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完整部電影,我很難確信「張子強」到底和前面的《追龍》有什麼關係,導演和編劇到底有什麼怎樣的構架和腦洞,才能夠把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放置到了一個時空來進行續作的拍攝。看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壓根就和《追龍》沒有什麼關係,完全是一部全新的故事體系。掛狗頭賣羊肉的王晶,無疑也是想趁機抓住前作《追龍》的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這樣能夠做好宣傳工作,指不定還能夠賣一個好票房。
面對如此的質疑,王晶也不是說沒有正面的回應,王晶曾在宣傳採訪中公開忸怩的解釋過:「追龍」這個詞延伸為犯罪片代表,我們可以找一些梟雄人物,讓大家有興趣看,繼續延續下去。」但是事實到底是否真的如王晶所說呢?我想大家其實心裡都有了答案。《追龍2》這部影片二上映之後並不好看,豆瓣直接開出了5.8分的不及格的成績單,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梁家輝如此敬業的精神,《追龍2》甚至可能連5分的成績都有點懸。
當然豆瓣評分不能作為,評判一部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還需要考慮到劇情,演技,後期製作等等。可偏偏《追龍2》一個合格的都不靠邊。故事的主線就是,在任達華的安排下,古天樂又做了臥底,被派去做大賊梁家輝的手下,但是一開始梁家輝就知道古天樂是臥底,但能利用就利用,直接讓古天樂綁著炸彈去王敏德一家,趁機把炸彈跳脫,但是梁家輝卻遭到了自己內部的人的背叛,然後被迫逃離,於是剛出境,便在大陸被直接逮捕。
除了正旋律之外,甚至總要和大陸一家親,兩家聯合辦案,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在哪裡見過?當然見過,這不前段時間剛上映的《反貪風暴4》不也是這樣的套路的嗎?但《追龍2》比《反貪風暴4》甚至更差,角色完全就沒有豎立起來。說的是雙雄對決,結果到了最後除了古天樂的主角光環一直在發光之外,完全沒有見到反派人物的形象。
原本的稱霸一方的梟雄到了這,乾脆成為了沒有頭腦的人,反派人設的建立本身三觀不正沒關係,但是一定要有魅力。可動不動就談錢,用錢收買人心,用錢買這裡買哪裡,連籠絡人心的真情都沒有,這樣的老大哪裡會有魅力,手下的小弟哪裡會有忠誠。曾經演出過一代梟雄的梁家輝,在《追龍2》中完全被正旋律的光輝給阻礙了,英雄毫無用武之地。你可以說,現有的大環境下,王晶是被「限制」住了,電影必須得這樣拍才行。但事實上,王晶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孤單英雄,命懸一線得片段,古天樂自然是可以演繹的很完美,拍攝閱歷就擺在哪裡,論臥底,古天樂絕對是成熟的,但也正是因為這份成熟,讓古天樂無法突破原有的表演框架,古天樂一直都是好人的形象,對於觀眾來說,實在是有點審美疲勞了。更為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是主角,古天樂是沒那麼容易死的,但導演還是極力用各種困境來突顯主角的偉大和堅韌,借用各種外界的力量推動著觀眾們的緊張和刺激情緒的蔓延。但在緊張的氛圍結束後,問還記得什麼的時候?十有八九答不上來。這不怪影迷,只怪影片人物塑造的不夠充分,缺乏邏輯,缺乏人物內心矛盾和掙扎,不真實,而這些造成的後果,只能是被觀眾所遺忘。
這是香港影片的邏輯怪圈,也是這幾年來人們大談「港片氣數已盡」的主要論證之一。可是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的那些導演還在,編劇還在,製作團隊還在,TVB演員為什麼就交不出高質量的影片呢?雖然王晶是又給大家交了一部爛片,但是誰又曾想到,這個「爛片之王」的王晶,也曾是拍出過《九品芝麻官》,《賭神》系列,等眾多香港經典電影的鬼才導演。
坐下來仔細想想,王晶依舊還是那個有著情懷和野心的導演,他很懂人情世故很有電影圈的情商,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該拍什麼,他依舊還是那個活躍於影壇的著名導演王晶,只要他一拍戲,一伙人相擁而上,熱熱鬧鬧,只是很可惜的是,觀眾們看看就好了,卻不再願意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