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看劇大家來推薦#上班沒時間學英語?英語太難,背單詞太枯燥?從現在起,跟著趣課多看劇學英語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裡寫道:人的終極死亡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從此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經典動畫影片
《尋夢環遊記》,影片講述了12歲的少年米格爾,不顧周圍反對,在追尋音樂夢想的過程中,與家人們發生的故事。影片的經典之處在於他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生死,電影中傳遞:生理上的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被遺忘才是。米格爾生活的世界裡還存在一個亡靈世界,那裡屬於逝去的人們,生者死亡後將在那裡相聚。這意味著人們面對死亡時,除了分離的痛苦,還有相聚的喜悅。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亡靈節這一天。
(亡靈節:每年11月1日~2日,墨西哥會用兩天時間祭奠逝者。類似於我們中國的「清明節」)
電影裡有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活人世界和亡靈之地。
對於生活在亡靈之地的靈魂來說,每年可以在亡靈節通過萬壽菊橋,來到活人世界與親人相聚。
所以「亡靈節」這一天並無哀戚,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用盛大的儀式來慶祝。
在這裡,死亡不再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情。
因為死去的人活得也很好,而且每年亡靈節還能和活著的家人團聚一次。
但有個前提:得有人在供奉你的照片。
若是沒有,就永遠也沒辦法通過那座橋,去往活人世界。
不僅如此,這些死去的靈魂存在亡靈之地中,也需要一個前提——記憶。
當有一天,活人世界裡已經沒人再記得他們,他們在亡靈之地的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消散……
正如影片所說,人的一生會有3次死亡。第1次:停止呼吸,停止心跳,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第2次:舉行葬禮,所有的一切被抹去,是社會意義上的死亡;第3次: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人世,是真正的死亡。
Rethink
《尋夢》為我們提供了「死」的另一種定義,即,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個人的逝去,被遺忘才是。
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藏已有的記憶,創造新的記憶。人與人的聯結,豐富了生命的意義。
影片通過各種搞笑情節以及五彩繽紛的色彩,奠定了全片溫馨歡樂的基調,顛覆了傳統價值觀中人們對死亡的遐想。
電影裡的亡靈世界依然有著人間煙火氣,有音樂、有歌舞、有煙花、有貧富、有職業,和活人世界沒什麼兩樣。
正如網友所說,這部影片用溫暖的亡靈世界告訴我們死亡的奧義。
讓人覺得死後的世界並沒有那麼可怕——人死後會進入亡靈世界,繼續生活。
這無疑是孩子問「人死後去了哪裡」,最好的回答——他們去了另一個世界,好好生活著。
回想一下,我們的教育裡沒有人告訴孩子,怎麼去面對生死;也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解釋生死。
我們不願意談論死亡,更加不願意面對死亡。但其實生死,是人們永遠逃避不了的話題。
刻意的逃避死亡會導致兩個極端的後果:一種是過度畏懼死亡,害怕別離;另一種則是漠視死亡和生命,還可能會做出傷害生命的事情。
面對死亡,我們不必談「死」色變、逃避,對孩子的態度要做到真誠、尊重。
夢想成為音樂家的小男孩米格因為一把吉他意外進入了亡靈世界,認識了一個落魄樂手埃克託,進而開啟了一段奇妙非凡的冒險旅程。
品味完電影,一起來學習英語吧!
1.I『ve had enough to ask for consent. I don’t want to follow the rules. I want to follow my heart.
我受夠了徵求同意,我不要循規蹈矩,我要跟隨自己的心
2.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請記住我吧,雖然我要說再見了。
3.The fami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ream.
家人是比夢想更重要的事情。
4.To never forget how much your family loves you.
永遠不要忘記家人有多愛你。
5.He wanted to sing and go to the farther stage, and what I thought was to take root in life. The daught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music.
他一心想唱歌,想去更遠的舞臺,而我想的是在生活裡好好紮根,女兒比音樂更重要。
6.Death is not the end of life, forgetting is the end of life.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7.Remember me before the memory of love disappears.
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