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對美伊衝突表態:這是美國的事兒,我們不要參與

2021-01-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齊倩】蘇萊曼尼遭美國「斬首」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誓言要對美國進行「嚴厲的報復」。伊朗多名軍官直接點名以色列,稱「報復行動目標包括以色列城市海法和以色列軍事中心」。

在美伊關係劍拔弩張之際,以色列先緊張起來了,表示與蘇萊曼尼之死無關,連忙撇清關係。

「今日俄羅斯(RT)」7日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6日會議中警告內閣,不要過多捲入美伊衝突中,「這是美國的事兒,而不是以色列的。我們不參與也不想被卷進去。」

內塔尼亞胡曾在聯合國鼓吹伊朗核威脅,圖自路透社

RT援引以色列電視臺「13頻道」報導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於本周一(6日)召開內閣會議,會議中告誡各部長,不要幹涉美國「斬首」伊朗將軍蘇萊曼尼一事,以免導致以色列捲入美國和伊朗兩國不斷升級的衝突之中。

內塔尼亞胡強調,「蘇萊曼尼之死而是美國的事兒,而非以色列的。我們不參與也不想被卷進去」。

他警告部長們除支持美國自衛的權利外,避免對媒體談及此次「斬首」行動,以免給外界留下以色列也參與其中的印象。

在蘇萊曼尼之死引發美伊兩國局勢緊張之際,以色列對此高度緊張、嚴正以待。路透社曾報導,「斬首」行動當天(3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召集本國軍事和安全首領前往特拉維夫開會,隨後該國軍隊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以色列媒體評論員稱,內塔尼亞胡右翼聯合政府的部長們被要求,不要對蘇萊曼尼的死公開發表言論。

內塔尼亞胡的突然沉默尤其引人注目,因為他在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主張美伊衝突。20多年來,他一直宣揚伊朗的核威脅。就在去年,內塔尼亞胡還在敦促美國及其中東協友著手對伊朗開戰。

RT認為,即使在以色列,美國「斬首」伊朗軍官一事,引發了有關伊朗是否會採取報復性行動的嚴肅討論。

伊朗精銳革命衛隊前任負責人、高級軍官穆罕默德·雷扎伊(Mohsen Rezaei)5日曾向外界表示,以色列城市海法和以色列軍事中心將被包括在伊朗對美國殺害蘇萊馬尼事件報復行動的目標中。

內塔尼亞胡此番表態,很容易與以色列擔心被報復聯繫在一起。但以色列「13頻道」援引以色列軍方消息稱,「以色列並沒參與此事」,因而遭受報復性攻擊的可能性很低。報導還推斷,伊朗將在1月7日後,也就是蘇萊曼尼喪禮後,開始行動。

據RT報導,除擔心被報復外,內塔尼亞胡的表態與以色列將於今年春天舉行的第三次選舉有關。

蓬佩奧:坦白說,歐洲人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提供幫助 圖自美聯社

除以色列外,美國其他盟友也選擇在此事與美國保持距離,拒絕捲入美伊衝突中。英國《衛報》6日盤點了美國各位盟友的表態: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選擇置身事外,他6日強調,美國空襲巴格達機場一事是「美國自己的決定,而非北約的決定」;

6日,沙特國防部副部長薩勒曼(Khalid bin Salman)在華盛頓敦促各方保持克制,沒有選擇堅定地站在美國一方,而是與主流國際輿論站在一起;

法國外長勒德裡昂(Jean-Yves Le Drian)則堅稱仍有時間進行外交努力,但警告道,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來緩解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就有可能爆發一場新的中東戰爭;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6日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該地區的「緊張局勢正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做出不可預測的決定,其後果難以預料,存在嚴重的誤判風險」。

對歐洲國家的表態,蓬佩奧曾在4日表示失望,他直言,「歐洲人並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提供幫助」,並在講話中點名英國、法國和德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伊其實都不想開戰?伊朗外長提醒川普:不要陷入以色列的圈套
    蘇萊曼尼遇襲一周年,伊朗誓言要對兇手進行報復,而美國及以色列對伊朗可能的報復行為頗為敏感,派出了航母、轟炸機及潛艇予以施壓。中東地區再度面臨爆發戰爭的危險,一個微小的信號就可能會引起雙方的誤判。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德黑蘭方面和華盛頓還是有某種默契存在的,雙方仍在避免爆發正面衝突。
  • 以色列是「核大國」!以色列總理又親自「承認」了!
    這由此也使得以色列整個國家都被美國「攥在手裡」,就是因為以色列欠美國這麼一個大大的人情,這些年來,以色列才對美國唯命是從,充當美國在中東的打手與爪牙。在以色列有沒有核武器的這個問題上,美國在很多時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對其視而不見。
  •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這次美伊衝突 有一件事情很詭異
    自去年5月以來,美國和伊朗衝突逐步升級,今年年初,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遭襲擊身亡,掀起美伊一輪又一輪的報復行動,美伊緊張局勢達到一個高潮。美國一下就慌了,這麼重大,到底是什麼事兒,難道是更大的類似於1979年攻佔美國大使館的行動嗎?美國決定就趁蘇萊曼尼從敘利亞回國,經停伊拉克之際,把他幹掉。這是一個不明確的情報造成的,因為川普要連任,他承受不起這樣的政治打擊。情報不明,乾脆就斬草除根。
  • 以色列總理:蘇萊曼尼之死「是美國的事情 我們不曾參與」
    以色列總理:蘇萊曼尼之死「是美國的事情 我們不曾參與」 2020-01-08 07:16:18 環球網
  • 美伊若爆發衝突,這7個國家難以倖免,很可能被動參戰
    事實上,伊朗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今年就發生了幾起事件,足以說明這兩國「相看兩相厭」:美國派出無人機與伊拉克射死伊朗軍隊指揮官,近日伊朗又有一名重要任務因為遭受突然襲擊身亡。中東局勢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越發混亂,美伊矛盾加深,而美國的回應也很直接:我可以離開,但是你要給錢。
  • 「誤擊」客機,美伊衝突殉葬者的悲劇
    原標題:世界觀 | 「誤擊」客機,美伊衝突殉葬者的悲劇在烏克蘭民航客機墜毀三天後,當多國團隊還在調查墜機原因時,伊朗軍方首次承認:我們擊落了這架飛機,但「不是故意」的。美國情報官員此前稱:伊朗革命衛隊因為誤將這架飛機認為是美國軍機,發射了兩枚防空飛彈,其中一枚命中目標,造成了悲劇。
  • 美伊緊張局勢升溫,一旦發生軍事衝突,這7個國家恐怕也跑不了
    自從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事件發生,雖然期間沒有任何國家和組織站出來承認責任,但國際上大部分的聲音都指向了美國和以色列。而在此案件之前,伊朗高級指揮官蘇萊曼尼被暗殺,美國也承認了自己的行為,所以算上新仇舊恨,美伊緊張局勢升溫,外界開始擔心這兩個國家遲早會徹底撕破臉。
  • 美國又開始挑事了?以色列高官疑被「斬首」,伊朗要提高警惕了
    也就是說,這起襲擊確實是存在的,只不過對於被襲擊者到底是不是"摩薩德"的高級官員,目前還有待商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底,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便突然遭到了不明襲擊身亡,而後伊朗軍、政界人士紛紛表態,該襲擊與以色列政府、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以及伊朗反政府組織有關。
  • 美國關鍵時刻賣隊友,一口咬定就是以色列
    伊朗將這起事件定為恐怖襲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以及總統魯哈尼一致表態,勢必要對真兇進行強烈報復。報導稱,包括總統在內的伊朗官員一致認為以色列就是暗殺事件的幕後黑手,但無法確定川普政府是否在行動之前就知道了消息。以色列過去在進行秘密行動之前有過和美國分享情報和信息的舉動,但不會告知美國多會動手。
  • 報復行動「雷聲大雨點小」 美伊打「默契牌」聰明務實
    他說,美國擁有強大的軍隊與軍備,但這並不表示一定要動用武力,美國並不希望動武。美國的實力,不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就是對伊朗最佳的威懾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川普時常對北約表現出輕蔑和嘲諷的態度,但這次卻在聲明中呼籲歐洲國家更多參與中東事務。儘管川普仍表達了堅決反對伊朗擁核的態度,並宣布要施加新的制裁,但世界很清楚,面對海外軍事基地遭到公開打擊的局面,川普也需要一個臺階下。
  • 從美伊衝突,到《血戰鋼鋸嶺》
    自此,原本就很緊張的美伊局勢也達到了冰點。 美伊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複雜,但應該這麼說,國際政治本身是簡單的,絕大部分的驅動力就是利益。 只是利益一環扣一環,又有各種力量參與進來之後,就把它弄得比較複雜。
  • 美伊衝突降溫,但並非所有人都想讓川普「擁抱和平」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官吉姆·保爾森表示:「我們知道會發生某種報復,所以這並不太令人震驚」,「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報告),市場不會面臨太大的拋售壓力。」多名美國政府官員對CNN表示,川普政府相信,伊朗的飛彈瞄準伊拉克基地時故意錯過美軍的居住地。然而陸軍上將馬克·米利(Mark Milley)堅持認為伊朗試圖在襲擊中殺害美軍。
  • 「不拒絕談判,但前提是報仇」 伊朗表態!一觸即發,美伊是否會開戰...
    美伊衝突不斷升級,是否真的會演變成一場全面戰爭?這又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1月5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節目邀請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共同解析。衝突持續升級 美伊或將大打出手?但本次空襲事件後,很多民兵領導人都在美國的威脅名單上,這就逼迫他們更加靠近伊朗,伊朗對伊拉克的影響力也會加深。但美國又不可能從伊拉克直接撤退,它需要伊拉克來威脅伊朗,保護沙特和以色列,因此兩方都要進一步,這就使發生局部戰爭的機率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 商灝專欄|荷姆茲海峽懸疑:不斷升級的美國伊朗衝突會不會失控?
    美航空管理局已宣布對波斯灣領空實施緊急限制,禁止美國民用飛機進入伊朗、伊拉克、波斯灣及阿曼海灣領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發動了對美軍基地襲擊後警告稱,如果伊朗領土遭到轟炸,伊朗將發動第三波行動,攻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和以色列海法等城市,並針對美國境內發動攻擊。
  • 前以色列情報官:暗殺伊朗科學家,或是蓬佩奧和以色列「合謀」
    以色列定居點事務內閣部長、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親信查扎·哈內比28日表示,他「完全不知情」哪一方發動暗殺,只知道事件「令伊朗非常難堪」。《以色列時報》提到,27日暗殺消息傳開後,內塔尼亞胡的推特帳號曾上傳一段視頻。畫面中,他一臉輕鬆地列舉政府過去一周取得的成就,還半遮半掩地說:「這只是部分(成就)名單,我沒法告訴你們所有事情。」
  • 為什麼說,美國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是伊拉克?
    美國和伊朗一旦爆發戰爭,第一個遭殃的恰恰是伊拉克。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消息稱,在川普任期最後幾周內,伊拉克政府感到十分緊張,該國高層擔心美國和伊朗在最後一刻的對抗,可能殃及伊拉克本土。為何這麼說?目前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接到了美國的暗示,要求其加大對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的壓制力度。過去一年來,這些民兵的火箭彈多次襲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和軍事基地。
  • 蘇萊曼尼逝世一周年,美伊交鋒下戰火一觸即發?
    儘管美伊關係劍拔弩張,中東局勢一再升溫,但專家分析表示,雙方爆發「熱戰」的可能性並不大。一年前的今天,伊朗指揮官蘇萊曼尼命喪美軍之手,伊朗予以軍事反擊,由此點燃中東「火藥桶」。制裁、對峙、突襲……雙方在多個「戰場」角力。時隔一年,整個海灣地區仍舊籠罩在美伊衝突的陰影中。
  • 巴基斯坦總理表態:不畏強權,不跟隨阿聯承認以色列
    來自巴基斯坦方面報導稱,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示,巴基斯坦將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的上述言論是在阿聯與以色列之間達成一項使美國正常化的協議之後的幾天表示的。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示,只有在巴勒斯坦人民接受巴勒斯坦國之後,巴基斯坦才會承認以色列。
  • 劍拔弩張之際,美伊緣何選擇「收手」?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指出,自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伊關係始終維持著脆弱的平衡態勢。美國此番打破平衡,勢必會招致伊朗的報復。但伊朗也深知,與美國全面開戰不符合自身利益,克制地回應是從現實出發的合理選擇。劉中民表示,伊朗迫切希望改變自身處境。制裁持續時間越長,對伊朗發展的影響越大。這也是伊朗在伊核協議問題上「退而不棄」的原因之一。
  • 美伊如果真的開戰,伊朗勝算有多大?手握大殺器依舊兵敗如山倒
    以色列對於伊朗的仇視完全不亞於美國,一直以來,以色列都對伊朗頗為忌憚,只要伊朗一天不放棄核武器研製,以色列的擔心就一天不會打消。所以,如果美伊真的開戰,那麼以色列一定會加入戰爭,給伊朗沉重的一擊。而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並不弱,和美國聯手的話,伊朗更沒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