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業匯評
今年五一黃金周前兩日,香港總入境人數2600多人,其中香港居民佔比超過九成,內地訪港旅客僅219人。
一組對比數據更是讓人心驚:去年5月1日,內地訪港旅客量接近50萬人次。
這是自2003年內地赴港「個人遊」推出以來,香港首次出現「零團來港」的「五一」假期。
香港首次出現「零團來港」的勞動節假期
新華社香港5月2日電,隨著「五一」勞動節假期到來,香港居民開始外出踏青,訪港遊客的身影卻依然罕見。在旺角、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人流較往年「五一」假期明顯減少,特別是以接待遊客為主的珠寶、禮品店鋪,更是門可羅雀,倍顯冷清。
香港特區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今年是自2003年內地赴港「個人遊」推出以來,香港首次出現「零團來港」的勞動節假期。
姚思榮介紹,以往每逢勞動節假期,內地遊客紛紛來港遊玩,其中來自廣東省的遊客是主力軍。受新冠肺炎疫情、內地與香港隔離檢疫和出入境安排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的「五一」假期,許多旅客無法到訪香港,香港迎數年來最少客流。
2019年下半年以來,受修例風波影響,香港旅遊業經歷了持續半年多的慘澹期,不少旅遊業從業者顆粒無收。今年上半年,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控疫情而限制遊客入境,許多航空公司縮減航班數,加上實施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香港旅遊業雪上加霜。
今年1月底,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宣布暫停營業。隨後,香港多個旅遊景點陸續關閉,不少知名餐廳、商店、酒店也先後出現停業潮、倒閉潮。
唐寧是一位資深的日語導遊,受僱於香港一家旅行社。他介紹,從去年9月開始來港遊客陸續減少,元旦至今他只在年初接待過5位日本遊客。「往年這個時候,我應該在外面奔波,但現在我擔心的是公司下個月還在不在。」
從業多年的導遊溫先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香港旅遊業。在正常情況下,溫先生每月可以接待10個東南亞旅行團或15個內地旅行團,每月收入可達2萬港元。但前有社會事件,後有疫情兇猛,溫先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工作了。
溫先生說,為了維持生計,很多導遊都轉行去做兼職、打「散工」。溫先生沒有房貸壓力,一家人還能依靠存款過活,「我有同事得『供樓』養家,壓力真的好大」。
旅遊業寒冬直接導致從業者生存艱難。唐寧表示,為了減少開支,公司兩個月前開始給員工發半薪,他每月薪水直接縮水至不足8000港元,只能勉強應付房租,完全不夠日常花銷。
唐寧一向樂觀,但這次疫情也讓他犯了愁。他說:「香港人一向『手停口停』。長遠來看,我相信香港經濟一定會好轉,但短期內我也確實不知道怎麼辦。」
香港 「財爺」警告:
首季GDP下挫逾8.3%
儘管香港疫情逐漸受控,但對經濟的負面衝擊卻開始逐漸浮現。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3日發表網誌表示,香港經濟正處於深度衰退。
陳茂波表示,1998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打擊,當年第三季GDP按年收縮8.3%。2009年,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香港第一季GDP負增長7.8%。他透露,在社會暴力衝擊與疫情接連打擊下,即將公布的今年首季GDP按年增長預測會更差,並且是連續第三季度萎縮,情況令人擔憂。
他坦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拉動香港經濟的三架馬車,包括內部需求、出口及投資,暫難有顯著起色。因此,特區政府已大幅下調今年的經濟預測,最新估計為負增長4%至7%,遠差過2月中估算的負增長1.5%至微增0.5%。
「如果疫情發展以至外圍帶來的壓力,令經濟萎縮幅度靠近預測的下限,這將是香港經濟自1960年代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年。」他表示。
陳茂波指出,針對食肆及多類商業處所的營運限制,以及「限聚令」等措施將於5月7日到期,隨著疫情有所緩和,部分抗疫措施有望得以逐步放寬。
以往每年的「五一」黃金周,香港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內地遊客的身影。然而,受「封關」措施影響,今年香港的主要旅遊區如銅鑼灣、旺角、尖沙咀都異常冷清。「去年黃金周每天平均接待20多個旅行團,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今年年初到現在我只接待了幾個散客,全公司員工都在放無薪假,有些同事已經轉行去送外賣維持生計,」香港某旅行社導遊黃先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無奈地表示。
(資料圖:銅鑼灣部分店鋪關門 圖/21世紀經濟報導)
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黃金周首兩天的出入境人數,在5月1日及2日,總入境人數2600多人,其中香港居民佔比超過九成,內地訪港旅客僅219人。相比之下,去年的5月1日當天,則有超過106萬人次進出香港,其中的內地訪港旅客量接近50萬人次。
香港旅發局主席彭耀佳坦言,即使香港疫情受控後,旅客量亦難以像2003年非典過後出現迅速回升,因此旅發局正籌備在疫後立即開展重振香港旅遊業的計劃。
4月初,香港大學發表的報告預測,今年首季香港及外部需求面臨崩塌式下滑,首季實質GDP按年大幅下跌8.3%;第二季實質GDP則收窄跌幅至5.2%。港大經濟學家預計,今年香港全年經濟收縮3%,較年初預期更悲觀,下調3.4個百分點,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跌幅 。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指出,香港經濟疲弱,尤其就業市場令人憂慮,首季失業率為4.2%。若情況持續,失業率可能在六月攀升至5%,年底失業率更可能升至6%。
為確保經濟活力及減輕市民財政負擔,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緩措施,包括防疫抗疫基金下兩輪總額達2875億港元的措施,約為本地生產總值10%。
香港暴徒五一再投汽油彈,中聯辦譴責
5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發表談話,嚴厲譴責極端激進分子在「五一」假期再次發動違法聚集、滋擾商鋪和擲汽油彈等違法活動。
發言人指出,疫情當頭,世界各地都在放下分歧攜手抗疫,唯獨香港一些極端激進分子喪心病狂,繼續煽動市民參與暴力活動,甚至威脅在公共場所放置炸彈,如果任由他們胡作非為,香港還能有未來嗎?!
發言人表示,香港是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小型經濟體,法制健全和社會安寧是立身之本,持續「黑暴」已使香港外傷累累,內傷淤積。國際社會對香港信心受到嚴重影響,權威機構連番下調香港的信貸評級,香港痛失連續保持25年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地位。
去年香港GDP更出現10年來首次負增長,最新失業率創下10年新高,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跌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值。2020年全球大學影響力排行榜中,香港多間大學均有較大幅度下跌,香港大學從去年的第10位暴跌至41位。
交通運輸、餐飲零售、旅遊服務等行業更是慘澹蕭條,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和中環四大核心商業區的空置商鋪成行連片,冷清場景為數十年所未見。作為香港旅遊名片的海洋公園年度虧損超過5.5億港元,凝聚幾代香港人記憶的珍寶海鮮舫關閉停業。「黑暴攬炒」給普通市民帶來青灰冷灶之困苦,是愈演愈烈的「關閉潮」「失業潮」的罪魁禍首。
21財聞匯綜合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朱麗娜 編輯:張涵)
新華社、香港中聯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