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都在做的跨屏協作是啥 對用戶有啥好處

2021-01-10 中關村在線

也許不少朋友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詞:跨屏協作。當然,不一樣的廠商會有不一樣的叫法,比如華為叫多屏協同、小米叫妙享協作、iQOO叫多屏互動。從字面上大致能看出一些端倪:有至少兩塊屏幕,可以協同作業。這樣的功能建立在手機和電腦之間,也就是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的聯動工作。

簡單的說,這項功能就是讓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聯動,讓二者實現統一操作、數據互傳的功能。比如通過這項功能,我們可以實現電腦和手機之間的文件傳遞、可以用電腦鍵鼠操作手機上的應用。

為何在做跨屏協作的手機廠商越來越多?這項功能對於用戶而言都有哪些好處?我們真的需要手機支持這樣的功能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具體說一說跨屏協作。

01 為什麼會出現跨屏協作這項功能

筆記本電腦越來越便攜一直都是輕辦公人群的願景,這樣就不必為路途中過高的負重而腰酸背疼。但問題在於,生產力的大小往往與屏幕尺寸成正比,這就導致筆記本電腦只能做到越來越薄,但尺寸很難進一步縮小。

這時候一個全新的想法就誕生了:智慧型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強滿足輕辦公需求綽綽有餘,為何不用更加便攜的智慧型手機來替代筆記本電腦再難縮小的問題呢?

早期的三星DeX桌面拓展

順著這樣的想法啊,手機的桌面拓展功能就誕生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星DeX桌面拓展功能。這項功能內建了一套專屬的桌面作業系統,手機連接拓展塢或者數據線後即可將桌面拓展到顯示器上,通過鍵鼠進行操作。簡單的說,就是把手機做成了電腦主機,這樣的主機可以隨時帶走,這就實現了辦公設備便攜的願景。

堅果TNT工作站

後來這樣的想法被不少手機廠商認同,比較典型的就是錘子科技的TNT工作站,最大特色就在於可以通過點觸語音來進行人機互動。

後來如何大家也都知道,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廣泛流行起來。原因也很明顯:雖然「電腦的主機」便攜了,但是顯示器、鍵鼠並沒有便攜。而且,安卓系統的辦公生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體驗上的差距很難讓用戶從PC切換到手機上。

這時候,一個新的想法就誕生了:手機做成電腦主機還有點超前,那不妨退一步讓手機當成電腦的外延設備。因為手機具備了拍照、錄音、可攜式硬碟這些優勢功能,充分發揮手機的輔助作用可以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反過來說,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但交互效率仍然不如PC的鍵鼠,如果手機可以和電腦聯動也可以讓手機上的操作更加便利。

所以,將手機屏幕鏡像到電腦桌面上,然後在不改變手機原有的交互邏輯狀態下,讓電腦的鍵鼠可以操作手機,並且可以實現手機和電腦數據的互傳,從而讓交互和文件傳輸更加方便。相比於讓手機變成電腦的桌面拓展,跨屏協作讓手機仍然扮演手機的角色,但卻放大了手機和電腦各自的優勢。

02 跨屏協作對於用戶而言有啥好處

要說跨屏協作有啥功能,我們可以拿出在相關方面起步較早的華為來舉例,通過一段華為的官方視頻就可以全面了解——

視頻依次展示了華為多屏協同的手機屏幕鏡像、電腦控制手機交互、電腦開啟手機文件、數據互通、音視頻共享功能,涵蓋了目前跨屏協作可以想到的全部功能。

這些功能針對能給用戶帶來好處嗎?總結來說,大概有以下幾點——

1、 兩款設備變一款設備,注意力更加聚焦

以往手機和電腦是完全分立的兩款設備,手機收到電話或者信息需要打開手機來解決。但有了跨屏協作之後,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電腦屏幕上即可,不管是信息還是電腦,都無須拿起手機處理。

2、 改變了文件傳輸的方式,操作簡易直觀

以往我們想從手機裡傳照片到電腦,需要連接數據線,然後在手機上選擇傳輸文件的模式,再然後找到對應的文件夾,等系統充分加載後才能進行照片的傳輸。

有了跨屏協作之後,我們就可以從相冊直接拖拽照片到電腦了,操作起來非常簡易直觀,無須再去文件夾中找到對應的子文件夾。而且,傳輸文件不再需要數據線了,不僅省去了線連的麻煩,還避開了緩慢加載的等待。

3、 發揮各自設備特長,完美應對使用場景銜接

電腦生產力高,但是只適用於固定的場景;手機雖然生產力低,但是便攜屬性要遠遠超過電腦。如果二者可以打通隔閡,那麼電腦和手機就可以覆蓋絕大部分的場景,共同完成工作內容。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在上班路上,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處理項目中的一些輕度任務,到達崗位後通過電腦處理一些複雜任務。跨屏協作的作用就是讓手機和電腦進行的工作迅速銜接。相比於之前的桌面拓展,跨屏協作既利用了手機的便攜屬性,又利用了電腦的專業屬性,各自所長共同為工作服務。

03 跨屏協作功能還有哪些發展空間

雖然跨屏協作功能在逐漸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體驗上升空間——

1、非行業統一性配置,存在品牌壁壘

從目前主流的跨屏協作功能來看,其定位更多的在於品牌自家IoT生態的補齊。這項功能的支持並非行業統一標準,而是手機廠商自發進行的功能開發,所以手機廠商將跨屏協作功能當做IoT互聯功能之一無疑可以讓其生態中的產品更具吸引力。

這一點比較典型的就是華為的多屏協同功能,只能在華為自家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之間實現相關功能。當然,自家的IoT設備互聯也方便進行進一步的體驗優化,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觸碰華為筆記本電腦上的NFC來實現快捷的跨屏協作功能。

2、適用場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當前的跨屏協作功能基本都是需要在同一WiFi環境中實現,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WiFi強度不高或者有幹擾,跨屏協作的體驗就會降低;如果沒有可用的WiFi條件,那麼就無法實現相關功能。這就讓跨屏協作功能的使用場景局限在家、辦公室等WiFi條件好的固定場景中,出差在外WiFi條件不確定,就很難體驗到這項功能帶來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筆記本電腦產品線的iQOO在這兩個方面反而是做的最好的。因為自家品牌沒有筆記本電腦,想要開發跨屏協作功能就要適配市面上主流的PC產品,所以就沒有了品牌壁壘的問題;依託於最新版本的互傳APP,iQOO 5不僅實現數據互傳的功能,還能通過數據線進行連接,這就擺脫了同一WiFi環境的限制。

通過數據線實現多屏互動的iQOO 5界面

而且iQOO 5的有線連接有一點是值得稱道的:第一次連接打開USB調試、通過互傳APP實現連接後,以後再進行連接,只需要保證PC端互傳程序開啟,插上數據線就可以實現自動連接,非常方便。

寫在最後

目前在做跨屏協作功能的品牌除了文初提到的三個品牌外,其實三星也支持了跨屏協作的相關功能。與其它三家不同的是,三星所支持的跨屏協作功能輸出的是DeX桌面。三星這樣做其實也容易理解,畢竟DeX桌面拓展做了很多年,目前已經趨於成熟,相比於手機屏幕鏡像顯然具備更加便利的桌面化操作優勢。

採用不同策略的三星DeX跨屏協作

但不得不說的是,手機和電腦的跨屏協作功能的的確確能夠給用戶帶來實在的便利,其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手機和電腦不再是獨立的設備,通過跨屏聯動讓兩款設備成為一個系統,在系統內兩款設備可以發揮各自的屬性優勢。隨著IoT進程的推進,相信這項功能會很快推廣開來。

(7511808)

相關焦點

  • 小米10至尊版率先支持小米跨屏協作,PC手機操作同步無延時
    智慧型手機帶動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而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習慣,手機辦公已經非常的成熟了。不過,受限於手機的屏幕較小,手機在辦公等方面還是不夠方便的,而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不少手機廠商開始打造手機+PC的跨屏協作,比如小米妙享,近期小米10至尊版已經率先支持。
  • 電子醫保卡是個啥,能幹啥,有啥好處,怎麼領?這裡面都說清楚了!
    電子醫保卡是個啥,能幹啥,有啥好處,怎麼領?這裡面都說清楚了!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可以說「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 樂播投屏唐奕:連接、開放、協作——投屏賦能電視大屏
    當下,投屏市場的火熱程度有目共睹,愛優騰、運營商、終端廠商,甚至總臺都在將投屏業務做為重點發力,可見各方對投屏價值的認可。不過,玩家雖多,但大家更多還是各玩各的,離開各自一畝三分地,用戶體驗就不太能保證了,也難成體系。
  • 華為被制裁後,小米、OV等國產手機廠商都開始支楞起來了.
    這是因為國外的手機銷售一大部分,走的還是 「 合約機 」 的套路。差不多就是用戶和運營商籤個 N 年的話費套餐,手機算在套餐裡,每個月繳納一筆費用,直到套餐合同結束,手機歸用戶。因為就算做出來的手機很爛,也不愁賣不出去。比如夏普的新機器,都 5G 時代了,還在用水滴屏、 LCD 粗邊框屏幕和實體 Home 按鍵。。。
  • 榮耀智慧屏投屏對比:突破限制手機內容啥都能投
    但是,手機投屏還是有不少的限制,比如只能投屏圖片、視頻等的內容,而一些文檔或者遊戲不能投屏到電視上。而榮耀智慧屏帶來了不一樣的投屏方式,可以讓手機的所有內容投屏到榮耀智慧屏上。今天我們就來體驗一下榮耀智慧屏的投屏功能,並且和傳統智能電視對比一下,看一下究竟有什麼區別。
  • 淺談國內外大屏數據可視化廠商
    利用面積大可展示信息多的特點,通過關鍵信息大屏共享的方式可方便團隊討論和決策,所以大屏也常用來做數據分析檢測使用。大屏數據可視化目前主要有信息展示、數據分析、監控預警三類。數據可視化:把相對複雜的、抽象的數據通過可視的、交互的方式進行展示,從而形象直觀地表達數據蘊含的信息和規律。
  • 投影手機都出現了,還要啥電視機裝啥投影儀!
    幾乎所有社交平臺上出現這個話題,都能引發強烈共鳴性探討。傳統的電視機畫面穩定性較好,清晰、色彩絢爛,在明亮的環境中也不會失真,但現如今房價高居不下,電視的放置空間也成了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而近來投影儀在4K方向表現優異,但需要拉窗簾造暗才能凸顯真實畫質。
  • 常見3種網站類型:電腦網站、跨屏網站、手機網站
    如果把網站進行屬性分類的話,可以分為3種,下面聊一聊常見3種網站類型:電腦網站、跨屏網站、手機網站。企業在做網站之前要先搞懂這個,以免走冤枉路。跨屏網站故名思議就是網站能夠跨越屏幕適應,又名響應式網站或者自適應網站,通常是指一套網站能夠自適應不同的屏幕,也就是從2010年以後這種網站開始流行。
  • 藉助全球首款屏下相機和2198元的價格,中興手機重回大眾消費視野
    在等了這麼久之後,我們終於見到了全球首款屏下相機手機的真面目,而中興手機正是希望藉此手機以及2198元的價格重回大眾消費視野。 這款屏下相機技術採用的還是第二代技術,在頂部攝像頭區域依然有紗窗的感覺,在看視頻或者翻看電子書的時候,會有馬賽克現象出現。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還是很期待小米明年的第三代技術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過於苛責,畢竟這是首次量產屏下相機。針對屏下相機,其好處那就是正面一塊全面屏,看視頻、玩遊戲都可以十分沉浸的體驗。
  • 三星S20:害,小屏機皇的寂寞!
    小屏手機難找,小屏機皇更難找。大屏的、遊戲的、拍照的......看似啥類型的手機都有,可唯獨是小屏手機太難了。我們甭說找一個好點的小屏手機,光是滿足小屏這個條件,已經是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
  • @小屏手機,你為什麼越來越少了?
    用戶更愛大屏手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廠商做小屏旗艦沒有前途,廣大用戶更加喜歡大屏手機。從下表可以看出,2013年一季度,國內用戶對於5英寸以上屏幕尺寸手機的關注度僅為2.4%。雖然從時間上看,iPhone6時代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肯定會比iPhone4時代的多,但兩個系列手機的銷量卻差了1倍,這個結果就有點奇怪!小屏手機雖說是小眾市場,但好歹還是有市場的,那為什麼還是沒人做呢?這裡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小屏手機的成本更高。
  • 小屏手機,你為什麼越來越少了?
    用戶更愛大屏手機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廠商做小屏旗艦沒有前途,廣大用戶更加喜歡大屏手機。 從下表可以看出,2013年一季度,國內用戶對於5英寸以上屏幕尺寸手機的關注度僅為2.4%。
  • vivo 重新做了手機系統?對不起啥時候UI也能叫系統了?
    當我們以為這是VIVO的又一個黑科技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句話:目前全球幾大手機廠商也都開始重視手機 OS 的發展,在蘋果的 iOS 之外,華為 EMUI 已經在多設備聯動上收穫頗豐,小米的 MIUI 也一直都在功能豐富度上走在前列,就連原本對 OS 不怎麼上心的 OPPO 和三星,也已經在 ColorOS、OneUI 上做了很大的改進。
  • 手機廠商為何喜歡做中杯、大杯、超大杯,我們要的小杯哪兒去了?
    安卓手機越做也大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從時間節點上來說大概就是從2015年左右開始用廠家的話說,是貼合用戶,用戶喜歡大屏打遊戲,看電視甚至還說出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梗來詮釋自家手機。但是,其實有好多手機用戶,真的就不在意打遊戲看電視的體驗,特別是男生尤為明顯、因為大屏手機揣不到兜裡。那麼,我們要的小杯哪兒去了?
  • 抖音發威傳統電視廠商被豎屏內容難倒了……
    關於這麼做的理由,TCL在發布會上的解釋是,想要滿足大屏智能化體驗用戶需求。橫屏狀態下,TCL XESS與普通電視機無異,旋轉為豎屏後就變成了一臺超大屏幕的「手機」,播放豎屏短視頻不會出現左右黑邊,看起來就像是把手機畫面直接放大。
  • 手機廠商,如何參與汽車市場?
    在消費電子行業中,智慧型手機領域差不多可以說是一個制高點了,因為市場規模的緣故,最新的半導體技術,最新的用戶體驗和界面理念等等都在這裡率先到達消費者。因此,很多智慧型手機廠商切入其他行業就有點兒降維打擊的意思,即便沒到這個地步,做個業界平均水平的產品問題不會很大。
  • 論手機的2K屏我們真的會需要嗎?在如今2K屏手機真的會有必要嗎?
    那就是手機的耗電速度實在是有點太快了;一來是因為這類「高性能」屏幕本身的發熱大,對電量的消耗也大,二來則是因為「高性能」屏對我們手機處理器運算的需求也會更高,因為高解析度這勢必也就會需要手機的處理器出得分出更多的運算力來進行手機呈現圖像,所以這同樣確實也就會導致手機的消耗電量再次的得到了提升。顯示效果,在如今1080p的屏幕其實它也早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需求了。
  • 手機廠商追求極致屏佔比,為何要將屏幕越做越長?
    蘋果是從iPhone 5開始採用16:9比例屏幕的,直到iPhone X的推出,蘋果將這款手機的屏幕提升到了19.5:9,同時首次採用了全面屏的設計,讓手機的屏佔比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事實上在蘋果之前,國內的安卓廠商就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全新的嘗試。
  • 又一個手機廠商表示要推出智能手錶產品,網友:有那麼吃香嗎?
    一加確認一加是首批商用高通驍龍888旗艦處理器的手機品牌,首發機型便是一加9系列新品。2020年realme、紅米、oppo等手機廠商開始陸續推出智能手錶,接下裡魅族要重啟智能手錶業務(之前算你說一個半機型的手錶)、一加劉作虎宣布正在研發智能手錶!是智能手錶市場有這麼火熱嗎?這些手機廠商積極布局智能手錶市場意欲何為?
  • 同為國產手機,為啥vivo和OPPO一直用英文?它們的中文名是啥?
    也是在生活當中,各大手機廠商逐漸崛起,甚至還出現了4大巨頭公司,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華為、小米、OPPO和vivo。不過說起國產手機4巨頭,我們更好奇,同為國產手機,為啥OPPO和vivo一直用英文?它們的中文名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