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禪通達每天將給大家帶來一篇優質文章!
覓心居士編語:
之前發表過面向大眾角度的念佛法門文章,
《念佛法門為什麼能夠緩解現代人焦慮症與抑鬱等心理疾病》
因此文吸引了網絡上各大平臺來諮詢的學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有欲三皈五戒的初學修行人。也有個別有緣人線下約了時間見面詳細了解對方的修行情況,總之,還是有緣能夠接觸到一些修行迷茫中的大眾。
這也讓末學深感欣慰,他們個個都如同20歲左右的末學一般,對禪是什麼不了解,尋遍線上線下各方都不得其解,一直帶著遺憾與迷茫前行。末學這種狀態持續了近10年時間,才有幸能得遇真正禪法。
本來此篇文章應當開始說明念佛行門的具體操作內容。但此篇因為各種因緣,轉而有必要先強調念佛行門之重要性,再往後逐步說明具體實操內容。在這裡可以先賣個關子:念佛非唸佛,非諗佛,非想佛,真念佛乃惗佛也。這一句話有興趣的學人不妨可以參一參。
下面簡單說說,促使末學強調念佛法門重要性之緣起
正文
緣起之一:
網友A、B、C三人均是因禪通達文章開始與末學接觸,時間均在一星期至半月左右。期間三人,有求行門功夫,有想找寺廟皈依,有想了解什麼是真正佛法等。
每個人末學都經過了累積時間2小時左右的溝通,指定他們閱讀了一些相關資料。平時偶爾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盡力在回答,還讓他們加入了有老修行們的群裡,一起護念。
甚至有一位網友,線下見面共同學習過三天時間。同時,三位網友我均有直接教授過念佛方法,並詳細告誡過此法需先到一定程度,方可繼續探究下一步「看話頭」行門,千裡之行,應始於足下。
結果三位網友均是疑見未斷,與接觸禪通達前沒有多大改變。明明你給他指了一條能到北京最快的路,而眾人依舊喜歡跑去看這條康莊大道邊上的各種殘花敗柳,終日不知自己未曾離開原地半步。
當然,末學深知此現象才是正常的,只是末學心態過於操之過急,佛法正法,無非在他們看來,只是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而已。殊不知,他們眼前這道菜之價值非金山銀山可比啊。
緣起之二:
末學時常觀察諸多學人稍有慧根,學習大善知識法寶知見後,便將大善知識之知見當作自己知見。若此人能有配合行門功夫一點點實證,則不會有太大問題。
就像練跑步,如果慧力與定力,兩條腿,單單只練一條腿,別說跑步,連走路都難。但是現實情況下,難免有部分學人,在未有任何實際觀行(以下簡稱實證,而非開悟明心的實證。)之基礎下,先是在外道與初學人面前耀武揚威,自己所謂的屢戰屢勝之後,心生 增上慢 而不知。因 增上慢 起,則反而更加不重視行門,且厭煩定力的修習,也開始看不起那些行門功夫深厚的師兄,只會在心裡想:他惗佛就算惗的再好,還不是知見不如我嘛!
這類師兄直到最後,貪嗔痴三毒不斷在心中纏繞後,往往會把矛頭對向同門學人。道理很簡單,他身邊能夠與其所謂「切磋」的只有同門學人啊。倘若,這類師兄,生活中是一個失敗者,若在學法路上,因為自己精進努力,讓他嘗到了一點點勝利的甜頭,就愈發變得不可收拾。
很快就會開始不服這個,不服那個,而且往往這類人喜歡周圍有很多眷屬,喜歡爭權奪利,甚至惡劣到出來毀謗同門。
單條腿走路的結局之可怕,可想而知。本質原因是因為偏科,因為閱讀了大善知識法寶後,據法寶上的知見為己有,實則非自己觀行真正所得所知。
什麼是實證與知見?
分別舉出一個初學,一個老師兄的例子來說明。
一位初學不知在哪裡聽說,念頭只能次第升起,不可同時並行。我也不與其爭論,而讓他一邊與我說話,一邊揮舞雙手。我問他,你說話的念頭,與你揮手,是否並行?他說不是,其實念頭在不斷切換,看似並行。
我說好。那麼來,你把自己冰冷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我問:手上感覺到的熱,臉卻感覺到冷,這一冷一熱的感覺,是次第進行還是同時並行?
他沉默了很久,我問:如何不說話了?他勉強說,手上和臉本是一個念頭,後來切換成了兩個念頭。
你看,就算日日在用,而他卻死心塌地的相信文字,卻不相信自己的感受。看到這裡,讀者切莫笑話此初學,雖然他走了彎路,但是如此年輕能去觸摸這個層次的內容實屬不易。何況此等鬧劇,我親眼所見不止一人兩人如此,甚至老師兄們亦是如此。
近期,一位老師兄因為「真如心」的「真如」是形容詞還是名詞,就這樣一個問題,在師兄群裡大鬧了快半個多月。不斷想要證明真如是名詞,說別人講的時候說錯了,然後開始出來所謂「護法」了,她自己「護法」也就算了。一個個打電話給師兄們,要一起「護法」,從一開始「所謂的法義辯證」,惡化到人身攻擊,甚至否定他人接引功德種種,簡直是與魔無異。而講真如是形容詞的師兄,從頭到尾沒有給她任何回應。
終於其他師兄看不下去了,找出了資料,真如是形容詞,然後這位老師兄下不了臺階,發各種言論。
看到此番情景,實在讓人唏噓不已,暫且不說真如到底是什麼詞。我只想知道,真如是什麼詞,到底與個人修行有什麼關係?弄明白是什麼詞了以後,就能開悟了?還是就能得到佛菩薩加持?我們又不是學寫評級教授的論文,我們是實修佛法啊。
此事一直以來,末學從未想過予以置評,趁此機會隱去姓名公開發表,希望彼此學人都能放下自我,掙脫文字形成的監獄,理性中道的看待自己。
這類愚痴的修行人不止一個兩個。這種情況,其實還算好的,因為文化不高,才學不夠,所以大部分法義她是看不懂的。如此落入文字這個大監獄中,她起碼還不會說自己開悟。
若是文化程度高,有些許才氣的聰明人,閱讀經典與大善知識等法寶,解悟出來點東西,很可能會自稱開悟,而外面的人看看他寫的東西,誒,感覺好像是那麼回事哦。實際上,只是略知密意,而無一念相應,更加沒有體驗做支撐,稍微深一些的東西,他就沒有辦法了。就像上面那個初學一般,書裡的是書裡的知見,手一摸臉這叫實證,這就蒙了。
以上種種情況,都是因在修行路上單腿跳而導致。最終好一點的結果就是蹉跎一生,次一點的就是拉群開始搞唯識學問,成為嘴強王者的教授型修行人,最次的就是那些既做不好功夫,又連搞唯識學問群也擠不進去,只能爭權奪利標榜自己護法之功勞者。只有最次的這類人,才會造就否定他人接引學人功德的大惡業。
「我們寫書,說某某人這個法錯、那個法錯,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否定他們接引初機眾生的功德,我們從來都沒有否定過!如果有人學我們破斥某些人,但是卻把他們接引眾生的功德也全盤否定了,那他就造了大惡業!
你誹謗他們的身行時,仍然是誹謗三寶;除非純作法義上舉證與辨正;來護持了義正法。因為他接引了許多初機眾生,這方面還是有他們的大功德的,我們不應該連這個也加以否定,但是我們也要把正法的明確道理告訴大眾。」
以上新機學人與老學究們其實本質問題是同一個:落於文字相。
若無文字相讓眾人攀援,去揣摩,去研究,則不會覺得「有所得」。若無「有所得」,人就不會滿足。
但是佛法乃舍法,《金剛經》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念佛功夫提升定力是表相,實際背後原因是降伏了性障。眾生本來皆俱定力,只因性障而使其無法顯現
但是此道理就算是老修行們也就個別人有體會,因為「書上沒有寫!」。故凡夫一直用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法,所以引導末學的師兄常說,太聰明的人學法難。
行文到此,末學請各位師兄莫要對號入座,需要靜下心來,反觀自己,是單條腿的修行人嗎?若您已經一條腿相當發達,那麼請不要繼續鍛鍊這條腿,去做你最不喜歡做的拜佛念佛吧。
以上是針對思維僵化,只會背書的新老學人來說念佛之重要性。因為現實生活中實在過於普遍,故需特別說明。下面半篇幅站在禪門開悟明心的角度來說明惗佛之重要。
講到禪門開悟明心,後世學人都應感謝大慧宗杲禪師。在大慧宗杲禪師之前,並無看話頭這門功夫。學人在增長正法知見後,轉入參禪之後必須得有大禪師用機鋒棒喝等令人開悟。
我們可以看禪門公案,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有的禪師開悟後出來弘法,一生就在等一個人。他們用自己的看起來荒誕不經的方式,不斷的測試不同的人,比如有的是大喝一聲,有的直接打人落水,有的讓人在釘釘子,有的唱誦一偈等等。等到他們觀察到來人已悟,自己就躲起來了。
而已開悟禪師敲出另一個徹悟之人,此兩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值得世人讚嘆。世人皆以利交,修行人以法交,開悟人以「空」交。純粹的只是因為,你就是我等到的那個人,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段承接關係,那麼彼此多保重。就像五祖對六祖說的:悟前師度,悟後自度。快跑吧孩子,你屁股後面追著一大票人呢,我先躲起來再說了。
他們多純粹的關係,就是種純粹的傳承。之所以能夠如此純粹,那是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已經不是以前的世界,而世間僅此師徒能知,故早已超越了文字聲音圖像所能表示的任何意涵。
而唯有大慧宗杲禪師出世後,把開悟的門檻形成一套相對標準的行門功夫,故稱為看話禪。詳情請點擊下方文章。
《禪宗修行故事之看話頭:開悟禪師大慧宗杲的傳奇一生!》
看話禪之所以在古代能有普適性,是因為古人定力普遍都優於現代人。因古人生活中接觸信息量較少,往往還都會琴棋書畫,陶怡情操。
末學曾經見過一位新學,他對禪文化非常感興趣,而他的定力天生就要優於普通人。後面了解到,原來他愛好畫畫,有時候一畫起來從早到晚不吃不喝,專注在畫畫上。所以古人的生活簡單,並且專注於琴棋書畫某一樣,故定力基礎本來就較好。
所以看話禪能夠在當時文人墨客中漸漸流行,不僅是因為禪文化被弘傳形成一股風氣,更基於看話禪讓參禪的門檻降低,可操作性強。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蘇東坡大文豪與佛印見面打招呼問暄後,第一個話題就是彼此詢問:哥們兒,最近話頭看的怎麼樣?
就像我們現在居士林中,一些師兄見面後彼此詢問,最近拜佛怎樣?惗佛惗的還好吧?種種問詢。若是兩位師兄已到看話頭的階段,那麼他們彼此心領神會,亦會私下交流:誒,最近話頭弄的咋樣。喲,我不行的,最近俗事太多,搞的我沒心思……
但是就算如此,古人都需要培植福德、知見才能轉入看話頭。而看話頭之後,還有參話頭,在集中一段時間內,密集參究的禪三。由大禪師主持,觀察學人參究情況,等到適當時機,便可使人一語悟入。故從今時今日看來,看話禪這項行門,對現代人來說也已經是很高的門檻了。
在如此對比之下,故用惗佛來先讓現代學人助跑一段路,從而達到與更高的定力水平(接近古代的文人墨客),則開始轉入看話頭。這裡有人會有疑問,念佛就念佛,怎麼你們還弄出這麼多唸佛、想佛、諗佛,而且念佛本來不是淨土宗嗎?念佛有這麼難嗎?我看自己家奶奶不就天天在念嗎?
此文重點目的是說明禪門中惗佛法門之重要性,暫沒有篇幅來說明淨土宗念佛之意涵。若此疑問後續學人提出較多,則補充專門篇幅來說明淨土宗之念佛區別。
至於幾個念字,可先做簡短說明:
唸佛:既然是口字旁,意涵即是用嘴巴念出聲音的方式來唸佛。
想佛:既然是想,想像的意思,則代表觀想念佛,就是心中想像出一個佛形象來時刻保持想像。這樣叫想佛。
諗佛:是言字旁,就是心中還有文字。比如南無釋迦牟尼佛,雖然嘴巴沒有唸出來,但是心中卻是有「南無釋迦摩尼佛」幾個字出現,同時可能還有聲音出現。
惗佛:豎心旁,說明只是用心來憶念佛。並不出現聲音、文字、圖像,只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無形無相,但你卻清楚的知道,這個感覺就是所惗之佛。
以上說明來簡單區分一下幾種念佛,至於後續一些細節方法,留在下一篇說明。在這裡提醒大眾,希望只知道各種念佛的文字意涵即可,不要自己去馬上嘗試,因為裡面還有眾多細節未曾說明,若自己隨意嘗試,一則恐出事端,二則自己學歪了以後難更正回來,若導致對此殊勝法門失去信心,則築成末學大過矣。修學此法,有詳細次第說明,請耐心的了解,為何惗佛之重要性。
若往後您有機緣能轉入看話頭,進而參話頭,內心歡喜,與他人介紹此法時,亦要著重強調此法之殊勝,萬不可讓人輕視此法。如若無法按照此想來執事,末學甚至希望您不如不學。
言歸正傳,從大慧宗杲出世之後,看話禪已是殊勝、流行的行門,如果學人對於禪門感興趣,則從此處入手是最快最有效之方法。而欲要從此處進,現代人無一例外需打好定力基本功:惗佛。這就像練吉他一樣,一定是要讓手指頭先認得吉他弦,通過大量的練習,形成所謂「本能」,才能隨心所欲的彈奏一首曲子。
何況,惗佛除了提升定力,同時能培植福德,福德越好,則自己修行的路上就越順暢,障礙越少。
這個原理,拿個科學例子來打比方:量子糾纏
以兩顆向相反方向移動但速率相同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邊,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關聯性(correlation);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時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超距作用之猜疑,仿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定域性原理相違背。——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特點,不受相對論約束。兩顆量子,若是通過信號傳輸,則因為空間、時間的影響,不可能達到同步運轉。所以,量子糾纏是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
也就是說,你現在惗佛(釋迦摩尼佛),那麼你的念就是量子,不受空間時間限制,能產生連結。當然,這個例子亦只能是方便說。
只為現代的青少年,掃除認為念佛就是迷信之僵化的思維觀念。
最後,再次再次重申,請重視念佛法門這項行門。不論,您未學佛、初學佛、已學佛,這與您的知見多少無關,這是實際修行的一個工具。你要開車到目的地,不論你把地圖研究的多麼明白,也必須得有交通工具啊。這個工具不僅能培植定力,還能培植福德。千年一點訣,說破不值錢,但希望各位學人能夠極最大程度的重視此法,不枉末學苦口婆心之勸說。
溫馨提示:
尋求皈依道場可以聯繫我們。
修學真正的念佛法門,靜坐法門,
或者學佛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評論。
禪通達,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