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年輕就是資本。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年輕人擁有更大優勢。年輕的人可以更早積累經驗,早日成功;年輕的人精力充沛,可以更好地迎接各種挑戰;年輕的人更有激情和想法,更容易創新;單位會給年輕人充分的發展空間,更有發展;年輕的人擁有無限可能,隨時爆發新能量。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信息:15歲王文迪成為大一新生,成為學校裡最小的學生。王文迪自述:自己心智比較成熟,4歲就讀一年級,跟身邊的人沒有太大差距。自己沒有多優秀,但也算可以,從小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自認為如果自己有能力去勝任一件事,年齡大小不重要,15歲對自己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王文迪認為18周歲畢業對自己來說比較方便,找工作時,比別人年輕,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年齡小,自己很可能繼續讀書。確實,即使王文迪繼續讀研究生,畢業的年齡也比別人小,這絕對是一大優勢。而年齡小就能進入大學,心態各方面都很健康,說明王文迪肯定有過人之處,相信畢業後的王文迪前途會很好。
我一直感覺,我國的大學生畢業後年齡過大,學習時間太長。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資質早入學,早畢業就應該爭取。早走入社會,就能早積累經驗,早日走向成功,也能早日結婚生子,早日完成人生大事,更多地享受美好人生。無奈,這是靠天資,不得不說有的人就是天資聰明。
我和哥哥、我的兒子和侄子都是普通人,智力都一般,因此我們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前走,而且走得艱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自從侄女出生以後,讓我看到了希望。侄女9月的時候會說話,而且記憶力非常好,一年見我一兩次都能清晰地記住我,下次再見的時候,能主動喊出姑姑。
1歲多的時候,侄女能夠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自己跟著學習機學會很多英文、古詩、簡單的算術。我們沒有刻意培養,只是給孩子買了一個小玩具,在孩子纏人的時候,扔給她打發時間,但孩子卻通過學習機,學會了很多知識。給她講過的書,一遍她就能記住所有內容,然後自己指著圖畫說出內容,幾乎無誤。
我經常跟嫂子說:侄女是三個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孩子,得好好培養,沒準家裡出一個人才。全家人都認為侄女很聰明,到三歲的時候,侄女跟著視頻學習了一年級的內容,而且學得特別好。我上次回家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又增強了,能夠很準確地運用一些語法,比如把字句、被字句、排比句等。
其實,我很早就有意識培養侄女,我給她買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書、手工、貼紙、拼圖等,每一項孩子完成得都很出色。侄女在兩歲多的時候上了幼兒園,上的是小班,但她會的東西比大班的小朋友還要多,掌握得還要好。到了三歲的時候,她已經達到甚至超過1年級水平。
我實在忍不住,找嫂子談了一次:我建議嫂子讓孩子5周歲上一年級,比別的孩子早入學兩年,孩子完全沒有問題。但嫂子一下否定了我的想法說:現在學校規定不允許提前入學,即使提前入學也辦不了學籍。我趕緊說:那咱們讓侄女跳級,早畢業幾年,早就業幾年,早積累經驗,早成功,早結婚生子。
但嫂子的觀點是:想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只想讓她跟同齡人一起長大,不想拔苗助長。既然嫂子已經決定,我也沒有多說,沒有關係,大不了侄女晚畢業幾年,仍然是我們的小才女。嫂子雖然這樣說,但加大了對侄女的培養,給孩子購買了有趣的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圖畫課,孩子很喜歡這些課程,學得津津有味。我想侄女在嫂子的培養下,在同齡人中也會發光發彩。
過度拔苗助長確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讓我想起網上熱議的河南商丘女孩張易文。張易文擁有與同齡人迥異的人生:從未接受學校教育,4歲起在父親張亞東開辦的私塾裡讀書。2016年首次參加高考,總分172分;復讀一年後;2017年以352分的成績,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
13歲畢業後,張易文在父親張亞東的私塾做助理,待遇是底薪2000,管吃住,工作積極有獎勵,工作失誤或者不積極,要扣錢。父親張亞東稱:在私塾當助教,既等於走入社會了,要接觸外面的家長、學生,也等於沒有離開家庭。這位父親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備受煎熬。
9歲上大學,13歲當助教,本應該玩樂的年紀,卻幹著相反的事。張易文的弟弟說,姐姐的心理已經有了問題。拿腳趾頭想一想,孩子的心理都會出問題。什麼年齡就應該讓孩子幹什麼年齡的事,如果孩子天資聰明,可以提前一兩年上學,但不能過度拔高,否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王文迪15歲成為大一新生,絲毫沒有違和感,反而感到這是一種優勢。王文迪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朝陽的女孩,她比別人也就早上學兩三年,仍然在同齡的隊伍中,快樂、健康地成長。而反觀張易文,9歲上大學,跟一群成年人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學習也很吃力。13歲過早踏入社會,過早負累。
王文迪的父母只是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順勢推了一把,讓孩子自然發展。而張易文的父母直接把孩子吊了起來,孩子稚嫩的身軀怎能承受?希望張易文的父母能夠醒悟,讓孩子返回校園,一切從頭開始,跟同齡人一起成長。張易文不是一個天才,只不過父母拔得太狠,相信孩子回歸校園會健康成長起來。
看了15歲王文迪成為大一新生的信息,確實讓我產生催促侄女早上學的想法,也付諸了行動。在被嫂子否定後,讓我聯想到張易文的成長,我想明白了,心急也不能吃熱豆腐,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如果孩子成績特別出色,可以提前考大學,但不能過度拔高。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還孩子自然成長的機會。
朋友們,對於王文迪和張易文早入大學,您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