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複賽已經接近尾聲,隨著遼寧隊戰勝新疆隊跨進總決賽,球迷的眼光都聚焦在北京隊和廣東隊的生死戰。縱觀CBA進入前四的隊伍,只有北京隊保持著雙外援的陣容齊整。半決賽兩場比賽打完,我們看到了廣東隊強勢逆轉的好戲,也看到了第二場北京隊擺脫陰霾、重振旗鼓艱難獲勝的大場面。球迷對於比賽的爭議判罰以及球員發揮產生激烈的討論。
體育競技從來就不缺爭議的話題,這也是體育的魅力所在。但是真心不明白為何林書豪會被推到風口浪尖。很多球迷竟然會諷刺、挖苦林書豪屢屢假摔。就拿半決賽兩場比賽來講,林書豪確實一次又一次的倒在了地板上,但是可曾有過一次被判假摔嗎?
拋去裁判影響,林書豪本身就是一個帶話題的球員,他是一個外援,一個讓球迷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外援。就是因為他是一個黃皮膚的外援,一個曾經在NBA賽場閃亮過的華裔球員。所以他跟其他外援相比更被球迷所關注。
我們確實看到了林書豪一次一次的倒地,一次一次的在製造對手進攻犯規,首先來說這是球員積極防守的一面總沒錯吧?換位思考下,若是其他外援像林書豪一樣一次又一次的製造對手進攻犯規,恐怕球迷一定會說這個外援真職業。試問誰不喜歡一個拼命的球員呢?
可是換在林書豪身上為什麼就不討喜呢?外援也是職業球員,他們跟國內球員相比,除了技術水平更高外,所獲得的薪水也是個個天價。作為一個外援而言,想要自己獲得更多的薪水,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次就是有著砍瓜切菜的能力。
球員在球場上受傷都離不開拼命的耗費體能,一次努力的蓋帽,一次奮力的扣籃,一次堵槍眼式的防守,都可能造成自己身體受傷。我們可曾看過其他外援像林書豪這樣拼命防守嗎?沒有,本身防守端耗費體力就會影響進攻端的表現,還有著受傷的風險,對於外援而言,真的得不償失。
林書豪自己一次又一次重重摔在地上,不說受傷的事兒,每被撞一次倒地總會疼吧?一次疼過之後,卻還要繼續堵槍眼,這是一種精神,一種值得佩服的精神,可是為何還會有球迷對其嗤之以鼻呢?
林書豪目前的身體狀態已經跟他風光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移動速度出現了明顯下滑。這讓他跟其他外援比起來進攻端爆發力差了很多,畢竟基因身體素質是無法改變的。可是林書豪依然帶領著北京隊殺到了四強,甚至可能最終進入總決賽。
我們一直說外援在CBA聯賽的存在影響了國內球員的成長,都知道外援在球隊戰術中都有著無限開火權的權利,試想若我們是球員,看著外援予取予求的發揮,球隊成敗都取決於外援的發揮,我們會傾其所有嗎?本身就是職業球員,做好自己的事兒,不丟掉飯碗就很好了。長此以往,勢必影響自己的提升。這樣想、這樣做並不是過錯吧?
為何複賽以來湧現出了那麼多的國內球員爆發?不就是因為缺少外援情況下,國內球員開始承擔責任了嗎?如果仔細看過北京隊的比賽,就能夠看到林書豪從來都是先幫助隊友發揮的。就拿方碩來講,是馬布裡幫助他成長,如今是林書豪幫助他提升了信心,發揮儘管時靈時不靈,但信心人家從來就不缺。
林書豪進攻端無私,防守端更賣力,身體素質下降,他就做起肉盾角色,幫助球隊的同時,勢必會感染自己的隊友。一個外援拿著那麼高的工資都這麼努力,身邊的隊友一定會被折服、會被鼓舞。
新疆隊之所以敗給遼寧隊,很多球迷說要不是放棄亞當斯,新疆一定能夠走的更遠。不說新疆隊放棄亞當斯是對是錯,但是新疆隊放棄亞當斯的初衷就是希望找到一個能夠組織、串聯球隊的外援,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外援而已,說白了新疆隊就是希望找到林書豪這樣的外援,一個以球隊整體為重,一個打球無私的外援,要是在防守端能有林書豪這樣的球員就更好了。
可是在整個CBA聯賽中,像林書豪這樣的外援真的只他一個。
嘲諷、挖苦林書豪的球迷,總會說林書豪在NBA時期就不會倒地,來了CBA場場倒地。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很極端的看法。林書豪在NBA時期也是經常倒地的,他在NBA時期就以超高的球商著稱。哪怕是在NBA,當年姚明的隊友巴蒂爾會製造進攻犯規,海耶斯會製造進攻犯規,斯科拉更會,小鋼炮洛瑞如今依然是製造進攻犯規的好手,為什麼我們會誇他們,而否定林書豪呢?
瓦萊喬造進攻犯規被球迷說假摔,挖苦林書豪的球迷也是看了比賽的,林書豪確實沒有假摔吧?皮破流血的場面不少,人家選擇了繼續,沒有退縮,這不是該學習的一種品質嗎?
再說林書豪能夠製造進攻犯規,不也正是國內球員的缺點嗎?衝進內線確實不容易,但屢屢進入犯規陷阱,還是技術水平或者體力的一種不足,面對陷阱無力做出改變,只能依靠慣性撞上去,甚至想急停都做不到。
在國際上賽場上,我們甚至連衝進內線都費勁兒,想規避這些陷阱更會難上加難。林書豪畢竟是CBA聯賽這些外援裡打NBA聯賽時間最長的外援,人家的經驗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那些國字號球員,更該以賽代練提升自己的經驗和水平,而不是找裁判抱怨。
林書豪不單在防守端倒地,他在進攻端也會倒地,這讓他更被推到風口浪尖。林書豪在進攻端的處境其實很不妙,先說他的身份。過去我們一直會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只有高大的內線球員才有機會徵戰NBA,我們的身體素質就已經註定後衛不可能在NBA立足。在國際賽場上我們的後衛過去連帶球過半場的能力都沒有,更別說組織球隊的進攻了,這也成為了很多球員的自我安慰藉口。林書豪的橫空出世,讓我們發現原來亞洲後衛也可以馳騁NBA,瞬間國內球員再也沒有了安慰自己、欺騙球迷的藉口。所以當林書豪來到CBA聯賽,就站在面前的時候,不管是要證明自己,還是怕輸的太難堪,所有與林書豪對位的球員都會比平時更賣力。
身體接觸不可避免,倒地概率自然就高。更重要的是,林書豪最慣用的戰術就是擋拆,內線球員身體素質不談,就說CBA聯賽沒有防守三秒這事,就夠林書豪頭疼的。整個CBA聯賽在陣地戰中能突破進入內線的球員真就不多,只要衝進去,又不會凌波微步,全身而退太難了。
這個時候還有勇氣突破的球員,一定值得稱讚,林書豪顯然是這樣的球員。
最後說帶球過程中倒地,林書豪出現過在面對包夾倒地的情形。想想北京隊半決賽為何會被廣東隊逆轉?不就是因為北京隊球員面對廣東隊全場緊逼、包夾屢屢失誤嗎?可見廣東隊的防守力度還是很強的,說個不客觀的,但凡方碩他們能有林書豪的經驗,都不至於被逆轉。
不說防守強度以及防守球員的動作是否規範,就說林書豪這個時候倒地,至今沒有一次判罰為假摔的情況,這真的是經驗問題,不管有沒有被犯規,倒地會給裁判壓力,被犯規重新來,沒犯規頂多是失誤,卻不會給對手快速反擊的機會。
客觀的說,面對包夾強行運球,一定會和對手有接觸,這個時候犯規與否在於裁判的尺度,球員能做到就是用行動左右裁判的決定。這個時候需要經驗,而不是執著魯莽的陷入險境而給對手機會。
林書豪已經33歲了,在籃球賽場他已經是一個老將,不管是球場經驗還是對待比賽的態度,真的值得我們年輕球員去學習。在質疑他屢屢倒地的時候,如果站在客觀的立場對他進行質疑,那無可厚非。如果作為對手的球迷,質疑林書豪的倒地,那希望能夠客觀的給予其尊重。
我們國內球員表現的越來越好,單單半決賽就有這高詩巖、徐傑這樣拼命三郎式的年輕球員驚豔賽場,而林書豪作為一個外援、作為一個老將,用一次次倒地表達著自己對比賽勝利的渴望,用一次次倒地彰顯著對待比賽的態度,還有什麼值得黑的嗎?
最後必須說,小編不是北京隊球迷,而是一個十足的遼寧隊球迷,所以相對很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