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改促轉型,看佛山三水這家五金企業的「柔性」升級

2020-12-12 今日三水

在雲東海街道永業路一側,廣東合和建築五金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和五金」)的生產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轟隆隆」地運轉,正加速趕製產品。

合和五金是一家建築五金配件製造企業,近年來大手筆進行技改升級、練好產品「內功」,走出了一條不傳統的升級之路。疫情期間,在交貨期不斷縮短的壓力下,合和五金憑藉良好的柔性生產能力靈活排產,以優質的產品質量贏得客戶信賴,劃出了一條逆勢增長的發展曲線。合和五金預測,今年企業年銷售額預計兩位數增長。

技改增效保訂單 銷售額保持增長

在合和五金組裝車間,門窗鎖五金配件自動組裝生產線上,傳送帶與機械手相互配合,迅速有序地組裝門窗鎖五金配件。整條生產線,僅在前端和後端各有一名工人,而在以前,相同的工序至少需要7名工人。

近年來,合和五金加大投入推動手工作業加快向自動化、一體化生產轉變,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人均生產效率約30%。疫情期間,這種投入不斷轉化為企業抗風險、穩發展的能力。

「建築五金配件行業競爭激烈,我們如果供貨不及時,將直接導致訂單流失。」合和五金執行董事謝曉東說,一直以來,客戶預留的訂單生產周期長短不定,對企業生產柔性要求高,即企業必須具備敏捷精準的供應鏈反應能力。

今年上半年,多數房地產商為了填補疫情導致的工期空白,加速工程進度,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下遊供應商的供貨周期。對於合和五金等建築五金配件供應商而言,這是一道新考題。

得益於近幾年大手筆技改帶來的高效生產以及企業良好的半成品、原材料庫存管理能力,疫情期間,合和五金突破了在勞動力、原材料供應和運輸等方面的難題,高效高質完成原有的訂單生產任務,贏得客戶信賴,還籤下了不少新訂單。合和五金總裁辦負責人徐愷俊介紹,合和五金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兩位數增長。

11月17日,合和五金的展廳內。

嘗到了以技改實現柔性生產的甜頭,今年合和五金進一步優化生產系統,將實現車間生產智能化、透明化管理,還能基於大數據做好客戶群體分析、庫存和營銷預測等,進一步實現以銷定產,促進生產中人、設備、物料、工藝等各要素的柔性融合,在匹配客戶訂單需求中贏得主動性。

重視研發創新 探路智能化風口

在謝曉東看來,此次疫情中,合和五金的柔性生產能力成為保訂單、促增長的強大助力,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在於長期以來苦練的產品「內功」。

一直以來,合和五金重視自主創新,每年將3%以上的營業收入用於產品研發。如今,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合和五金,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國家認可的CNAS實驗室,憑藉在鋁塑門窗五金配件產品在環保、嚴密、防火等方面的出色性能,被國內同行稱為「行業技術動態的風向標」。

多年來,憑著良好的產品質量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能力,合和五金與保利、恆大等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保持良好戰略合作關係,成為其保持訂單穩定增長的強大保障。

在強化傳統產品性能的同時,合和五金沒有停下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合和五金的研發大樓三層,擺放了一個上懸式幕牆窗,當風力高於6級時,原本開著的幕牆窗能自動關上並鎖閉。「這是合和五金新研發的智能化產品,為國內首創。」該企業研發人員介紹,在該自動鎖閉系統的基礎上,窗戶連接溫度傳感器或電動智能系統,將可實現更多智能化功能。

5G東風吹,萬物互聯時代正在來臨。近年來,借力技術發展新趨勢,合和五金先後開拓電動開窗器、智能鎖等新產品,探索產品智能化新發展。

這僅是合和五金產品智能化的開始。今年,合和五金招兵買馬搭建智能化產品研發團隊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了。「疫情是暫時的,企業發展的路還很長。」謝曉東說,明年,合和五金迎來成立40周年,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抓住智能化風口,企業才能迎來下一個發展上升期」。

記者手記

企業以人為本才能引才留才

提到製造企業,許多人在腦海中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枯燥的生產車間及單調的工廠生活。而合和五金有著不一樣的畫面。

作為一家建築五金配件生產企業,合和五金有著統一的粉色襯衫工作服、定期發布的企業內刊、一年一度的員工旅遊和員工家人團聚會,以及生產區的運動室、閱讀室等配置,這一切無不顯示這家製造企業的年輕化企業文化內核。

在企業競爭中,相較於物質資源,優質人才資源因其創新性和可持續利用性,成為當代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在引人留人的舉措上,除了薪資福利、晉升空間等硬體條件,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內核,已成為企業留住人才、提升企業軟實力的一大法寶。

好的企業文化能凝聚人心,也能在員工中形成統一的價值觀,進而構成企業競爭力之一。以合和五金為例,憑藉人性化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內核,合和五金員工忠誠度較高,每年的車間、職能部門員工總流動率僅在10%左右。疫情期間,這股員工凝聚力成為合和五金順利復工復產的一大助力。

在自主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今天,優質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若合和五金能繼續發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優勢引才留才,其轉型升級的步伐將邁得更穩更快。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焦點

  • 佛山三水:七鎮街經濟發展動能加速轉換-新聞頻道-和訊網
    目前,西南「四上」企業數量323家。一季度通過對重點企業進行篩選,初步形成「四上」企業培育入庫計劃名單共15家。波爾亞太、奧特瑪等9家公司共10個項目通過技改備案,同比增長100%,技改項目投資合計5853萬元。華南(三水)汽車智能電子集成創新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目前已吸引46家企業入園。同時協助翼卡車聯網、駿弘精工等13家企業獲得區科技創新券額度發放共56.5萬元。
  • 三水7家企業入圍2020佛山企業百強榜,總營收405億元!
    三水7家企業入圍2020佛山企業百強榜,總營收405億元!從公布的榜單可以看到,今年上榜的三水企業有7家,分別是:興發鋁業控股有限公司、箭牌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鳳鋁鋁業有限公司、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廣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七家企業主要分布在樂平鎮(3家)、西南街道(3家)、南山鎮(1家)三個鎮街。
  • 前8月陽江103家企業完成技改
    技術改造是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近日,記者從市工信部門了解到,1-8月我市共推動103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全市共完成工業技改投資7.67億元。眼前的這臺真空熱處理爐是拓必拓公司投入了60多萬元進行升級改造後的設備。今年,拓必拓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創新精益生產,全年合計投入約660萬元用於技術改造。目前,已經開發了專用於五金刀剪產業的刀具自動化柔性磨削裝備,正在升級改造自動化熱處理生產線,布局運營6條精益生產線,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品質,促進陽江刀剪技術發展。
  • 轉型升級!陽江五金刀剪企業這樣做!
    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眾多外貿型五金刀剪企業轉戰國內市場,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在此複雜形勢下,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轉型發展,成為我市五金刀剪行業繞不開的命題。刀博會網上展覽會期間,企業「雲」上溝通洽談,共謀轉型發展之道。打造自主品牌,精益求精提升品質,抓住風口轉變銷售思路和模式,便是受訪企業給出的答案。
  • 義烏「年終考」⑭廿三裡:主動服務企業 推進企業轉型升級
    義烏市2016年度鎮(街道)「三互三評」(互看、互學、互比,評幹勁、評效能、評業績)活動正在進行時,中國義烏網記者正隨考評團走訪,為大家發回即時報導。考評團一行來到廿三裡街道,實地查看浙江菲索法針織有限公司技術改造項目和浙江國田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轉型升級項目。
  • 63家三水企業產品入選佛山首批優勢工業產品目錄
    佛山日報訊 記者陳夢報導:記者昨日獲悉,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佛山市優勢工業產品目錄(第一批)》,63家三水企業的產品入選,涵蓋裝備製造、陶瓷衛浴、電子通信、金屬製品、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類別,其中裝備製造類和陶瓷衛浴類數量最多。
  • 今天,超百億投資項目落戶三水!這個地方將有大動作!
    疫情之下,企業發展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佛高區三水園的這家龍頭企業按照原計劃推進增資擴產項目落地,實現逆勢增長。恆潔集團並不是佛高區三水園唯一的逆勢發展案例。2月27日至3月初,短短一周內,佛高區三水園已接連傳出重磅消息:慧谷科技智能化裝備項目、綠源機械裝備製造項目先後落戶,兩個項目投資總額達6.4億元,大大提振發展士氣和信心。
  • 鶴山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鶴山全市技改投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其中,雅圖仕印刷、東古調味、聯塑實業等一批企業實施了技術改造,效益大大提升。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印刷部技術主任、二級技師馮新源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在馮新源看來,這一榮譽既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對雅圖仕印刷轉型升級成果的肯定。
  • 多措並舉探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廣東佛山三水成功創建省級...
    多措並舉探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廣東佛山三水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2020-06-17 17: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佛山日報        瀏覽量: 2802 次 我要評論
  • 袁毅深入延平順昌調研企業增資擴產技改升級工作
    22日,市委書記袁毅深入延平區、順昌縣部分重點企業調研企業增資擴產和技改升級工作。在福能南紡衛生材料項目,袁毅對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新建高速高產水刺生產線和「大謀劃、大園區、大投入、大產業」的發展思路給予肯定,勉勵企業堅定信心,加強技術研發,加快創新轉型,早日重振輝煌。在南平鋁業,袁毅實地察看產業基礎高級化及產業鏈現代化技改項目,強調要加大技改投入,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打造百億強企,同時要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和防暑降溫工作,確保員工健康和安全。
  • 佛山三水:千億大區翻越高質量發展重重關
    2016年,三水經濟體量達到1100億元。一個千億體量的縣域經濟體,要保持高速增長實非易事。  然而,隨後的2017、2018、2019三年,三水GDP數據以8.7%、7.5%、7.7%在增長,增速均領跑全市,經濟始終保持強勁發展,成為佛山發展一臺強勢的動力引擎。與此同時,三水還瞄準自身短板,緊抓機遇,全面發展,加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 碧桂園強化佛山產業園布局,明年5大園區企業產值或達20億元
    2016年,碧桂園集團正式提出產城融合戰略,以產促城、以城興產,先後在全國布局20多個產城項目。身處碧桂園集團「大本營」,碧桂園佛肇區域產城率先在佛山順德、禪城、三水、南海布局落地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世紀濱江、佛山雙子星城、廣佛上城、廣佛裡智慧慢城五大產城項目,總用地面積超千畝,總產業載體超百萬方。
  • IBM朱輝:IBM Garage中國第一站佛山
    IBM Garage在佛山將再次結合行業專長、創造力與本地特色的空間,通過技術推動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進一步鞏固佛山三水區強大的製造業基礎。隨著AI技術的發展應用,走向更多場景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基於大數據、圖像識別等技術的解決方案悉數登場,拉開了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的帷幕。
  • 匯聚智能化技改要素 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2020全國化工行業...
    12月30日上午,「2020全國化工行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現場會」在聊城市茌平區召開,來自全國石油和化工園區、行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國內外知名化工企業和業內專家歡聚一堂,旨在共同探討交流化工行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的經驗做法,加快提升化工行業特別是化工園區的安全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 三水百年郵局:驛站轉型近代郵政的見證者!
    三水百年郵局是一座兩層的小樓。在三水河口的北江邊,一座兩層英式小樓,像一位老者靜默著,它就是三水最早的郵局——位於河口的三水老郵局。從外面看去,建築明顯留有歐式建築的風格,而無論是屋簷還是雕花等裝飾物都是西式建築風格。
  • 全省首個體育名人工作室在佛山三水揭牌
    「體操項目是三水競技體育的拳頭項目之一,三水業餘體育學校體操班是各項省市體操比賽的『金牌大戶』!」佛山市文廣旅體局調研員劉功平說,三水的競技體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多年來為國家、省、市培養輸送了鍾杏平、周施雄、俞楓等一批優秀運動員;近10年,三水業餘體育學校體操班在歷屆市運會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 濰坊高密市柏城鎮:依託技改研發,企業逆勢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9日訊今年以來,濰坊高密市柏城鎮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開動腦筋,開拓思路,多措並舉,逆勢向前,深入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實現了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雙贏。瑞進機械的果汁機器人項目,走的是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路子,而山東長盛泰玻璃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卻在疫情影響下,堅持不懈抓技術改造,以技改增強發展活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 佛山:華師三水學校計劃2022年9月開學
    華南師範大學將帶來省級教育資源,助力樂平鎮以高品質教育配套推動產業升級、引才留人。當天儀式上,華南師範大學、恆潔集團、樂平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三水學校(下稱「華師三水學校」)建設正式啟動。華師三水學校由恆潔集團投資建設,華南師範大學進行運營管理,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初中部共設置54個班。
  • 萬企轉型新突破 河北32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12月15日,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萬企轉型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北省委、省政府自2018年起在河北省工業領域部署開展「萬企轉型」行動以來,河北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質量效益、綠色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取得新突破,加快推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發布會現場。
  • 「城市三水」釋放招才引智新信號
    面對當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三水正著力構建和完善人才扶持政策和服務體系,同步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自身引人留人的優勢,讓三水真正成為天下英才嚮往的地方。據統計,2018年起到2020年6月,三水共核發「淼城英才」生活補貼、一次性購房補貼以及企業引才補貼等各類人才補貼等共計2003萬元,惠及約110家企業300多名人才。而在2019年,三水首次啟動人才安居工程,在三水新城核心區域中央商務區中,配套建設了531套高層次人才住房,以滿足和實現高層次人才對品質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