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陸慧婧
全球經濟衰退、央行降準降息,國債到期收益率持續下行。「債牛」行情推動之下,債券基金一季度合計吸金超過5000億元,其中,純債基金規模增長近4000億,成為推動債基規模提升的主力品種;二級債基規模增長超過千億,同比增幅近五成。
從基金公司來看,易方達旗下債券基金一季度規模增長超過500億元,平安、南方、博時等3家基金公司也增長了超過300億元。
易方達、平安旗下債基
「吸金」效應明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衰退壓力加大,各國央行紛紛推出逆周期貨幣政策作為經濟下行的對衝手段。中國央行在2月份和3月份分別降息10bp和20bp,年內已累計下調OMO和MLF利率30bp。最近一次政治局會議提出,未來貨幣政策還需要通過降準、降息和再貸款來引導貸款利率下行。
充裕的資金加上債市走強,債券基金一季度開啟瘋狂吸金模式。據天相投顧統計,截至一季度末,債券基金總規模達到4.42萬億,比去年年底增加5331億元,增幅達到13.72%。其中,純債、二級債基規模分別增長3798億和1307億,是細分債券基金品種中增長最多的兩類。
固收投資實力突出的基金公司當仁不讓站上風口,規模大幅攀升。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易方達旗下債券基金一季度規模合計增長547億元,是唯一一家增長超過500億的基金公司;旗下易方達裕祥回報債券基金規模從去年年末的不足50億元飆升至161億元,易方達穩健收益、易方達裕豐回報兩隻基金一季度增長超過70億元。
平安基金的吸金能力也不可小覷,旗下債基一季度合計增長超過400億元,平安如意中短債增長了超過1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兩家基金公司規模增長之路,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易方達旗下二級債基金長期業績不錯,機構投資者比較認同。據了解,易方達一季度主要是靠老基金的持續增長,規模增量主要來自機構資金。」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平安基金則主要布局在中短債及3個月定開債基,這兩類基金也是目前替代銀行理財的主要淨值型產品。
在上海一位債券基金經理看來,平安旗下中短債基金布局較早,有先發優勢,有較長時間的歷史業績積累,和相同類型的短債基金去談機構準入,會有比較大的優勢。
「多數債券基金一季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規模增長,我們公司旗下主投利率債的基金也吸引了不少資金申購。」上述上海債券基金經理說。
二季度資金繼續湧入債券基金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債券市場牛市格局延續,貨幣市場資金面寬鬆,二季度以來仍有不少資金湧入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二季度規模仍在繼續增長,公司旗下債基本月規模比3月份又漲了不少。目前一年期存單收益率僅1.6%,主投存單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非常低,利率債基金收益再差也能達到2%以上,比貨幣基金高出不少。很多機構都將放在貨幣基金上的錢轉移到債券基金上,而且貨幣基金的『資金搬家』遠未結束。」上述上海基金經理透露,目前貨幣基金也有新增資金流入,整體規模並未出現下滑。
一位基金公司固收人士認為,短期資金趨勢不好判斷,但從中長期角度而言,在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包括二級債及偏債混合類在內的債券基金規模仍會大幅上升。
上述基金公司固收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發力布局定開債基金,這類產品的著眼點是替代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會保證公司旗下每個月都有定開債基打開申購。通過鎖定期運作,改變投資者追漲殺跌的習慣,從基金公司角度而言,資金鎖定期明確,也可以更好地安排資金的久期及槓桿配置,更好地把握每個封閉期的收益區間。」
更有不少基金公司債券基金經理反饋,隨著債市收益率持續下行,純債基金配置壓力不斷加大。加上銀行類貨幣理財產品全面轉向淨值化管理,資管機構進入比拼收益率的時代,二級債、偏債混合等包含一定權益資產的產品是未來業務的主要方向。
一位基金公司固收總監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打造相關人才隊伍,固收增強型產品是未來三至五年主要的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