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是江蘇省鎮江市教育的「首倡」,特指位於山邊、水邊、田邊這種具體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謂的「三邊」學校,是指地處「三邊」地區的中小學。這些「三邊」學校遠不只是一種地理方位概念,而是一種極富內生動力的教育資源概念和精神品質概念,是名副其實的教育細胞、文化紐帶和中國人鄉愁的地標。
由「三邊」學校我自然聯想到推動「三邊」學校發展的「三邊」教師和校長,他們是真正的中國鄉村教育的「守門人」,是現代化教育與現實教育的有機「嫁接師」,是新時代師表風範的「代言人」。
為響應江蘇省和區域內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度推進的召喚,面對鎮江城鄉400多所中小學半數以上在農村、在「三邊」的現實,去年我們舉辦了首屆「三邊」教育發展論壇,發出了「換一個角度看三邊,樹一種信念促振興」的號召。
今年再次舉辦論壇聚焦「三邊」教育問題,是落實鄉村振興總戰略的具體體現,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在教育均衡發展實踐中的具體落實,更是教育精準扶貧的現實路徑。我們要本著「真心實意辦教育、真抓實管幹教育」的教育初心,充分激發「三邊」教育人自身的力量,充分挖掘自身獨特資源,不斷推動「三邊」學校走向人本化、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和未來,「三邊」學校的發展都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標誌,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因為我們的「三邊」學校從發展生態上屬於「環境友好型」,學校發展與周邊的區域環境密切相關、相互作用;在學校課程建設上,屬於「資源友好型」的積極資源,為我所用、為發展所用;在學校管理和文化追求上屬於「人文友好型」,必須始終關心人、依靠人、服務人、發展人,不斷凝聚教育的情感,提升教育的溫度。最終通過「賦能與保護——營造大環境,自主與差異化——創造小氣候,人心與人才——抓住關鍵與核心,課堂與課程——夯實根脈與基礎」支撐,努力將每一所「三邊」學校都建設成為教育的活細胞,文化的強紐帶,全體師生鄉愁的老地標。
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辦學條件決定了青年教師發展的特別通道。給教師更多的歸屬感,給教師更明確的方向性,給教師更寬廣的專業自由度,給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展示平臺,是所有「三邊」學校青年教師發展的當務之急,而在此基礎上,尤為關鍵的是要賦能教師的價值感,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價值實現的機會和可能。只有讓每個「三邊」教師都成為自帶光環的人,每一所「三邊」學校才能成為聚集光亮、發出光亮的「光谷」。
為了辦好「三邊」教育,「三邊」校長要具有方向的追求力、資源的調度力、人心的凝聚力、質量的保障力、人才的發掘力。發展「三邊」學校,振興「三邊」教育,是新時代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所在,也是攻堅的難點。「三邊」學校的發展振興,離不開政府與社會各界真心實意的重視與支持;要堅持眼睛向內、內因主導,不斷凝聚自身發展的力量。
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三邊」教育理念從萌芽到實施的這10餘年來,「三邊」學校之花不僅在鎮江大地搖曳綻放,也逐步傳播到東西南北中更加廣袤、更加充滿生氣與希望的山邊、水邊、田邊。
(作者系江蘇省鎮江市教師發展中心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0年07月01日第12版
作者:徐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