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8!
隨著趙又廷白敬亭魏大勳集體發文告別,喬欣完成了劇集的ppt總結,《平凡的榮耀》在孫弈秋對著林經理的一句「胖兒,好好幹」中宣告劇終。
有網民說:沒看夠,想看四組的創業故事續集。
這應該是近期為數不多值得二刷的國產劇,儘管部分網民認為結尾有瑕疵,仍算是一部有故事、有情感、也有勇氣的誠意之作。
但它的市場表現卻介乎於熱劇與爆款之間。
一方面劇集播出至今在其播放平臺的熱度達到9665,在平臺劇集榜單中位列第二。截至目前,該劇在東方衛視CSM59城和浙江衛視CSM59城的最高收視率分別達到2.676%和2.136%,位列同時段的第一和第二,無論怎麼看都算不俗。
另一方面,劇集離《三十而已》那樣的爆劇始終還有一步之遙,也缺乏《隱秘的角落》小白船那樣的出圈梗。換言之,它最終沒有成為國民爆款。
這意味著這場現實主義職場劇的實驗最後只成功了一半。這麼說不是因為劇集表現不佳,而恰恰是因為劇集表現及格有餘,在古裝、甜寵、懸疑劇競爭激烈的夏天,為該類型爭了一口氣,也成功為國產翻拍劇和職業劇注入了新動力。
但如果在劇作、製作、表演等各方面都表現不俗的《平凡的榮耀》都未能最終拿下爆款,那是不是說明:國產職場劇不談戀愛不撒狗血,依然是場巨大的冒險?
那麼不談戀愛的《平凡的榮耀》到底贏了還是輸了?
《平凡的榮耀》沒大爆,是輸在不談戀愛上了嗎?
《平凡的榮耀》起步於國產職場劇遭遇的一場巨大瓶頸。
藝恩數據顯示,國產職場劇自2017年數量逐年翻倍增長。觀眾對的期待值不斷提升,高收視率劇接連不斷,可豆瓣口碑評價逐漸走低。最大的問題就是多數職場劇雖標榜著聚焦現實職場,實際上拍的是瑪麗蘇愛情,不然就是原生家庭梗。
劇中的主角整天忙著談戀愛搞內鬥做居委會阿姨做的事兒,就是沒人認認真真搞事業。
而《平凡的榮耀》從定了《無證之罪》導演呂行,一位憑藉「社會派懸疑劇」成名的導演開始,就明顯要來點不一樣的。
事實證明呂行的確保持了自己的特點:寫實,快節奏,以及不把愛情當重點。
作為一部典型的群像戲,該劇以職場菜鳥孫弈秋和中層職場loser吳恪之的雙人視角切入展現職場故事,打造的似乎是「職場生存教科書」,實則是職場倔強教科書。
很少有職場劇像這部劇一樣來真的。
劇集拍的是投資行業,劇組就實地探訪金融機構,採訪了約100位上海金融行業人士,選取大約20多個金融案例,甚至將《逆水寒》研發的過程融入劇中,事實上這也是該劇最燃的部分:觀眾竟然在國劇中看到了一部沒有出現明顯行業漏洞的職場劇。
在導演呂行看來,做劇時放棄了愛情線,確實有「冒險的成分」,但他認為愛情以外的日常,「那一部分的真情實感也很有趣。」最終劇集把重點放在了人物的經歷與成長,以及同事之間的師徒情、職場情等等上面。
劇集贏了嗎?
自9月4日開播以來,《平凡的榮耀》在熱度和口碑上均獲得不錯的成績。連續多日登頂貓眼、雲合數據等權威數據榜單。
與多數職場劇登上熱搜的都是愛情、角色出軌等話題不同,劇集中#努力是職場競爭力嗎#、#工作中該不該越級溝通#、#領導潛臺詞你能聽懂多少#、#你經歷過職場性別歧視嗎#、#當代社畜加班實錄#等30餘職場向話題被廣泛討論,顯示觀眾的確從劇中看到了自己。
除此之外,劇集也沒有在翻拍《未生》的過程中因為機械套用劇情而造成水土不服,事實證明該劇的本土化做的總體成功。
但劇集不談戀愛的影響還是隨著劇集播放顯露了出來。從劇集內容來看,劇方這麼做是一個相當負責任的表現,但他們也因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在不斷強調劇集不談戀愛的同時,它也讓一部分女性觀眾心理產生了隔閡。
在很多觀眾僅僅是把刷劇當成一種娛樂方式的當下,主打社畜日常,也會讓一些人對劇集敬而遠之。
劇集本身沒什麼大場面,儘管有著職場危機引發的這樣那樣的戲劇性衝突,但總的來說的確不如狗血劇來得跌宕起伏,而劇集努力刻畫的幾條懸疑線,例如郝帥調查上司殷盛超,以及劇集中的兩場投資上市騙局,又不同程度出現了劇情bug和邏輯瑕疵。
尤其是劇集的大結局,孫弈秋最終接受老吳邀請成為創業合伙人,工資甚至比後加盟的林經理還高。和慘澹的韓版結局相比,這多少還是讓劇集有些脫離現實。
帶《平凡的榮耀》邁過國產職場劇狗血這道坎是劇集一直在做的事兒,然而劇集最終也多少難以免俗。
最後,「專業職場劇」這個概念用來定位自身的受眾群也許還算合理,但卻並沒有辦法讓更廣泛的受眾形成對於劇集的認知。在劇集最終無法成為年度爆款的背後,是這部劇集與觀眾觀劇習慣之間的一定程度的錯位。
說到底,在今日的國劇市場,一部存粹的國產職場劇,依然難以把自己做成爆款,觀眾一面罵國產劇撒狗血太多,一面又對狗血愛情慾罷不能,這才是國劇真正的現實。
為什麼沒爆的《平凡的榮耀》值得被狠誇?
但《平凡的榮耀》的失敗也是它的成功。
它是一個大膽的作品,但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作品,在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裡,它也會出現難以平衡的時刻。
但總的來說,劇集最終還是堅持了大膽捨棄感情戲、主打職場中的熱血拼搏,並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即使無法成為大眾爆款,結局評分下滑,劇集還是將國產職場劇在劇本和人物角色塑造等方面提升至了新的高度。也標誌著捨棄感情線的職場劇,依然存在成功的可能。至少,和老吳的結尾創業一樣,這個項目不是必敗的。
很多人或許一開始也還沒有做好接受這種純職場劇的準備,許多觀眾實際上是被主演白敬亭帶著入坑的,但追著追著有些觀眾就入戲了。
劇集的另一個成功是從頭到尾營銷打得很堅決,沒有讓觀眾興趣以及劇集本身內容的落差。
播到劇集後半段,把「我們家弈秋」掛在嘴邊的吳恪之成了觀眾眼中嘴硬心軟的「老父親」,秋總成了不省心的「娃」,日常調和矛盾的林經理成了「林媽媽」,觀眾追四組的故事好像追出了親情劇的感覺。
背後是無論觀眾在職場是何種角色,都能在這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劇集的確放棄了很多常見的爆款元素,但在把大量職場細節放大,讓孫弈秋和吳恪之作為核心男主一路被錘的過程中,終究成功把行業中人物真實的生存狀態展示了出來。
劇集做到了一件許多國產職場劇過去連邊兒都沒摸著的事,就是帶觀眾深入了解了投行職業,不僅熟悉了投行日常流程,還感受到了一群人甘願不眠不休投身其中、為之賭上一生睡眠的信念。
這種對職業的信念感,過去在國內的職場劇中是很難找到的。
而且這一次,觀眾終於能在國產職場劇裡看到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無論是萬年難升職、剛升職就辭職的吳恪之、因為跟著老吳升不上去的林宇明、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找不到平衡的女強人餘雯麗,甚至是最後時刻離開了公司的老謀深算的曲忠輝,都讓觀眾不斷代入。
而吳恪之對於孫弈秋的看法轉變的過程,似乎也是觀眾對國產職場劇態度轉變的過程,當觀眾看到切實的改變在發生,態度也變得越來越柔軟。
儘管在《平凡的榮耀》之前,不認真拍職場的國產職場劇爆款還是不斷,但觀眾其實早就看膩了偽職場劇那一套板斧,職場取捨成了國產職場劇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而《平凡的榮耀》成了那個敢吃螃蟹的人,如果用吳恪之的視角審視這個項目就是:很冒險,但值得做。
國產職場劇會好嗎?就像白敬亭劇寫的「未到終局,焉知生死」。
當國產職場劇甘於放棄曾經的爆款元素,接受平凡,才能創造「平凡的榮耀」。而國產劇哪怕取得了一點點進步,也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