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跟親戚之間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些還為此大打出手,但要說到全世界至今為止最大的一起「親戚糾紛」,我相信一戰絕對是榜首。
在我國歷史上,曾經也有過類似的親戚之間的戰爭,最早我們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年周王在獲得了王權之後,便大搞分封制,先後冊封了140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雖然名義上都聽命於周王的指揮,但畢竟人心隔肚皮,從表面上看,雖然大家都在一片看似相當和睦的環境下生活,但人多了難保就會有那麼一兩個信心籌措的野心家出來搗亂,時間一久,周王的威信開始大打折扣,有時候家裡邊遇到點難事,甚至都還得向一些強大的諸侯請求幫助。
周王朝的大權徹底旁落後,這群由親戚、功臣組成的諸侯國之間,就開始了互相徵伐,導致戰爭頻繁,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而強大的諸侯國也在局部地區基本上實現了統一,戰國時代自此來臨,但這一歷史事件,僅次於是國內之間的鬥爭罷了,而一戰的意義就不同了,它是屬於世界級的戰爭,參戰的各個國家之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血緣關係」。
首先咱們先梳理一下主要對陣雙方各自的關係,對於英王喬治五世來說,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他的姨表兄弟,而德皇威廉二世則是他的姑表兄弟,再加上上世紀初,歐洲各國君主之間都互相採取過「聯姻」的方式,最終導致在這些國家中都存在著一種緊密而又複雜的「親戚關係」,並且由於一戰的主要戰場基本都是在歐洲大陸上進行,所以後人們都習慣性地把這場世界級戰爭統稱為是一場「親戚打架」。
戰爭的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和「協約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義大利王國等國)之間的戰鬥,全世界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多萬人負傷,戰爭的最終結果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但作為戰敗的一方,「同盟國」的命運就顯得十分悲催了,先說說「老大」德國的命運,威廉二世作為戰爭的主要發動者,不僅被迫取消了德意志皇帝的稱號,就連自己普魯士國王的身份也遭到了廢除,要不是他的另外一個親戚——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回國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恐怕威廉二世早就上「斷頭臺」了。
相比較於德國,奧匈帝國的命運就顯得更加悽慘了,發動戰爭的老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戰爭處於最激烈的時候,突然因肺炎發作於維也納駕崩,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給他的侄孫卡爾一世,新皇帝本來打算與協約國達成密約,好能夠使奧匈帝國體面的退出戰爭,但他最終還是輸在了「太年輕」,因為在他面前的可都是跟自己「舅老爺」一般存在的老牌政客,他們可不會念及因為你是小輩就會讓著你,在談判桌上趁火打劫奧匈帝國未遂後,他們選擇了曝光密約,使卡爾一世在雙方中的名聲大為受損,不久後,奧匈帝國垮臺,同時退出一戰,隨後各民族自治政府紛紛宣布獨立,自此奧匈帝國不復存在,卡爾一世也被迫離開維也納,流放至馬德拉島,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
而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也在戰爭期間遭遇了不少挫敗,比如高加索戰役,而奧斯曼帝國的命運也同奧匈帝國十分相似,帶頭挑起戰爭的老皇帝穆罕默德五世,同樣也是在戰爭末期暴斃而亡,繼任者穆罕默德六世無力收拾殘局,只得向協約國乞和,隨後英法意希聯軍佔領了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大片領土,企圖分割奧斯曼帝國的土地,就連當時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都說:「我們用不著為土耳其將從國際政治舞臺上消失而惋惜。」後來要不是凱末爾及時扛起了反抗的大旗,說不準現在的世界版圖上就不存在土耳其的名字了,但穆罕默德六世最終還是為戰敗承擔了責任,奧斯曼帝國宣布滅亡後,他逃到了義大利,隨後在那裡孤獨地死去。
而作為同陣營的保加利亞,結局就稍微顯得有些體面,因為在戰爭後期,保加利亞的軍隊就發生了譁變,宣布成立共和國,並站在了協約國的一邊。戰爭結束後,挑起戰火的斐迪南一世在協約國的要求下被迫退位,隨後流亡奧地利,而他的繼任者鮑裡斯三世,在二戰時再次選擇了依附納粹德國,最終又落得了戰敗的結局。
一戰結束後,戰敗的一方雖然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作為勝利的一方,他們的結局也不容樂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俄羅斯帝國,雖然尼古拉二世帶領沙俄軍隊打贏了一戰,但自己本身也同樣損失巨大,特別是1915年他主持前線指揮後,以拉斯普廷為首的小人們就趁機掌握了皇室的極大權力,在他們的操縱下,整個國家機構陷入到了癱瘓無力的境地,成功激起了俄國人民起來進行革命的鬥爭,最後,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軍隊、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只好被迫宣布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由此滅亡。
而作為另一個勝利國代表的英國,同樣也在戰爭中損失巨大,由於英王喬治五世具有德國血統,戰爭爆發後,英國國內反德情緒高漲,並且到處亂抓間諜分子,喬治五世只得無可奈何地放棄了自己德國的姓,隨後把國家事務徹底交給了首相和內閣大臣們去辦,自己雖然沒有丟掉王位,但卻永遠失去了執政權。二戰爆發後,喬治五世與英國民眾共赴國難,廣受人民歡迎和尊敬。
戰爭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一戰根本沒有所謂的「勝利者」,打輸的一方丟掉了屬於自己的王國,而打贏的另一方同樣也丟掉了自己的王位甚至王國,如果非要選一個勝利者的話,美國在戰爭期間大發橫財,或許可以勉強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