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大夫微信號:sportsmedicine】
【新浪微博:@華山醫院戈醫生】
落下帷幕不久的裡約奧運還讓我們記憶猶新,意猶未盡。無論是林丹和李宗偉的謝幕大戰還是中國女排的最後奪冠都是歷歷在目。縱觀本屆大賽重多比賽中,我們又發現了很多身貼各種顏色貼布的運動員。
例如林李大戰:
又如中國女排:
這些貼布其實現在已不陌生,學名叫做肌內效貼。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為大多數專業運動員所使用,慢慢地也受到了運動達人的關注,不少人也開始漸漸嘗試使用它。應廣大運動損傷患者及運動達人要求,運動醫學戈大夫從今天開始將陸續為大家介紹這種神奇的貼布,教大家如何使用它,預防以及恢復運動損傷,幫助廣大運動愛好者及運動損傷患者。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這個貼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這是一種用於防治肌肉肌腱軟組織損傷的貼扎技術,英文名叫Kinesio Taping.Kinesio這個詞源於Kinesiology(運動機能學),取其含義中文翻譯為「肌內貼」或者「肌內效貼」。
肌內貼的「前世今身」
肌內貼起源於日本,發展於歐美。最早的概念由日本人Dr. Kenzo Kase 於1973年始創。2000年以來,肌內效貼布在國外的臨床上逐漸受到重視,它本身並不是像傳統膏藥,是沒有藥物的,所以相較之下對皮膚刺激較小。肌內貼最主要的神奇功效是來自於本身具有拉力與彈性的設計,無論是貼布本身上層「布」的織法,或是下層貼於皮膚「膠」的材料,均依照生物力學以及生理機制設計出來的,因此品質的好壞對於治療的效果影響甚大。市面上不少仿製的肌內效貼,由於布和膠的材質較差,經常會引起褪色和過敏,這一點我本人親身實驗過,深有體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50000卷膠布被捐贈給58個國家的代表隊。肌內效膠布開始在一些知名運動員的身上出現,如賽琳娜·威廉士、貝克漢姆。正是從北京奧運以後,隨著劉翔的傷退,我開始關注了學習了肌內效貼,並在臨床上開始使用肌內貼來改善跟腱炎患者的症狀。2011年在上海舉辦的FINA世界遊泳錦標賽上,我擔任跳水項目醫療官。當時就發現諸如吳敏霞,何姿等跳水運動員開始在比賽中使用肌內貼。也許是考慮到彩色貼布可能會對於動作畫面美感或者是裁判的影響,大多人都是使用肉色的貼布,只有在場邊近距離才能比較容易看出來。而比賽期間也有不少國外運動員來醫務室尋求幫助,我還清晰記得曾幫助一位墨西哥的跳水運動員做肌內貼貼扎,緩解腰背部損傷。
而時至今日,肌內貼布及其貼扎技術已不陌生,也被世界各地的運動人群接受,廣泛應用於運動損傷的防治,尤以歐美居多。隨著國人運動水平的發展,運動損傷的防治也需要與國際接軌,目前國內不少專業運動隊也已經在使用肌內貼了。本屆奧運會我們熟悉的不少運動員,如福原愛、徐莉佳以及跳水夢之隊等均在大賽中使用。
肌內貼是否比傳統白貼更好?
肌內貼的設計原理是根據人體皮膚及皮下筋膜的結構及功能特點,貼布本身不含有藥物成分,但確擁有140%-150%的彈性拉力,和人體皮膚特性類似。與傳統彈性較差的白貼的貼扎技術相比,肌內貼則是利用本身的彈性,提供的是一種更接近於動態平衡的防護,而不是白貼的支持固定作用。傳統白貼應用更多是保護和限制受傷的關節,使用起來需要專業隊醫或者治療師操作,且較為複雜。而肌內效貼防護對於關節及肌肉的活動自由度大,不會限制活動。它可以增加皮膚與肌肉組織間的間隙,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減少產生疼痛的刺激物質。利用貼布彈性張力可以減輕肌肉緊張及疲勞、支撐和加強肌肉組織。配合正確的貼扎技術,可減輕疼痛、腫脹、促進康復機能及增進運動表現等效果。
在運動醫學領域,肌內貼用於常見的肌肉、肌腱、筋膜等軟組織運動損傷的防治。比白貼應用更廣泛,操作也更加簡單,普通人完全可以掌握。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下堂課我會講講學習肌內貼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