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又一壯舉,送特斯拉上太空!這家公司為什麼這麼牛?

2021-02-25 管理的常識

北京時間4:45,獵鷹重型火箭的27臺梅林火箭發動機點火,從39A發射坪升空,勝利的轟鳴聲傳達數公裡之外。有效載荷高達63.5噸的它,僅僅搭載著一臺特斯拉跑車上天了,跑車裡還播放著搖滾歌手大衛·鮑威(David Bowie)的歌曲「Space Oddity」。

關於此次「重型獵鷹」的發射過程和重大意義,網上已經有太多的報導,常識君今天來扒一扒這家全球最大火箭發射供應商——Space X 傳奇背後的故事。

常識君|有話說

從SpaceX的接連失敗,到SpaceX獵鷹火箭成功海上著陸,再到重型獵鷹首飛成功,面對這一路的艱辛,創始人馬斯克曾幾近崩潰,但他說過「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

正是因為永不放棄,馬斯克再一次改寫了歷史!

馬斯克現年47歲,他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商業帝國。他同時領導SolarCity、SpaceX和特斯拉三家公司,這些公司合計價值500億美元。凡是馬斯克進入的行業都因他而改變,他曾經說過,一旦SpaceX連續多次成功發射火箭到火星,他退休後會在火星上生活,馬斯克沒有開玩笑,他很認真。

「賈伯斯離開了,埃隆·馬斯克來了,後者離人更遠,離神更近.」

曾有媒體是這樣評價馬斯克的,確實,馬斯克創建的SpaceX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開創了諸多商業航天領域的零突破,締造了無數航天傳奇:

2008年,獵鷹1號發射成功。它是全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

2010年6月,獵鷹9號1.0首次發射並獲得成功,它的第一級不可回收;

2013年9月29日,獵鷹9號1.1版首次發射,但該版本所有的回收實驗全部失敗;

2015年12月22日,獵鷹9號全推力版首次發射,第一級火箭返回著陸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陸上軟著陸回收一級火箭;

2016年4月8日,獵鷹9號全推力版的第一級火箭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的回收駁船上,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海上軟著陸回收一級火箭;

2017年3月30日,再次成功發射並回收這枚一級火箭,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級火箭重複使用,還首次回收了火箭的整流罩。

2018年2月6日,獵鷹9號基礎上改進成的重型獵鷹火箭,把我們拉得離火星更近。

在這些矚目成就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一支團隊,踐行著怎樣的理念?

SpaceX公司之所以能吸引全球關注,關鍵在於它引領了一種新的航天發展思路,既不同於舉國體制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不同於少數幾家巨頭壟斷市場、分享政府訂單。

01

小型精英化團隊

在美國,企業都非常注重個人的巨大影響力,為了爭奪人才,往往不惜重金,SpaceX公司當然也會如此!除馬斯克外,公司的其他高管主要來自波音、洛馬、諾格等大型航空航天企業,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而且,傳統的航空航天公司多以大團隊協同工作模式進行研發生產,馬斯克根據在矽谷創業的經驗認為,小型精英化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準確度要高得多,一個技術過硬的小團隊,總是會打敗技術中等的大組織。

02

扁平化的管理制度

SpaceX的部門間沒有明顯的界線,火箭推進、材料、結構、系統集成的分系統工程師們都集中在一個超大的辦公室裡,工作上的問題可以隨時面對面解決,無疑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樣的管理制度,沒有冗餘繁雜的行政機構,懷揣夢想的技術人員能夠踏實地做自己的工作,一門心思地造火箭,而不用淪陷在無休止的會議裡。

03

獨特的企業文化

除了小型精英化團隊的管理方式,讓SpaceX公司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的動力,更依賴於它所倡導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像組織和架構一樣,它是一種瀰漫於企業組織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這個企業團體的風氣、風格和特質,是一個企業的隱形財富,在組織內部垂直的影響和橫向作用過程中,都起著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作用。

1.腳踏實地、專注務實

馬斯克創建SpaceX公司的壯志雄心是把商業發射市場的火箭發射費降低九成,在未來能夠把10萬人送上火星,進行火星移民,在火星建立人類的基地。

創業初期,不知是馬斯克的什麼魅力,企業巨頭和NASA裡最頂尖的一批火箭工程師似乎都收到他的召喚,慕名而來。

其中的一位TRW(天合汽車集團)的工程師回憶,馬斯克的最大魅力不是在於他的夢想有多遠、他本人多瘋狂,而在於他的SpaceX公司「能夠腳踏實地做實際的工作,一門心思地造火箭,而不用約束於無休止的會議,一等就是數月的複雜設備審批手續,更不用費盡心機地去搞辦公室政治」。

這位工程師表示,它曾經一度消耗在明知沒有前途的項目上,精神都被拖垮了。當他來到SpaceX公司,就像魚兒回歸大海、鳥兒回歸天空一樣獲得了解脫,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無需擔心其他。

2.開放包容、凝心聚力

從矽谷走出來的馬斯克耳濡目染矽谷文化,SpaceX公司自然也難免受到矽谷文化的影響,沾染上矽谷的「習氣」。

SpaceX公司的工作方式和波音這種大型的公司大相逕庭,它更像是一個網絡公司。


SpaceX公司所有的辦公室空間都是開放式布局,馬斯克也同樣擁有一個開放式的小隔間,員工在這樣的環境裡絲毫不會有約束和壓抑的感覺,反而會給設計靈感和激情最自由的空間。在這種開放包容的環境中,員工都很有歸屬感。

一位來自NASA的工程師的回憶引人深思,他提到在NASA的日子裡:「幾年時間全耗在一個小研究上,卻根本不知道火箭造到了什麼程度,而在SpaceX公司裡,情況卻大不相同,馬斯克每周五就會親自向大家匯報火箭的研發進度,每個員工都會有深深的成就感,當然,還會有一種在參與人類歷史進程的自豪感」。

馬斯克相信,創業初期「所有人參與」的企業文化對公司實現雄偉的計劃至關重要。他認為,當員工知道目標是什麼和為什麼時,他們會做的更好。當人們期待工作的到來並能夠享受工作時,一切就顯得是那麼簡單了。

3.崇尚創新、無畏失敗

在美國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中,企業普遍推崇的理念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你會發現美國許多企業重金資助創新研究人員,並且由企業承擔研究風險,這點在SpaceX公司也是一樣的。

並且,從公司的管理層到執行層,都有著共同的理念,他們堅信,只要目標明確,上下同心協力,改變公司結構沒問題,降低公司成本沒問題,提高公司競爭力沒問題,衝擊航空航天壁壘沒問題,星際移民必將也沒問題!

4.管理有序、張弛有度

SpaceX公司極力營造管理有序和氛圍輕鬆的工作環境,倡導矽谷文化。員工很有認同感,經常自發地組織小範圍討論交流,公司高層則經常以普通員工身份參加會議。

例如,在公司員工不足1000人時,馬斯克都是以普通員工而非執行長的身份參與各種廣泛討論。

另外,SpaceX公司所有重要的任務都不是隱藏在牆後面的,和我們常見的密閉的保密會議室不一樣。他們的會議都是在大型玻璃幕後面進行,外面的員工都可以看見,用玻璃幕圍起來的目的只是為了在執行任務時能夠保持相對安靜的環境。

企業文化就像是企業組織這部大機器運轉時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有了這種「潤滑劑」企業才能夠順利而持久地運轉,企業才會營造一種良好的組織氣氛和組織環境,從觀念、信仰上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這是其他任何管理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SpaceX公司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為其他公司做了非常好的示範,尤其是對中國的創業公司,很有借鑑意義。

本文為「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原創,參考書籍《鋼鐵俠的空間夢想》,原書作者: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整編:常識君。

相關焦點

  • 倍適登與Space X搭載的特斯拉跑車一起奔向太空
    北京時間2月7日凌晨4:45,SpaceX成功發射獵鷹重型火箭,而鋼鐵俠馬斯克也完成了自己意願,那就是把特斯拉
  • 世界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背後故事
    Hyperloop——基於磁懸浮技術的超高速運輸公司(不同於現在的磁懸浮列車),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The Boring Company——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跟Hyperloop有點類似(Hyperloop是根據Musk公布在網絡上的概念成立的公司),這家公司簡稱「TBC」,核心技術是地下挖隧道,把管道抽成真空以減少摩擦力,而火星上就是這個特點,空氣稀薄幾近真空。
  • 太空藝術|Space X 將雙面畫送上太空之前,還有更多……
    美國雕塑家福雷斯特·邁爾斯(Forrest Myers)與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合作,製作了一版微型瓷磚,上面刻有他和其他五位藝術家的圖案。他表示,這塊瓷磚暗中附著在阿波羅12號太空飛船上,它與太空人運送的其他個人物品一起留在月球上。左下角圖案由邁爾斯(Myers)提供。
  • 除了特斯拉,人類還曾將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送上了太空
    既買不起奔馳又買不起特斯拉的我,只有強行轉移關注點——除了特斯拉,人類還把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送上過太空?一查之下,還真有不少。► 蘇聯人則喜歡用狗做實驗,前前後後送了50多條狗上天,可能與當時蘇聯沒有動物保護協會有關。第一隻進入太空的小狗「萊卡」,前蘇聯計劃給它吃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後讓它安靜死去,可實際上「萊卡」剛飛上天沒幾個小時就死於過度驚嚇和中暑衰竭。
  • 當初被送上太空的特斯拉跑車,如今變成怎樣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再科技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身於航天事業中,美國的航天技術是比較先進的,發射了太空船和火箭,並且成功登上月球。其中就有一個名叫「特斯拉跑車」的科技被送上太空,如今他變成什麼樣了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你以為馬斯克把特斯拉送上太空就結束了?他又公布了新計劃
    日前科技圈被一架火箭刷屏了。在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下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的發射了獵鷹重型火箭。如果是普通的火箭可能不會引起太多關注,畢竟年年發射的火箭何其多。但這架火箭的所有者是馬斯克。沒錯,就是那個特斯拉的創始人,人稱現實版鋼鐵俠的男人!
  • 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和特斯拉,到底有多厲害?
    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飛船飛往太空,九年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這兩個美國歷史首次,是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創辦者,埃隆馬斯克實現的。在介紹本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埃隆馬斯克這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
  • SpaceX 為啥生在美國,卻不是中國?
    島 君 說2月7日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對準了美國宇航局的甘迺迪發射中心,因為美國目前最牛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這裡發射了一枚遠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級重型運載火箭——「獵鷹重型」公司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吹了7年的又一個牛成為了現實!
  • 這家創業公司想把「阿凡達」送上太空|硬科技
    記者 | 佘曉晨1機器人在地球上代替人類工作已經不足為奇,現在,他們又要去太空完成任務了。近日,一家名為GITAI的日本初創企業正在研發一項新技術,計劃將仿真機器人而不是人類太空人送上太空。GITAI的宣傳十分直接:將太空人送到太空既危險又昂貴。據彭博社報導,如果遠程機器人或半自動機器人代替了這項工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即日本航天局,就可以將送一個太空人到空間站的相關成本減少90%。
  • 馬斯克的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牛?
    這意味著特斯拉的雄心不減,將投入大量資金打造一副屬於自己的專屬產品路線圖。而位於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生產線也正在按照計劃進行建設,預計同樣在2021年實現首批交付。人們關注特斯拉除了它在造車方面的產品創新外,還有它的老闆「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他曾被稱為是「下一個賈伯斯」,特斯拉到底牛在哪裡?又為何引發如此大的關注?
  • 特斯拉多次降低,馬斯克成首富,既然志向在外太空建立太空文明!
    特斯拉為什麼降價這麼多?特斯拉為什麼會降價?這產能跟上了,訂單也應接不暇,可為什麼特斯拉仍然要降價?當然是因為生產成本降低了,比美國工廠降低約50%以上,成本低了,自然就水到渠成降價回饋廣大消費者了。馬斯克志向在外太空建立太空文明從百科上看到馬斯克的個人資料:埃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的行政首都普利托利亞(現名:茨瓦內),企業家、工程師、慈善家,他同時具有南非、加拿大和美國三重國籍,現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
  • Space X:我們不止發射飛船,還是「彩蛋」搬運工
    這是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第一次從本土發射飛船將太空人送上太空。這也是全球第一次通過商業航天公司成功開展載人航天項目。   如果一切順利,飛船將在北京時間5月31日晚,將兩位美國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貝肯,送上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
  • (上)
    有這麼一個人被稱為史蒂夫·賈伯斯之後矽谷新一任的領導者,他幻想著改變世界,他被評為全球科技業最鼓舞人心的領導者榜單排名第一。獲《時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這個人就是埃隆·馬斯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
  • 《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主 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唐納德·蘇瑟蘭Donald Sutherland    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詹姆斯·嘉納James Garner 類 型:科幻/冒險出 品:華納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
  • 11枚助推器執行26次發射任務,送6名太空人進入太空,這家公司牛
    SpaceX公司因其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而聞名,這一先進的航天技術也使該公司在2020年執行了比已網任何時候都要多的發射任務。SpaceX在今年完成了創紀錄的26次火箭發射,這是它歷史上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一次。眾所周知,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對提高發射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創業十八年掌握全求最先進火箭回收技術,Space X估值千億美金?
    不久之後,他就投資1億美元成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馬斯克的太空夢也由此起航。在此之前,他將創辦的Zip2以3 .07億美元現金和3400萬美元股票期權的價格出售給了康柏公司,如果說沒有這一次的創業,那麼馬斯克後半輩子也會過的非常舒服。
  • 很多人不看好馬斯克Space X公司的「獵鷹9」載人火箭能夠發射成功
    2002年馬斯克創立Space 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這相當於再創一個宇航局,投資大、研發周期長、風險極高,前幾年看到過多次他發射失敗,回收失敗的新聞(昨天SN4星際飛船測試爆炸了)。有些媒體甚至把他塑造成了幻想家的形象,直到他的衛星鏈被國內許多天文愛好者拍下,謝志林才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 不符合經濟學常理的特斯拉,為什麼會成功?
    特斯拉,就是通過這樣有魔法的創意,不花任何廣告費卻常常活躍在我們的視野中,不斷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的。經得住審視的優秀猜想也是科學——精神內涵的力量儘管當今世人經常會對反邏輯不理不睬,但它有時卻威力無比。2018年2月6日下午8:45分,埃隆馬斯克讓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坐上了火箭,飛向太空。
  • ARK方舟基金特頭號重倉股票特斯拉這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
    汽車及自動駕駛業務 (modal Y) 同時馬斯克還擁有SpaceX 這家公司 SpaceX 和特斯拉也有很多的合作。 隨著更多的特斯拉工廠的完工,全球快速交付車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同時,一款由教主親自設計的特別產品,特斯拉太空皮卡 Cybertruck,在最遲2021年底也會開始交付目前已有的52萬份的訂單了。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