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傳承嘉庚精神及華僑華人參加祖國建設成果展在港開幕

2021-02-09 東南傳媒in香港

10月22日,「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傳承嘉庚精神及華僑華人參加祖國建設成果展在香港舉行開幕儀式。

活動由中國僑聯、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共同主辦,集友銀行承辦,旨在宣傳介紹陳嘉庚愛國愛鄉、實業報國和投身教育的生平事跡,展現廣大華僑華人秉承「嘉庚精神」,在改革開放及新時代發展中作出的重要貢獻,歌頌廣大華僑華人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與祖國榮辱相隨的家國情懷。展覽吸引了眾多香港市民前來參觀,現場氣氛熱烈。

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譚鐵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趙建凱,中央統戰部三局巡視員許光任,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潔,香港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餘國春,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吳換炎,世界「一帶一路」商貿總會創會會長、印尼印中商務理事會總主席林文光,廈門國際銀行總裁章德春,以及集友銀行行政總裁鄭威等出席並主禮。

萬立駿表示,陳嘉庚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此次展覽旨在展示陳嘉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推動嘉庚情、愛國志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在新時代發出愈加熠熠奪目的光輝。新時代的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富有夢想和實幹精神,在祖國新時代建設中,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戰略中建功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才能枝榮,祖國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香港的繁榮穩定是包括700多萬香港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餘國春致辭。

餘國春表示,陳嘉庚雖然身居異鄉,卻時刻心懷家國,用畢生的心血傾資辦學,為祖國培養人才,他不僅大力興辦學校,普及教育,還十分重視師資人才的選擇,致力於提高教育質量,這樣的教育理念具有劃時代的目光和遠見,更對今天身陷暴力漩渦中的香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餘國春希望,通過舉辦這樣一場充滿正能量的展覽,為香港教育事業和年輕一輩的成長發展略盡綿力。

黃強表示,廈門是陳嘉庚故裡,自2014年起,廈門將每年10月定為「嘉庚精神宣傳月」,通過「嘉庚精神宣講團」、交響樂《嘉庚頌》等豐富多彩的傳播載體,用藝術的形式和生動的故事宣傳嘉庚事跡,讓「嘉庚精神」感染和鼓舞社會大眾。嘉庚精神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他相信,通過此次展覽,將助推嘉庚故事、嘉庚精神走進香港、走進東南亞、走向全世界。

謝凌潔貞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就,國際地位舉足輕重。「今日成果來之不易,此次展覽有助於我們回望過去,反思今天,展望將來。在如今這個關鍵的曆史時刻,我們應該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團結一致,化解紛爭,激發香港新活力,做時代見證者。」

世界「一帶一路」商貿總會創會會長、印尼印中商務理事會總主席林文光致辭。

林文光表示,大家應攜手弘揚陳嘉庚的愛國精神,讓嘉庚精神行久致遠,讓香港的教育制度納入正軌,加強國民教育,喚醒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同時,要進一步堅定擁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讓香港市民繼續享有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生活,提升對祖國強盛的自豪感,與全國人民一道同圓共享中國夢。

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中)為陳嘉庚基金聯誼會主要負責人頒發證書。

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向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捐贈500萬港幣。

當天上午,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在香港正式成立,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顧問盧文端擔任首屆主席。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成立旨在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以華人華僑為紐帶,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在全球範圍內延伸公益觸角,擴大公益規模,踐行初心使命。在展覽開幕儀式上,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向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捐贈500萬港幣,目的是為了更廣泛地號召各方力量積極融入、支援和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推動公益事業發展。

此次成果展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即「傳奇人生,矢志報國」「立國之本,國民天職」「誠毅集友,薪火相傳」「嘉庚精神世代傳揚」,共展出逾500張珍貴圖片。

據悉,此次成果展是「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時代」主題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該系列活動還將沿著陳嘉庚工作生活過的城市繼續開展,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

東南傳媒,2019精彩不斷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傳承嘉庚精神及華僑華人參加祖國建設成果展在港開幕
    10月22日下午,「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時代」主題系列活動香港站之「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傳承嘉庚精神及華僑華人參加祖國建設成果展」在維港文化匯
  • 臺灣要搞一場「去華僑化」風暴? 獨家
    臺灣綠營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提出以「臺僑」取代「華僑」,指出僑委會應服務「臺僑」而非「華僑」,掀起一股「去華僑化」的風暴,不少海外華社批評這種將臺灣與華僑切割的思維。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指華僑是臺灣重要戰略資源。蔡英文強調重視僑生資源。超過半世紀以來,海外華人與臺灣關係密切,也是重要支持力量,大批僑生和海外華人在臺灣作出貢獻,為臺灣增光。
  • 華僑大學2018年澳門招生簡章
    四、入學方式:(一)華僑大學、暨南大學聯合招收港澳臺、海外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學生入學考試(簡稱「兩校聯招」)凡參加每年華僑大學、暨南大學聯合招收港澳臺、海外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學生入學考試,有志願報讀我校的學生,我校將根據其考試成績,參考中學階段的成績、操行評定、健康等情況
  • 博士論文:《「客家」過程:在地與跨國視野下的沙巴》
    《華僑日報》2008年7月16日。2008d〈劉德甲:認為難讀•不報考華文學生日增〉。《星洲日報》2008年5月10日。2009a〈仍派不諳華文老師華小執教 沙華小工委會表不滿〉。《華僑日報》2009年1月7日。2009b〈全球客家總執行長黃石華稱譽沙巴為海外客家精神王國首都〉。《華僑日報》2009年8月8日。2009c〈張玉揚籲保佛華社同努力為保中增添學生來源〉。
  • 視頻新聞 | 2018年日本東京「孝親報恩祭祖大典」 新聞報導
    上午九點鐘,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名譽會長顏安致辭時表示,用祭祖的方式來傳承同根共祖的理念,以促進民族認同與團結,與世界各國人民親善和諧,互聯互通,共同為世界和平而竭盡全力。▲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名譽會長顏安致辭。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致辭時表示,祭祖用以敬仰、緬懷祖先,這非常重要。鳩山先生還分享自己學習《論語》的心得:《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恕」。
  • 【綜合新聞(5大看點)】「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會昨舉行 青年分享體會
    「這裡很多消費者還不太了解老年生活的樣貌和需求,因此,我們在行銷上的一部分挑戰,已不只是要告訴消費者我們的故事,也要教育這個市場何謂高品質老年生活的價值。」看點3:「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會昨舉行 青年分享體會
  • 黃宗鼎:「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遷徙者的複雜鄉愁
    ▋船民潮以前,越南華人的「祖國」關係 近代以前寓居越南的華人,有的稱「明鄉」(明香),有的叫唐人或清人。他們孤身在外,透過「虛擬血親」的會館來尋求慰藉,但在天朝眼中,他們是棄祖宗廬墓於不顧的奸民。19世紀中葉以後,受西方護僑概念影響,以及來自於革命、抗戰的現實需求,中國政府方才逐步將華僑視為國家資產。
  • 藝●見香港——華僑大學香港學生作品展和優秀空間展區
    11月5日-15日,「藝●見香港」大型綜合文化展還剩最後2天還沒來參觀的小夥伴們,怎麼能錯失這麼好了解香港文化的機會呢?~~~以下是優秀空間展區的介紹~~~同時間,領SHOW天地優秀空間將呈現香港藝術展。由靳埭強博士、黃炳培(又一山人)、陳幼堅、韓秉華、劉小康、蔡楚堅及區德誠等七位香港的頂級設計師攜手合作,呈獻「帶回家-香港文化、藝術與設計故事」博物館紀念品系列。靳埭強,平面設計界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曾獲得300多個設計獎項,大多為國際設計界一流獎項。
  • 招生簡章 | 華僑大學2021年面向臺灣地區本科招生簡章
    1、兩校聯招:華僑大學、暨南大學聯合招收港澳臺、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學生考試。凡有志願報讀我校的學生,我校將根據考試成績,並參考中學階段的成績、操行評定、健康等情況,擇優錄取入讀本科、預科。報名方式:所有考生的報名均採用網上報名和確認的方式進行, https://lxlz.jnu.edu.cn考試時間:2021年5月15日—5月16日,設有香港、澳門、廣州、廈門四個考場報名費:人民幣500元2、全國聯招: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
  • 祖國,父國,母國
    因此,讓我們先來問一個起源的問題:國家(country)是什麼性別?德國人稱父國(fatherland),印度與其他許多國家則稱為母國(motherland),中國人稱祖國,先人之國謂祖國(ancestor’s land)。字面上看來,祖國就是祖先住過的地方,然而人都是暫居於世界,家國相對於恆久都是中繼居所而已。
  • 新書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1914-1941)》
    「中國」想像(1914-1941)郭慧英 著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2021-02「中華民族」屬近代所建構的概念,於近世之中,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對此一概念的理解有何差異?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之政情﹑新加坡與香港的英殖管治﹑日本作為後起帝國在南洋的勢力擴張﹑移居海外的華南地方族群對其廣東與福建等不同僑鄉各異的關心之情﹑海外華商受全球經濟大蕭條影響的商業利益計算,都是形塑「中國」想像的各種不同力量。為此,在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之間,中國民族主義精神有不同演繹。換言之,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並沒有自動消弭各語言群之間的鴻溝與差異,自動統合各僑鄉聯帶的國家認同。
  • 傳承創新 | 中華商務四十周年慶典暨《傳承與創新》新書發佈儀式在港舉行
    未來,中華商務將繼續以傳承和創新的精神走下去,真正實現工業4.0和智能製造,為文化及創意產業創造價值和做出貢獻。」《傳承與創新》成書背後的故事今天活動的主角——《傳承與創新》一書,正是記載並回顧了40年乃至一個世紀以來中華商務的發展歷程,可以說,中華商務是在植根香港深耕香港中得以孕育,在祖國改革開放大潮中浴火重生,在如火如荼的經濟建設中發展成長,在面向世界的國際視野中壯大實力的。發佈儀式上,中華商務前董事總經理羅志雄為大家介紹了成書背後的故事,帶領大家一同追憶過往,展望今朝!
  • 大灣區時報 |「一帶一路」華商峰會啟幕 超20億項目落地四川
    華僑華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希望各位華商朋友能夠以此次峰會為契機,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助力「一帶一路」實現高品質發展。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在資金、人才、技術、文化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是四川聯繫世界的重要紐帶,是促進四川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1914-1941)》出版
    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之政情﹑新加坡與香港的英殖管治﹑日本作為後起帝國在南洋的勢力擴張﹑移居海外的華南地方族群對其廣東與福建等不同僑鄉各異的關心之情﹑海外華商受全球經濟大蕭條影響的商業利益計算,都是形塑「中國」想像的各種不同力量。為此,在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之間,中國民族主義精神有不同演繹。
  • 金鈴:人間有愛 鄂港情深 同心戰「疫」共克時艱
    在疫情面前,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體現大愛無私奉獻,展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中華一家親的大愛精神!作為湖北省政協十二屆香港委員的金鈴,在疫情面前,慷慨解囊,全情投入,不僅自已積極參與支援,更努力帶動身邊各界愛心人士,踴躍發動眾人捐資籌物,為千裡之外的家鄉送上溫暖,協同抗「疫」,充分體現鄂港兩地的深厚情誼,更體現了一個港區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心和大愛精神!
  • 評論│寧可「商人無祖國」,切勿「祖國無商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在美國投資百億美元,此一大手筆投資無法落腳臺灣,讓不少國人感到遺憾,也引起一波「商人無祖國」的爭論。郭臺銘在答覆媒體訪問時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但他也說「政治要為經濟服務」,更強調:「不要忘了我在哪裡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