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深入落實新時代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進「四城同建」,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1、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
全年生產總值增長7.5%,高於全省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高於全省0.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高於全省3.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9億元,增長8.5%,高於全省1.2個百分點;稅佔比達76.4%,高於全省6.1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
2、著力擴投資促消費穩增長
推動重點項目庫、「三大改造」項目庫、百城建設提質項目庫、招商引資履約項目庫與統計資料庫「五庫聯通」,全年新入庫投資項目279個,總量達537個。民間投資增長18.1%,高於全省11.4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增長19.3%,高於全省10.3個百分點。
3、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全年減稅降費14.4億元,其中地方級稅收減收6.2億元。對困難企業發放「援企穩崗」補貼4656萬元,惠及251家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首次突破100億元,新增存貸比達到133.4%。工業用電量增速高於全省7.3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四上」企業213家。
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1、持續做優二產
全年食品產業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60個,新開工85個,新招引36個,實施「三大改造」項目85個。鹽化工產業增加值增長56.5%。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4.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7%。
2、持續做大三產
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5%。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增長32.8%。全市快遞業務量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漯河市成為全省唯一的「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3、持續做強一產
新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11萬畝。糧食總產達187.4萬噸,增長3.2%,增幅居全省第一。漯河市成為全國唯一的「全國主食產業化工程示範市」。
三發展後勁快速蓄積
1、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省定、市定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宏途休閒食品產業園、衛龍食品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建成見效。利通液壓複合軟管智慧工廠、建泰科技等6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華西希望、嘉吉預混料、食品文化小鎮、鹽文化小鎮等105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籤約落地。
2、壯大骨幹企業群體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家,累計達到567家。啟動實施4家市本級企業、25家縣區企業五年倍增工程,29家倍增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6.2%。實施「三大改造」項目330個,完成投資239億元。
3、提升發展載體能力
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區內的「精品店」「高端店」,首批規劃的食品智能裝備、液壓科技、電力裝備、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築、檢驗檢測等專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
四城鄉建設統籌推進
1、提升中心城區建管水平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9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新建改造市區道路31條,打通斷頭路15條;新建改造街頭遊園17個,新建雨汙分流管網145公裡;新增供熱面積140萬平方米。幸福渠(城區段)生態水系項目僅用10個月就完成了交通路以西段的工程建設。
2、促進縣城擴容提質
臨潁縣潁川西路等一批標誌性交通工程建成通車, 35個百城建設提質項目建成投用,黃龍溼地公園成為首批省級溼地公園。舞陽縣南外環等一批城市道路項目順利實施,高速連接線擴寬改造項目全線啟動,水系、景觀工程和環城、環企林帶建設紮實推進。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新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建成美麗鄉村22個。103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實現清零,497個行政村實現「消薄」。新建農村公路146公裡,改造農村危房1342戶、農村戶廁8.88萬戶。新解決7.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五「三大攻堅戰」縱深展開
1、全力推進精準脫貧
全市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8億元,新脫貧4537人,剩餘8個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貧困人口發生率由0.91%下降至0.59%。
2、持續強化汙染防治
整治取締「散亂汙」企業398家,完成「雙替代」供暖改造30608戶。環境空氣品質六項因子除臭氧外全面改善,均居歷史最好水平。澧河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持續保持100%,地下水取水合格率為100%;7條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Ⅲ類。
3、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幫助43家企業完善了不動產登記手續,9000多戶問題樓盤居民拿到盼望已久的不動產登記證。全年累計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隱患2萬餘處,實現了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和重特大事故「三下降、一杜絕」。
六新舊動能加快轉化
1、全面深化改革
企業註冊登記實現「一次不用跑、一分錢不用掏、三天全辦好」;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88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實現線上全流程辦理,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0.3萬戶,總量達36.8萬戶,分別增長156.7%、108%,均居全省第一。在2018年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排序中,漯河市居全省第五。
2、持續擴大開放
新籤約億元以上項目129個,投資總額達528.6億元,超10億元項目29個。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增長4.3 %。進出口總值65億元,增長3.9%,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漯河海關掛牌運行。
3、強力推進創新
漯河食品研究院入選河南新型研發機構,實現了漯河市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零突破。 發布全國首個調味麵製品團體標準,並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公告實施。中大生物、親親食品主導行業標準制定,填補了植物提取、運動保健食品監管領域空白。
七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1、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省定、市定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全市財政民生支出151.9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6%。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為全市6.65萬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惠及困難群眾4.5萬人次。新建兒童之家325個。新分配公租房2058套。新開工棚改安置房3342套,竣工4118套。
2、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總投資30億元的20所中小學新建工程全部開工,其中5所已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1730個。新(改、擴)建幼兒園58所,新增學位3510個。生殖遺傳中心、心血管治療中心區域輻射力增強,兒童醫療中心和骨科創傷救治中心全面建成,漯河市成為全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
3、強化社會治理
道路交通、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常態化,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八政府執行力建設進一步加強
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25.3 %。以周為工作節點,推動困難、問題解決,累計召開三大周例會260次。
責任編輯:銀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