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安全 疫期我國糧食供應充足有序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築牢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安全

  疫期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供應充足有序

  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我國僅大豆等個別農作物品類存在進口依賴,目前部分國家採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只是短期行為,不會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疫情防控期間,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是構建「三道防線」: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布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黃玉敏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4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關於2020年度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強調,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頻頻作出指示,例如,「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

  我國作為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始終採取多項措施牢牢掌握糧食生產供應的主動權,確保糧食安全無虞。

  糧食安全多重保障

  產量走高庫存充足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據魏百剛介紹,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淨進口1468萬噸,相當於不到300億斤,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家採取了超常規措施來穩住糧食生產,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

  潘文博介紹稱:一是春耕生產的關鍵節點,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及時下發了《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分區分級恢復農業生產秩序,確保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穩住春播糧食麵積。二是把穩定糧食麵積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全年糧食麵積的穩定。三是在農民選種備肥的關鍵時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比如,東北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穀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保障體系有支撐,我們構建了「三道防線」。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布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家。

  據王宏介紹,市場波動有監測,我國建立起兩級監測體系,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覆蓋了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應對變化有預案,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的糧食應急預案體系。保供穩市有責任,我國已建立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表示,我國糧食庫存主要分三大類,即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企業商品庫存。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存糧,這部分通常不統計在庫存範圍內。

  秦玉雲介紹稱,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我們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地方儲備糧就是按照能夠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平衡區4.5個月市場供應量建立的。政策性庫存是國家實行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形成的庫存,這部分庫存數量相當可觀,常年在市場公開拍賣。企業商品庫存是指企業為了經營周轉需要建立的自有庫存。目前入統企業有4萬多家,這部分庫存規模數量也不小。近年來,糧食庫存總量持續高位運行,目前稻穀、小麥的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糧,也就是麵粉、大米,市場供應能力都在30天以上。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收購期結束,中儲糧集團公司累計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220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5萬噸。

  中儲糧集團方面稱,目前,中儲糧集團公司管理的中央事權糧食庫存充足,特別是近些年通過執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使得國家在常規的中央儲備糧之外,還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政策性糧食庫存,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國際疫情影響有限

  夏糧收購積極推進

  隨著復工復產全面開展,我國農業生產、農產品供應勢頭越來越好。

  4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工作情況。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陳萍表示,農產品分品種看,豬肉價格持續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國豬肉批發的周均價每公斤46.28元,連續7周下跌。牛羊肉、禽肉和雞蛋的價格偏弱運行,蔬菜、水果價格季節性波動,低於去年同期。水產品交易量回升,價格回落。從後期的走勢看,糧食庫存充足,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家禽生產形勢好轉,應急蔬菜上市量增加,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從夏糧情況看,目前西南地區小麥已經在灌漿成熟,增產趨勢明顯;江淮、黃淮地區小麥正在孕穗抽穗,長勢也總體好於上年,奪取豐收有基礎、有希望。從春播情況來看,春播的糧食麵積是全年面積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麵積的意向是一個增加的態勢,特別是早稻面積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甲雲表示,國內外的生產實踐證明,保護性耕作是一項能夠實現作物穩產豐產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今年啟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引導,加快在東北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力爭到2025年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適宜區域面積的70%,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升耕地地力,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表示,豆粕作為大宗飼料原料,主要用進口大豆壓榨生產。根據4月14日海關總署介紹的一季度進口數據,一季度大豆進口1779萬噸,同比增長6.4%。農業農村部對於豆粕的生產也進行了一季度全面的監測,產量是1463萬噸,同比增長4%。工業飼料一季度是5282萬噸,同比增長了1.7%,再加上養殖場自配料,一共用到豆粕1456萬噸。一季度的豆粕供需總體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我國僅大豆等個別農作物品類存在進口依賴,目前部分國家採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只是短期行為,不會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浙江省溫州市沃爾瑪平陽銀泰分店經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疫情防控期間,該超市並未出現居民大規模囤糧、囤油等現象,並且當地米麵糧油供應一直很充足。

  據了解,3月初,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組織各地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落實各項防災減災的關鍵措施,奪取夏糧的首戰告捷。

  秦玉雲表示,目前小麥政策性庫存處於歷史高位,主產區普遍高裝滿儲,夏糧收購面臨一定的倉容壓力。將督促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督促中儲糧集團公司認真落實政策執行主體責任,統籌抓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同時,還將多措並舉,加快庫存消化,及時騰倉並庫,增加儲糧設施,積極化解收儲倉容矛盾,確保夏糧收購順利進行。

  「往年國家都會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性庫存不斷創新高。再加上今年中央特別提出了『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要求,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有力落實下,今年夏糧一定會大豐收。現在主要擔心的是庫存消化問題,需要加緊騰倉並庫,確保有足夠的倉庫可以收容夏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耕地紅線不容觸碰

  依法打擊嚴格保護

  疫情防控期間,我國糧食安全始終有保障,與這些年來一直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有密切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佔補平衡,規範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據了解,早在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2017年,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億畝、18.25億畝以上。

  今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檢察機關開展涉農檢察工作的主要情況,發布第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進一步確立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原來的「基本農田」修改為「永久基本農田」,增加「永久」二字,凸顯了國家最嚴格保護的法律態度。

  3月3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公告,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修訂草案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耕地保護制度寫入條例。一是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二是明確耕地保護責任主體。

  「如果任由非法佔用農用地,就必然導致農用地特別是耕地資源銳減,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還損害農民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危及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必須依法予以嚴懲。」苗生明說。

  為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除了嚴格保護耕地之外,對於現有土地資源也須充分開發利用。

  魏百剛表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建設好10.5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快建設「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到今年將建到8億畝。

  為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增加「紅線」外耕種面積,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發展耐鹽鹼水稻方案。

  4月14日,在海南三亞參加國家耐鹽鹼水稻創新中心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期間,袁隆平表示:「通過雜種優勢利用、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結合,我對實現耐鹽鹼水稻新品種的重大突破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不斷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在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農業基礎非常薄弱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成功實現了穀物供應基本自給,居民健康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糧食安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明確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 我國糧食供應充足 消費者超用量囤糧沒有必要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嚴峻時刻,有一些人對中國的糧食安全產生了擔心。為此,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組織業內專家進行了反覆比較和認真研判,一致認為,我國糧食供應充足,消費者超用量囤糧完全沒有必要。  目前糧食庫存充足  我國糧食庫存分為儲備庫存和商品庫存兩大部分。儲備庫存又分為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兩類。
  • ...江糧集團新幹公司黨總支強化黨建力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市場供應
    築牢堅強堡壘 守護糧食安全 ——江糧集團新幹公司黨總支強化黨建力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市場供應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江糧集團新幹公司黨總支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響應號召,黨員領導幹部提前謀劃、靠前指揮、帶頭落實,動員組織廣大幹部職工全力以赴投身抗疫保供維穩戰役
  • 實力與責任兼顧,思念食品入選政府糧食安全應急體系
    ​近期,根據《鄭州市糧食安全應急網點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和《鄭州市糧食安全應急網點實施方案》要求,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被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確定為糧食安全應急加工、應急配送企業。目前,鄭州市應急儲備、應急加工、應急配送企業和327家應急網點已全部建設完畢,在全市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糧食安全應急體系,實現了糧食應急供應「上下貫通、覆蓋全域」。成立於1997年的思念食品,是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領軍企業,年生產能力超過70萬噸,主要產品市佔率高達三成。自疫情發生以來,思念食品嚴格履行「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三保行動」。
  •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代表張忠軍:我國糧食庫存和供應充足
    對此,張忠軍表示,市民完全沒有必要囤糧、搶糧,更沒有必要恐慌,因為無論是從庫存,還是供應角度,我國糧食的產量都能滿足國內人民群眾的糧食需求。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約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
  •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築牢經濟社會大局基礎
    央視網消息: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也是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這樣的一份成績碩果纍纍,也來之不易。
  • 重磅:人民日報再次強調糧食安全!
    總的來說,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 太史雪面業公司:抗疫不誤生產忙 全力保障糧食市場供應
    近日,在市糧食局的指導下,市太史雪面業有限責任公司嚴格疫情防控工作,抗疫不誤生產忙,組織100名工人到崗到位,開始復工復產,積極投入到麵粉生產之中,切實保障全市人民糧食供應。市政府相關部門驗收後於2月4日同意復工,在復工時,市政府撥付700萬元周轉金,用於充實糧油商品庫存,保證疫情期間糧食市場供應。」
  • 吉林省糧儲局:糧食儲備充足,足夠全省人民吃一年
    據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消息,目前我省糧食庫存充足,倉儲運輸體系完備,完全能夠滿足省內口糧需求,也能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我省作為糧食主要產區,糧食儲備充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處處長王濤說:「足夠全省人民吃一年的。」而在糧食的進口方面,主要屬於口味調劑,雖然一些國家限制大米等出口,對我省供需基本沒有影響。
  • 地方黨政同責扛起糧食安全重任
    從「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到書記、省長共同把糧食安全的責任扛在肩上,這有利於把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真正落到實處,持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要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切實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糧食安全意識。
  • 衡陽成立糧食集團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詳細內容 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而今天成立的衡陽糧食集團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的衡陽舉措。今後,「米、面、油」等一系列「衡糧」國字號品牌不僅能築牢我市乃至全省的糧食安全基石,還將帶動衡陽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糧食行業龍頭企業。
  • 解讀|全球疫情下的中國糧食保障:產量豐庫存足,不必囤積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從前段時間我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當下全球疫情蔓延,公眾對糧食保障的高度關注,始終貫穿其中。自3月下旬開始,面對疫情危機,越南、柬埔寨、俄羅斯等多個稻米、小麥出口國,陸續宣布限制糧食出口,世界多地湧現民眾搶購囤糧、商超貨架掃空的場景。
  • 中儲糧鄧亦武: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
    另一方面,我國農業基礎還不穩固,糧食供求處於緊平衡狀態,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糧食市場穩定運行面臨長期挑戰。我們要準確認識決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看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複雜現象下的本質,將糧食安全問題看得更深一點、遠一點,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切實掌握糧食安全戰略主動權。 二是充分認識糧食安全工作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建設高質量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貴:堅決扛穩保障糧食安全的...
    「三湘糧倉」,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努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全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環洞庭湖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持續深化「政府引導+行業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模式,著力放大「洞庭香米」「湖南菜籽油」等省級公用品牌和「湖南好糧油」團體標準的引領效應,建立標識醒目、特徵明顯、標準嚴謹、管控有效、市場認同的具有鮮明湖湘特色的湖南好糧油品牌體系,全面提高湖南糧油整體競爭力。 突出人才興糧,築牢行業轉型升級人才支撐。
  •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美國對我國全面打壓阻遏、國內玉米小麥價格上揚、夏糧收購進度偏慢,再加上個別人誤讀制止餐飲浪費,社會各界對糧食安全問題格外關注。那麼,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如何,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
  • 端牢中國飯碗 你我齊行動 ——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大背景下,我國始終保持社會秩序穩定有序,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穩定供給功不可沒,也讓民眾切身體會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廣東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意義尤為重大。 廣東糧食自給率在21-25%之間。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糧食消費量將不斷增加,廣東城鄉居民對糧食消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任務將越來越繁重。
  • 唐仁健:解決種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摘要:近日,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中國農科院調研時強調,要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基礎支撐。   近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位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來抓,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
  • 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
    受新冠肺炎疫情、蝗蟲災害等因素疊加影響,今年的全球糧食市場面臨嚴峻考驗,如此環境下,我國的糧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經濟日報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農業連年豐收,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有底氣保障糧食供給,並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發揮基礎性作用。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目前全球糧食供應情況如何?據統計,當前世界糧食供給較為充足,2019至2020年度世界糧食(不包含大豆)供給量為34.7億噸,總需求量為26.7億噸,期末庫存近8億噸,庫存消費比近30%,因此從全球供應總量來看,不存在短缺問題。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負責人:庫存稻麥可供全國吃一年以上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國糧食庫存充裕,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可供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 記者在各地採訪中看到,各地糧庫充盈。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