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疫情暴發初期有一定下滑,但從3月起,空客直升機在中國的客戶飛行小時數便開始逐步恢復,在第二季度達到甚至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在不久前的空客直升機北京媒體會上,空客直升機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魏薇介紹了今年初以來空客直升機在中國的業務情況。
魏薇表示,儘管疫情對全球航空業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但整個直升機行業展現出了較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作為空客直升機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和重要的新興市場,中國市場更是展現出了其獨有的堅挺。
在疫情的陰影中「蟄伏」了一年,該如何在危機中等待轉機?魏薇告訴記者,作為直升機製造商,空客直升機在今年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儘可能靠近客戶,加強溝通,在物流與技術方面提供及時的支援,確保客戶的運營更輕鬆、簡便。
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與商業航班相比,直升機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魏薇表示,這主要取決於直升機獨有的業務模式和執行任務的多樣性。從全球範圍看,截至目前,空客直升機全球客戶飛行小時同比下降了15%,主要體現在旅遊觀光、私人運輸等領域。而在緊急醫療救護(HEMS)、應急救援和物資運輸等領域,部分直升機運營商反而執行了相比過去更多的任務,以支持當地政府抗擊疫情。
2019年,空客直升機共獲得369架直升機訂單,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4%,全年累計交付332架直升機,保持著全球民用及公共服務直升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在疫情背景下,今年訂單和交付情況受到了影響,由於出行限制,也導致一些工程項目有所延誤。儘管如此,空客直升機仍然完成了兩個重要機型的取證工作。
據魏薇介紹,今年6月,空客直升機完成了其全新機型H160的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解釋取證。此外,全新五槳葉H145的取證工作也已完成。在特殊時期,空客直升機還與客戶和適航審定機構保持著頻繁的溝通,從而能夠對他們的特殊需求提供支持,例如為運營商提供專門運輸新冠肺炎患者的機上設備。
除此之外,疫情也成為很多企業推出線上培訓的契機,空客直升機開發了很多在線學習工具,其全球20家培訓中心在疫情期間均正常運營,通過視頻等在線方式滿足客戶的培訓需求。「疫情之後我們會繼續使用這些在線學習方式,同時制定新的培訓標準」。
魏薇透露,在中國合作夥伴和當地政府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空客直升機得以派出一位飛行員來到中國,確保國內所有空客H135的新用戶都能夠按照空客直升機的標準進行飛行員培訓。
中國市場恢復速度快
據空客直升機中國公司商務副總裁楊林介紹,2020年,空客直升機向中國市場交付了5架H125,使得中國的H125直升機超過了130架,主要用於電力巡線。此外,它們還幫助中國客戶引進了一批二手H225重型直升機,使該機型在中國的機隊數量達到了50架,為亞洲之首,這些H225將用於應急管理和油氣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當地政府的支持,空客直升機在青島的H135總裝線也於今年4月恢復正常生產。目前,青島總裝線已經交付了3架完全在當地總裝的直升機,今年底前還會交付4架。楊林告訴記者,青島總裝線目前處於生產爬坡階段,預計明年將交付11架直升機。「我們非常驕傲地看到,由青島總裝線交付的H135直升機已經在山東投入運營了」。
中國直升機市場的堅挺不僅體現在業務恢復速度快,還體現在新的細分市場——直升機海上風電運維業務——的開啟。這是空客直升機近年來在中國努力「破冰」的銷售領域之一,今年終於迎來了好消息:中信海直獲得了中國直升機海上風電運維領域的首個合同,其將使用空客海豚直升機執行這項任務。
魏薇表示,儘管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空客直升機仍然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截至今年10月底,空客直升機機隊規模佔到國內市場總量的35%,用戶數量達88家。這其中不乏剛剛起步的通航公司,對售後支持的要求較高。目前,空客直升機在國內8個城市分設了辦公室,可以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運營支持和解決方案。
談到中國直升機產業的未來發展,魏薇認為,空域仍是中國直升機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基礎設施薄弱和專業人才匱乏也一定程度限制了產業的發展。但中國在應急救援、緊急醫療救護、公安執法、電力巡檢、環境監測和通航運輸等領域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直升機市場依然前景廣闊。「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積極地融入中國直升機行業的生態圈,同時,致力於與中國發展長期互惠的合作關係。我們堅信合作共贏是正確的策略」。
持續創新確保產品競爭力
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空客直升機始終保持對技術創新的投入,以增強自身產品的競爭力,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楊林告訴記者:「我們一直與客戶保持良好的溝通,傾聽他們對產品使用的感受和反饋。針對客戶需求,通過技術創新改進直升機的產品性能,從而降低飛行員工作負荷,提高飛行安全水平,努力踐行『安全是航空第一要務』的承諾。」
近年來,空客直升機作為EASA在安全方面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不僅在設計和維護、模擬機培訓、操作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改進建議,還通過一系列持續的技術創新確保運營安全。
據楊林介紹,Helionix航電系統是空客直升機最核心的技術升級產品,它借鑑了空客民機的飛行儀表系統,使直升機也具有高度的自動駕駛能力。「這種設計理念讓飛行員從操作執行者變成了飛行管理者」。
目前,最新的第三代Helionix航電系統已應用於H135、H145、H160和H175產品上。楊林表示,空客直升機希望藉助家族式概念,使客戶在今後更換機型時能夠藉助熟悉的航電系統,快速完成型號等級培訓,在降低維護和培訓成本的同時,保證新機型的飛行安全。
作為一款全新設計研發的直升機,H160彰顯了空客直升機在創新、安全、經濟性等方面為客戶創造的附加值。H160的研發採用了68項空客直升機專利技術,是全球首款採用碳纖維與樹脂混合全複合材料機身的直升機,從設計之初便在機身防腐和減輕自身重量方面作出了有益嘗試,並提出了引領行業發展的有效解決方案。
在直升機外部特別是進近階段噪聲的控制方面,普通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槳葉拍打的噪音非常明顯,但H160藍色前緣主槳葉技術可使噪聲降低50%。「我們的客戶在試飛體驗後,對這一點反饋非常積極。」
楊林表示,H160是一款非常值得期待的直升機,首架H160預計將在明年交付,已經有中國客戶訂購了該機型。
空客直升機與中國的產業合作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引進生產AS365海豚直升機以來,空客直升機就與中國航空業建立起長期的友好合作關係。如今,空客直升機正在與中國航空業合作開展的項目包括:H120蜂鳥、H175/AC352直升機,以及H135總裝線項目。
空客直升機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CATIC)、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SingaporeTechnologiesAerospace)合作開發和製造的H120蜂鳥機型屬於單發輕型直升機。該機型自1997年投產以來,已向世界50多個國家的用戶交付了超過700架。
2005年12月,空客直升機與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AVICOPTER)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共同投資並協作生產),合作開發和生產H175/AC352直升機。H175/AC352(7噸級民用直升機)於2006年初進入開發階段。2008年11月,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HAIG)向空客直升機交付了第一架H175原型機的機身結構。該原型機於2009年12月4日在法國首飛。2014年1月取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認證,並於2014年底向客戶交付第一批油氣服務配置的H175直升機。隨著中法雙方已建立自己的總裝線,H175直升機將為空客直升機填補5噸級海豚系列和10噸級超美洲豹系列之間的空白。
2016年6月,空客直升機與青島聯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籤署了關於在青島建立H135直升機總裝線的框架協議。2017年5月,H135總裝線在青島即墨破土動工。其中中國訂購的100架H135的首架機於2018年9月交付使用,主要用於青島及周邊地區緊急醫療服務。該總裝線已於2019年4月落成投入運營,成為空客直升機在歐洲以外的首條H135總裝線,也是世界領先直升機製造商在華建立的首條直升機總裝線。首批完全由中國總裝的H135直升機已於今年9月下線。(本報記者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