構性種族主義的情況。有關種族主義暴力的指控並非新鮮事。過去20年間,在德國有不少非白人在警察手中或在被警方拘留期間喪命。最著名的案例是來自獅子山的避難申請者奧裡·賈洛(Oury Jalloh)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