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嗎?
這裡是小老弗看片片。
熟悉小老弗的朋友都知道,小老弗比較喜歡韓國犯罪題材電影,
韓國犯罪題材電影中有一些出自真實案例改編,
比如小老弗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那傢伙的聲音》以及今天小老弗推薦給大家的這部,
並稱為韓國三大未解奇案,之所以未解是因為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破獲。
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
時間就像泥土之上的層層落葉,掩蓋著一段令人無法釋懷的傷痛。
《青蛙少年失蹤事件》,2011年上映,豆瓣評分7.5分。
《青蛙少年失蹤事件》這部電影主要講述韓國的一起兒童被殘害案件,這部《青蛙少年失蹤事件》與《殺人回憶》、《那傢伙的聲音》並稱為「韓國三大未解謎案」。而這起「青蛙少年失蹤案」當屬三起案件中性質最惡劣,影響最大的一件,當時在韓國也引起不小的轟動,據說全國發動了將近32萬的警力,可惜,仍然毫無所獲。這部電影就在20年後的今天為我們重新打開了這本塵封數年的卷宗。
這部電影講述五個無辜孩子的生命,止於那個陽光明媚的季節。我們並沒有從影片裡得到對案發當天情況的過多描述,而是從之後十幾年人們尋求真相的艱辛過程中,才逐漸拼湊出一些零星的碎片。導演用了很多低角度的視角,來拍攝孩子們在山裡中穿行的腳步,或許正是這種局部化的表現手法,才加重了這部電影所透出的寒氣,告訴人們這是一個沒人能說得清的事實:案發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所能看到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在山裡中嬉戲玩耍,發生了一些事情,最後演變成一堆堆白骨和一件件腐爛的衣物,以及十多年來人們對真相不斷的搜尋。當然,世界上總不乏正義人士為那些黎民百姓出頭。黃某,一個大學教授;姜某,一個犯過錯誤的電視節目製片人,組成了一個很奇怪的搭檔,著手對這起案件進行純草根的調查。
但是並不是說他們的執著能帶來好的結局,當我們伴隨著緊張的伴奏,和黃教授一起分析案件,將鍾浩的父親一步步、一秒秒地推理成殺人藏屍案的主謀時,結果卻發現我們大家都錯了,兇手另有其人。而將作為受害者的父母嫁禍為兇手,這種冒險的行為也遭到了所有受害人家屬的不滿,黃某因為一意孤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善意的起點卻導致自己的被動,這本身就讓人很絕望。在觀眾的眼裡,其實黃某的行為完全可以理解,當任何人的思維陷入一個死胡同時,如果發現了哪怕一點點零星的光亮,那麼勢必會設想沿著這條「出路」順理成章的走下去。只是,在那種情況下,那些父母們已經傷不起了。
導演似乎是刻意安排的,在案情有了眉目的時候,往往劇情會急轉直下,將所有人的情緒猛地拖入谷底。無獨有偶,數年後,黃某也因為自身的偏執,使女兒陷入了危險,而且,與「宰牛男」的肉搏完,得到惡狠狠的一句「大叔,你有證據嗎」,同樣也讓姜某陷入了無助和絕望,如今的他變得和當年的黃某一樣,被憤怒衝擊了頭腦,做出了自認為理智的判斷,殊不知,這根本就是他們腦子中的一個假想敵,僅僅憑藉幾個疑點就試圖把嫌疑犯逼成罪犯繩之以法,後果可想而知。
結尾,鍾浩的母親看完孩子的遺骨後,含著淚對姜某哭訴:「即使是聽一句,哪裡有當媽媽的認不出自己孩子聲音的!」隨之,道出了編造謊言希望喚起警方關注的真相。這其中又透露了多少無奈和辛酸,看來,影片不僅對警方的破案能力提出了異議,更是對執法人員的不負責任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起事件其實也是有人禍的因素在裡面的。
根據韓國刑事訴訟法第249條規定,死刑犯的訴訟期限為15年。這起發生在1991年的案件,如今,早已過了這個期限。真相至今沒有大白,罪魁禍首仍然逍遙在法外。這註定不會是一部讓人看完之後感覺暢快淋漓的電影,但是會傳達給我們一個信號,其實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去尊重,而同時,不論我們的命運有多麼不濟,生活總會像鍾浩背後飄揚著的紅色鬥篷一樣,永遠以某種方式繼續著。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以收視率為目標的電視劇製作人(PD),只關心自己節目的收視率,從一開始就與搜索孩子的電視直播節目爭播出時間——他站在監視器後面,對這個大規模的搜索嗤之以鼻,冷漠而嘲弄;四年後,他為了賺取觀眾的眼淚,使自己的節目獲獎而造假,因此被電視公司管理層「流放」到了臥龍山這個「偏遠的」山村,這個悲劇的始發地,進入這些個被他嘲弄的,沒有同情,只有利用價值的悲痛的父母親中間。他不懂為人父母的心,不懂孩子被無緣無故奪去的父母的糾結與痛苦。
但是,他為了自己的仕途又是極其認真的。他要製作一個東山再起的紀錄片——靠找出兇手,靠解開他「能」解開的謎題。於是他發現了男配角,警察與同行都不相信的大學教授黃某。在劇中,黃某的每次出場,一言一行,無不氣質出眾、風度迷人、態度穩重。他引經據典,指出證據,他提出失蹤兒童之一的鐘浩父母為兇手。他向PD,也向所有的觀眾指出鍾浩母親的異常;他與PD去鍾浩家拜訪,認定鍾浩的父親掩藏著什麼秘密。被利慾薰心的PD雖以記者的習慣提出了一點懷疑,但很快就被雄辯的黃某徵服。但其實,在他的物質心中,他應該巴不得鍾浩的父母就是兇手吧!
導演是成功的,他敘述的帶入感很強。看的時候,作為觀眾,我想:是嗎?當時確實應該是有這樣的證據吧?那警察有查過這對有問題的父母嗎?現實中的警察也像電影裡的警察一樣,對這麼明顯的證據視而不見嗎?應該,就是他們吧?!接下來的一幕裡,隆重的,宿命的,又混亂的鏡頭語言下,著裝隆重的黃教授帶著警察與記者團來到了鍾浩家。在黃某的指揮下,工人們一點點粉碎著這對不幸父母的自尊與內心。疑點逐漸排除,篤定的黃教授風度翩翩的外表終於被焦躁所代替,最後,露出了他追求榮譽名聲的偏執真面目。他瘋狂了。
PD看穿了黃,他覺悟了。而黃卻還執迷不悟,導演為他設計的最後的電話,成功的流露出一個小人的可悲。然後,PD離開了。當他觸摸到自己新生女兒的小手時,淚水沾溼了他的眼睛。或許,直到此時,他才終於理解了為人父母的心情,才真正感到了悔恨,對被傷害的鐘浩父母的深深的愧疚。我們都犯了一個名為傲慢的罪。當我與黃某與PD產生共鳴的時候,我就成了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的混蛋。
時間再過去十年,正如現實中故事的發生,孩子們的遺體偶然間被發現。PD趕回了村莊見證此刻。現實到此為止。後面這段我不是很喜歡,但是作為一個電影或許必須有始有終。我覺得對於孩子們,當然仍然不能算是結局;而對於主線,也就是男主角的心理歷程,卻給了一個完結:當女兒失蹤的時候,當PD與觀眾們可能會永遠失去女兒的時候,這個曾經冷漠嘲弄的男人,一定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苦,這不再只是同情,只是愧疚,他彷徨無助的表情與眼神,他找到女兒之後升騰起的憤怒——他已經變成了父母們的一員,他終於算是懂了。
他衝了過去,以受害者父母代言的身份,直面兇手。然而兇手非常強大,你以為一個大男人能夠主持正義了,結果他只不過也是是差點喪命,令人聯想到當年那些孩子的生命如嫩枝般輕易折斷。「你沒有證據,你已經過了訴訟時限。」是的,我認為這兇手的強大,其實是一個隱喻——殘忍的命案卻因為15年的訴說時限已過,殺人犯就能逍遙法外,不是兇手強大!
好了,本期的小老弗看片片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關注小老弗安逸看片不迷路,拜了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