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AEW的《ALL OUT》完美落下帷幕,大賽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劇情實屬不少。據外媒以及網友的反應,這場大賽的感覺不約而同「暴力、血腥、激情」,的確,退一萬步講,跟WWE的比賽相較而言的話,差不多就是這樣。
例如,馬特·哈迪被從15英尺的飛衝肩而下,頭部重撞水泥地,雖然裁判愛德華茲示意敲鈴比賽結束,但馬特還是很快起身繼續比賽!
就在此事件後,大批的媒體出面批評AEW這種「不設限制」的死亡打法,以及保護措施的缺失。而且在託尼·可汗表示馬特並無大礙時,馬特的妻子站出來,強勢說明馬特現在情況很嚴重,腦震蕩的概率100%。
在現今疫情恐怖的困擾之下,兩大摔角聯盟仍能表演出如此非凡的比賽,與每一位的摔角手以及工作人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要單拿WWE《夏季狂潮》與AEW《ALL OUT》進行對比呢?註:僅代表個人觀點
1、夏季狂潮:每場比賽都很重要
顯然,兩個節目都通過比賽個數來堆疊自己的精彩度。但是,給我的感覺,似乎《夏季狂潮》的比賽卡,從墊場賽到主戰賽的差距顯得不是很遙遠,而且每場比賽都始終有劇情的融會貫通。
而AEW的某幾場比賽與羊拔兄弟以及賭場大戰,顯得就跟小兒科似的,差距拉得太大,以至於有點遠離PPV賽事稱號的概念。畢竟,PPV嘛,搬上檯面的比賽就勢必要有重要性。
2、《ALL OUT》:大賽冠軍
由《夏季狂潮》邪神與黑羊的比拼,或是蘭迪與德魯的抗衡,兩場WWE最高榮耀爭奪賽,呈現給大家的感覺,強度就很拉跨,冠軍易手的很輕鬆,太過於劇情安排.
而AEW《ALL OUT》比賽中,院長與MJF的比賽帶來的震撼,明顯不是WWE哪場比賽能媲美的。當然不是說比賽越暴力才會越精彩,關鍵還是選手的入戲程度。
3、《夏季狂潮》:效果更好
這裡的「效果」,廣義上即是講的「劇情」。WWE在劇情方面,將時間安排的剛剛好,劇情的衝突以及爆發點,恰好在《夏季狂潮》完美展現。
雖然AEW也在比賽中,嵌入了電影版比賽(牙齒與釘子賽),但給人的感覺卻有些差強人意,在賽前根本沒有太多的細節分享。
直到賽後,可汗才在AEW Unrestricted的特別節目中發表了講話,說選手在牙醫辦公室對決。用相關工具攻擊對方。
4、《ALL OUT》:更好的雙打賽
說起雙打,這就是AEW一開始建立時的重心。相信大家也能感覺出來,WWE對雙打組合的上心程度,遠遠低於摔迷們所期望的水平線。
5、《夏季狂潮》:多米尼克令人印象深刻
無論這場比賽的結局如何,從頭到尾都顯示了WWE對於多米尼克的看重。首次加入WWE,就能同第一反派展開劇情較量,同臺競爭,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
雖然,多米尼克的摔角技巧比起老手來,顯得較為生疏,但他當晚的認真、努力,必然是本次賽事的亮點之一。
6、《ALL OUT》:更多娛樂
PPV中總是有許多重要嚴肅的時刻,所以能找到略微「娛樂」 的G點並不是很容易的。而此次的AEW大賽就將「酒池大戰」搬到了PPV大賽,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大大提升了觀眾們的好奇以及好感度。
反觀WWE,在《夏季狂潮》上並沒有太吸睛的比賽情景安排。
7、《夏季狂潮》:馬特·哈迪事件
馬特很不幸在比賽中受傷,而且在馬特受傷後,也確實改變了整個的演出氣氛。比賽的繼續進行,引起了大批粉絲的憤怒及失望。
正如開篇所提,粉絲們在此時更期望看到公司為員工的著想,替員工的擔憂。
8、《ALL OUT》:前WWE選手的亮相
前WWE明星「空軍一號」埃文·伯恩的亮相,大概率上會為AEW再吸引一波粉絲,畢竟與WWE的七年磨合經歷擺在那裡。
9、《夏季狂潮》:結局更強
今年的《夏季狂潮》最最最精彩的不是比賽的質量、選手的技巧表演咋樣,而是它的結局(羅曼·雷恩斯的回歸)。可是事實,羅曼回歸後,SmackDown 的收視率不增反降。羅曼於8月24日回歸,28日回歸首次露臉SmackDown節目。
可在羅曼回歸前,SmackDown8月21日的平均收視率在219.8萬;8月28日在214.4萬;9月5日的收視中平均吸引了206.6萬觀眾。第一個小時吸引了201.8萬觀眾,第二個小時吸引了211.3萬觀眾。
反觀AEW,恰恰缺少這樣令人回味、思考的結尾。
10、《ALL OUT》:更強的比賽
這兩大賽事都以自己幾場的主戰賽為特色。但總體來講,給我的感覺,還是AEW的比賽質量略高,打鬥視覺更有衝擊性。
另外,近期,外媒曾對WWE的《摔角狂熱》與AEW的《Double or Nothing》進行網絡評比,結果如下圖(總投票數大約在6000左右)。
倘若大家對此兩場大賽有何自己的個人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哦,咱們一起討論!
關注摔哥
老摔迷都關注了
眾多摔角巨星助戰!快來開戰!
點閱讀原文,免下載,直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