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0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7日,市委書記楊亞林,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分別率領參加市委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的人員到昭陽區靖安、灑漁、青崗嶺3個鄉鎮開展現場觀摩活動,調研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安置管理服務保障以及重點項目建設等情況,學習交流好的經驗和做法。
楊亞林率隊在田間地頭學習、交流經驗做法,進一步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確保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大決戰全面勝利,高質量交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昭通答卷。
觀摩組到5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示範基地、靖安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灑漁鎮大河邊蘋果老果園提升改造點觀摩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和管理服務保障等工作。
5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示範基地是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大戰略部署,充分挖掘昭通馬鈴薯產業潛力,打造的一個高質量種薯生產基地、科技創新與產業扶貧示範平臺以及「昭通大洋芋」「昭通種薯」品牌對外宣傳窗口。楊亞林說,昭通馬鈴薯作為傳統產業發展的新希望,在組織化基礎上實現了規範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將成為昭通產業品牌和百姓脫貧致富的有力支撐。希望明年,這樣的產業基地在全市各縣(區、市)都能星羅棋布。
走進靖安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平坦寬敞的街道潔淨如洗,觀摩人員震撼不已。楊亞林說,靖安新區有今天的成績,得益於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益於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的艱苦奮鬥。目前,建設配套、搬家基本完成,產業就業支撐正在完善,管理服務保障有了好的開端。我們堅信,按照這樣的模式、機制努力下去,昭通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路子定會成為一種成功模式。全市的大型安置點都要學習靖安新區管理優勢,秉著對百姓負責的態度,創造出有效治理的典範,把昭通建設成為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構建現代化管理服務功能的先行、先試示範市。
在灑漁鎮大河邊蘋果老果園提升改造點,萬畝連片的果樹枝繁葉茂,青綠的稚果散發著清香。楊亞林勉勵大家說,近幾年,昭通立足於「此蘋果非彼蘋果」的轉變,著力提升組織化程度,真正實現了老產業再創新輝煌的局面。希望全市146個鄉鎮都能立足當地優勢,動腦筋、想辦法,找準產業發展定位,明確產業發展方向,一鼓作氣抓下去,用新的理念、機制、模式,從組織化程度入手,努力闖出一條有特色、有亮點的發展路子,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致富樹」。
市領導成聯遠、江先奎、陳真永、尹朝禹、申瓊、李紅芬、方燦芬等參加觀摩活動。
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帶領觀摩組先後到昭陽區灑漁鎮大河邊蘋果老果園提升改造點、靖安安置區、5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示範基地觀摩。每到一處,大家一邊認真觀看、仔細傾聽,一邊深入思考、相互探討。
調研觀摩時,郭大進指出,靖安安置區搬遷群眾來自全市6個縣(區),市、區兩級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組建了黨工委,完善了機構,有規範化的管理、完善的樓(棟)長機制和精準的公共服務培訓等,基礎設施配套也將逐步完善。相關責任人要及時、準確地掌握搬遷群眾的動態信息,各鄉(鎮)幹部要對搬遷出來的群眾進行走訪,及時溝通,為管委會提供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切實做好服務工作,使搬遷群眾儘快融入集中安置區的生產生活環境,早日適應城市生活,讓搬遷的實踐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灑漁鎮大河邊蘋果老果園提升改造點經過推廣科學種植技術、積極培育新果園,擴大了種植面積,提高了產量,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沿著果園的水泥路,觀摩人員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聽取情況介紹。市委副書記朱家偉要求,參加觀摩的人員要通過觀摩學習吸取經驗,與本縣(區)的情況相結合,推動各縣(區)產業發展。
市領導張紹雄、羅朝峰、陸維智、蔡宏、陶天蓉、石邦雲、吳靜、王東鋒、彭霓、胡建普、楊淞等參加觀摩活動。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廣播電視臺 記者 楊芳 董建軍 葉康 孫貴波
原標題:《楊亞林 郭大進率隊開展現場觀摩學習交流工作做法和經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