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東海街道永業路一側,廣東合和建築五金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和五金」)的生產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轟隆隆」地運轉,正加速趕製產品。
合和五金是一家建築五金配件製造企業,近年來大手筆進行技改升級、練好產品「內功」,走出了一條不傳統的升級之路。疫情期間,在交貨期不斷縮短的壓力下,合和五金憑藉良好的柔性生產能力靈活排產,以優質的產品質量贏得客戶信賴,劃出了一條逆勢增長的發展曲線。合和五金預測,今年企業年銷售額預計兩位數增長。
技改增效保訂單 銷售額保持增長
在合和五金組裝車間,門窗鎖五金配件自動組裝生產線上,傳送帶與機械手相互配合,迅速有序地組裝門窗鎖五金配件。整條生產線,僅在前端和後端各有一名工人,而在以前,相同的工序至少需要7名工人。
近年來,合和五金加大投入推動手工作業加快向自動化、一體化生產轉變,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人均生產效率約30%。疫情期間,這種投入不斷轉化為企業抗風險、穩發展的能力。
「建築五金配件行業競爭激烈,我們如果供貨不及時,將直接導致訂單流失。」合和五金執行董事謝曉東說,一直以來,客戶預留的訂單生產周期長短不定,對企業生產柔性要求高,即企業必須具備敏捷精準的供應鏈反應能力。
今年上半年,多數房地產商為了填補疫情導致的工期空白,加速工程進度,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下遊供應商的供貨周期。對於合和五金等建築五金配件供應商而言,這是一道新考題。
得益於近幾年大手筆技改帶來的高效生產以及企業良好的半成品、原材料庫存管理能力,疫情期間,合和五金突破了在勞動力、原材料供應和運輸等方面的難題,高效高質完成原有的訂單生產任務,贏得客戶信賴,還籤下了不少新訂單。合和五金總裁辦負責人徐愷俊介紹,合和五金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兩位數增長。
嘗到了以技改實現柔性生產的甜頭,今年合和五金進一步優化生產系統,將實現車間生產智能化、透明化管理,還能基於大數據做好客戶群體分析、庫存和營銷預測等,進一步實現以銷定產,促進生產中人、設備、物料、工藝等各要素的柔性融合,在匹配客戶訂單需求中贏得主動性。
重視研發創新 探路智能化風口
在謝曉東看來,此次疫情中,合和五金的柔性生產能力成為保訂單、促增長的強大助力,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在於長期以來苦練的產品「內功」。
一直以來,合和五金重視自主創新,每年將3%以上的營業收入用於產品研發。如今,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合和五金,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國家認可的CNAS實驗室,憑藉在鋁塑門窗五金配件產品在環保、嚴密、防火等方面的出色性能,被國內同行稱為「行業技術動態的風向標」。
多年來,憑著良好的產品質量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能力,合和五金與保利、恆大等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保持良好戰略合作關係,成為其保持訂單穩定增長的強大保障。
在強化傳統產品性能的同時,合和五金沒有停下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合和五金的研發大樓三層,擺放了一個上懸式幕牆窗,當風力高於6級時,原本開著的幕牆窗能自動關上並鎖閉。「這是合和五金新研發的智能化產品,為國內首創。」該企業研發人員介紹,在該自動鎖閉系統的基礎上,窗戶連接溫度傳感器或電動智能系統,將可實現更多智能化功能。
5G東風吹,萬物互聯時代正在來臨。近年來,借力技術發展新趨勢,合和五金先後開拓電動開窗器、智能鎖等新產品,探索產品智能化新發展。
這僅是合和五金產品智能化的開始。今年,合和五金招兵買馬搭建智能化產品研發團隊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了。「疫情是暫時的,企業發展的路還很長。」謝曉東說,明年,合和五金迎來成立40周年,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抓住智能化風口,企業才能迎來下一個發展上升期」。
記者手記
企業以人為本才能引才留才
提到製造企業,許多人在腦海中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枯燥的生產車間及單調的工廠生活。而合和五金有著不一樣的畫面。
作為一家建築五金配件生產企業,合和五金有著統一的粉色襯衫工作服、定期發布的企業內刊、一年一度的員工旅遊和員工家人團聚會,以及生產區的運動室、閱讀室等配置,這一切無不顯示這家製造企業的年輕化企業文化內核。
在企業競爭中,相較於物質資源,優質人才資源因其創新性和可持續利用性,成為當代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在引人留人的舉措上,除了薪資福利、晉升空間等硬體條件,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內核,已成為企業留住人才、提升企業軟實力的一大法寶。
好的企業文化能凝聚人心,也能在員工中形成統一的價值觀,進而構成企業競爭力之一。以合和五金為例,憑藉人性化的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內核,合和五金員工忠誠度較高,每年的車間、職能部門員工總流動率僅在10%左右。疫情期間,這股員工凝聚力成為合和五金順利復工復產的一大助力。
在自主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今天,優質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若合和五金能繼續發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優勢引才留才,其轉型升級的步伐將邁得更穩更快。
來源: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