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心內科姜正明瓣膜團隊完成超高齡、超高難度經導管主動脈瓣...

2020-12-27 瀟湘名醫

大河網訊 心臟的主動脈瓣膜作為心臟出口的總閥門,隨著年齡增長、瓣膜逐漸退化,鈣化等,導致「閥門」狹窄或關閉不全,重度的狹窄或關閉不全容易導致暈厥、猝死、心力衰竭、心絞痛等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外科開胸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切開心包、心臟停跳、人工體外循環、切開主動脈,切除受損的瓣膜、縫合固定新的瓣膜,創傷大、恢復時間長。

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是一種全新的微創瓣膜置換技術,在透視下,經股動脈送入約5mm粗的導管進入主動脈瓣口,放入一個記憶金屬支撐的生物瓣膜,瓣膜到位後會恢復記憶形成人工生物瓣,替換損壞的瓣膜;這種方式不需要開胸、縫合、心臟停跳及體外循環等傳統外科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過程,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恢復時間快、耐受性好,是目前心血管領域發展最快最熱門的技術,該技術特別適合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及70歲以下的身體條件差的老年人,特別是有胸部併發症、腎臟疾患、身體狀態差、高齡等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目前在發達國家,介入手術已成為瓣膜疾病的首選診療方式,介入下行瓣膜置換數量已遠超開胸瓣膜手術,佔比達到近70%,該項技術自2010年我國首例開展以來,現在全國多家大型醫院開展,技術已非常成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姜正明教授心臟瓣膜團隊是我國第一批開展該技術的完整團隊,近年來已成功為眾多主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患者實施TAVI術,患者最大年齡92歲,最小53歲(合併肝硬化失代償、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小板極低)平均年齡74歲,術後恢復良好,多數患者術後次日下床、3-5日出院,複查顯示長期效果良好。

據了解,昨日姜正明教授團隊為一位極度橫位心、心臟內旋、成角103度88歲的超高齡患者實施TAVI手術,患者嚴重心衰、胸廓畸形,該例手術替代既往病例中成角最大的93度,成為我國TAVI史上橫位心角度最大的成功病例。

本例患者手術難度極大,經仔細評估顯示,患者為二葉式主動脈瓣,鈣化極重度且非對稱,這些因素不僅削弱徑向支撐力,同時大大增加術中出現瓣膜移位、瓣周漏等風險,尤其是其主動脈弓及升主動脈擴張扭曲、角度極大,瓣膜輸送、釋放難度都是前所未有。

在鄭大一附院多學科通力合作、緊密配合下,姜正明心臟瓣膜團隊結合心外科張新教授團隊、3D列印中心吳豔教授團隊、體外循環團隊、麻醉醫師、超聲科、技師等,針對患者病情反覆討論,制定周密診療計劃,並多次多學科會診、討論,經3D模型推演術中手術細節及可能出現的情況,如在心臟極度橫位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導絲塑形、如何建立瓣膜輸送軌道,如何操作瓣膜在軌道上滑行,推演瓣膜在釋放時力的傳輸和可能走向及如何矯正、制定詳細方案和應急預案。

手術過程中姜正明教授團隊配合默契,瓣膜輸送系統克服重重困難精確到位並實現成功釋放,最終順利完成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患者麻醉甦醒,恢復良好,一般情況良好返回普通病房。

專家名片

姜正明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委員,河南省醫學會心臟病分會結構學組副組長,組建河南省內首個完整的心臟瓣膜病治療團隊,負責開展心臟瓣膜病的微創治療及科研任務;獨立開展主動脈疾病的腔內治療,獨立開展各種複雜心律失常綜合診治,如室速及房顫的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冷凍球囊手術、左心耳封堵術及CRT-D等各種心臟疾病的起搏治療;熟練完成慢性閉塞病變等複雜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等,是國內少有的將心臟瓣膜疾病、心臟結構性疾病、起搏電生理、冠狀動脈疾病、大血管疾病的微創治療融會貫通的人才之一。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9月26日,我院心血管病治療中心與浙大二附院團隊協作,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TAVR)手術,開啟了我院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篇章。心功能科團隊再次通過經食道心臟超聲,精確評估了患者主動脈瓣的解剖情況,浙大二附院劉先寶主任與我院心血管內五科欒波主任默契配合,順利為患者完成股動脈穿刺、鞘管置入、臨時起搏器置入。
  • 昆醫附一院獨立完成雲南省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李梓瑞 實習記者 呂德瑩)2020年8月10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附一院」)在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中心導管室等多學科通力合作下,成功為一位78歲高齡的「二葉式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填補了雲南省術者獨立完成瓣膜病介入治療的空白。
  • 上海首例SAPIEN 3經導管主動脈瓣膜在上海德達醫院成功植入
    上海2020年12月30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9日上午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走出複合手術室 -- 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僅花費1個小時,就已成功完成。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近日,在株洲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何毅、心內科主任郭書紅、副主任羅莘的指導下,結構性心臟病團隊歐陽繁博士、唐江副主任完成了今年第6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這是湖南省地市級醫院率先開展此類術式,標誌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全國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西安實施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再次在老年主動脈瓣膜疾病中開創先河,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 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團隊完成中國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術
    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 12月15日,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TTM),成功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這也是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手術。
  • 西京醫院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在當地醫院經心臟超聲檢查被診斷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並多發鈣化,心功能Ⅲ級,建議實施開胸手術換瓣膜。李紀的家人了解到,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不開刀即可置換瓣膜。帶著希望,李紀在家人陪同下來到西京醫院,11月13日,被收入心血管外科。
  • 市衛生健康局:84歲老人成功置換主動脈瓣
    近日,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省人民醫院羅建方團隊幫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標誌著陽江地區心臟手術技術邁上新臺階。84歲的曾阿姨因反覆發作心悸氣促2年,上個月開始病情加重,於近日來到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治療。
  • ...手術修復「心門」 浙大二院專家完成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術
    12月15日,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T™),成功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這也是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手術。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後發現,吳阿姨除了三尖瓣有極重度的反流外,主動脈瓣也有重度反流。團隊反覆多次討論,針對吳阿姨的情況,量身定製了手術策略: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解決主動脈瓣反流的問題,後採用經股靜脈途徑三尖瓣修復術。對吳阿姨來說,瓣膜介入手術是唯一的救命稻草。短短一周內,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功為她連換兩次「心門」,術後兩天,吳阿姨就順利出院。
  • 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瓣膜 青島這個團隊已完成近30例
    不需要心臟停跳,不需要開胸,只需要在大腿血管開一個米粒大小的小孔就能夠完成心臟換瓣手術。這項技術就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但不做手術存在猝死的風險,患者家屬猶豫再三,慕名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心臟中心東院心內科主任邵一兵,心外科主任牛兆倬,共同研究病情後,決定為白大爺行TAVI手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 TAVR賽道百舸爭流,風雲變幻|TAVR|醫療器械|賽道|瓣膜|脈瓣|導管|...
    據TCT(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會議)預測,2025年,主動脈瓣膜的經濟價值將超越冠脈支架。兩家心臟瓣膜企業的上市開啟了人們對介入瓣膜領域的無限遐想!一、TAVR簡要分析據統計,2018年,全球主動脈瓣患者達到4530萬,市場規模為41億美元。
  • 首個進口經導管主動脈瓣膜在中國上市,愛德華生命科學「踢館」?
    昨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經審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Edwards Lifesciences(愛德華生命科學)生產的創新產品「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註冊。該產品是愛德華生命科學自主研發和生產的SAPIEN 3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包括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經導管主動脈瓣膜輸送系統、導管鞘套件、經股動脈球囊導管和瓣膜預置裝置。瓣膜由牛心包瓣葉、鈷鉻合金瓣架和PET內外裙緣組成。
  • 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成功
    12月9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餘大爺回到協和醫院複查,經查他術後人工瓣功能良好。這意味著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圓滿成功。△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複查餘大爺今年73歲。△主刀醫生尚小珂教授為患者手術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快速決斷,在人工胸外按壓的輔助下,在股動脈開了一個小口,用7秒的時間,將一根很細的導絲送入,這根導絲的前端承載著一個縫著人工瓣膜的支架。隨後,為患者植入人工瓣膜(TAVR)。當植入的瓣膜徐徐展開後,患者的心跳與呼吸最終全部恢復。
  • 「家庭醫生在線」64歲老漢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生命垂危 微創介入...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心臟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病症狀則會來得十分兇險,甚至迅速奪去患者的生命。來自廣西的潘伯就是典型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他發病近兩年,因嚴重的心力衰竭甚至無法平臥。由於病情危重,潘伯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經過中山一院心內科團隊聯合多學科會診,最終為潘伯順利進行了微創手術,挽救了他的生命。
  • 葛均波院士團隊盤點2020年經導管瓣膜治療
    由於新冠疫情,整個世界仿佛被按下慢進鍵,經導管瓣膜治療也不例外。全球範圍內,本年度經導管瓣膜治療進展略顯緩慢,但仍不乏亮點。 但國外指南尚未將TAVI列為外科手術低危患者手術的適應證,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國專家共識(2020更新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TAVI了適應證,根據最新臨床試驗結果,將高齡、外科手術低危險納入相對適應證(圖2)。
  • 浙二團隊用國產經股靜脈二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
    在二尖瓣微創治療領域,浙二團隊進行了大量探索。早在2013年,團隊就完成了浙江省首例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Mitraclip),目前團隊所在心臟中心是全國最大的經導管二尖瓣MitraClip修復術中心。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首例經...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2020-11-27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