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hm Youngmisuk,ESPN 撰稿人。編譯/萬欣,ESPN 高級編輯)
從西海岸到最南方,從東海岸到中西部,傑森-特裡(Jason Terry)的籃球足跡遍及全美國。在其長達 18 年的NBA職業生涯中,六年前的一幕讓他難以忘懷。
當時,特裡還在上六年級的女兒正在為一場比賽熱身,特裡看到一對亞裔母女也在場上苦練。她們訓練的內容讓特裡瞠目結舌,各種高難度投籃和基本功訓練。特裡一下子就被那女孩紮實的基本功和專注的精神所吸引。特裡走上前詢問她們從哪裡來?今年多大?怎麼練的籃球?
當他得知女孩才上六年級時,不禁感嘆,這些訓練內容可是屬於 NBA 級別的。「她的投籃方式,」這位 NBA 史上排名第三位的三分球手感嘆,「我從未見過。」
仇莉莉(Natalie Chou)確實與眾不同,現在這位身高 1 米 83 的前美國麥當勞高中全明星女籃選手,已經成為了全美排名第四的貝勒大學女籃的大一新生。
騰訊-ESPN專訪「女版林書豪」仇莉莉
頂尖學校的亞裔籃球手是如此之少,以至於一些華人媒體稱她是「女版的林書豪」。這個外號更多反映出她的族裔背景,而非她的球風,但仇莉莉喜歡這個叫法。
和林書豪一樣,這位貝勒一年級新生希望成為亞裔的榜樣,並激勵新一代的年輕亞洲女性打籃球。「我希望她會有自己的外號和風格,」特裡說,「她的球風不像林書豪那樣華麗,她基本功紮實,球風簡樸,而且還在繼續變得更好。」特裡堅信仇莉莉會打出名堂,「我不知道 WNBA 有多少亞裔,但她會在貝勒打出自己的天下。」
仇莉莉的母親李荃麗曾經是中國國家隊的隊員,在母親的嚴格督導和特裡的栽培下,仇莉莉成為全國最好的高中選手,並被貝勒大學招募。
本賽季貝勒大學的前九場比賽,仇莉莉正在適應,平均每場上陣 12.1 分鐘,得到 3.4 分,三分球 14 投 4 中。貝勒大學上賽季 36 勝 2 負,去年的四位先發球員均返校歸隊。這讓主教練吉姆-穆爾奇(Kim Mulkey)有足夠的耐心培養像仇莉莉和勞倫-考克斯(Lauren Cox)、卡爾文-蘭德姆(Calveion 「Juicy」 Landrum)這樣的新秀。
仇莉莉在達拉斯的 Plano West 高中的最後一年中,場均可以拿到 24 分和 7 個籃板,並和考克斯一起在 2014 年幫助美國 17 歲以下國家隊贏得國際籃聯冠軍賽金牌。這引起了林書豪的關注,「我覺得對亞裔而言,我一定會支持這樣的故事和經歷,她的故事更能打破外人的成見,這就是我支持她的原因。」
美國夢
坐在貝勒大學的休息室裡,李荃麗正陪著自己的女兒接受中文採訪,仇莉莉的中文被她的姐姐仇夢婷嘲笑為「洋涇濱中文」。
李荃麗的眼睛溼潤了,聲音顫抖了。她怎麼都不會想到有這麼一天,自己的女兒會為全美最好的籃球校隊之一效力。像大多數亞裔第一代移民父母一樣,李荃麗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嚴格,嚴格的訓練和要求無數次把仇莉莉逼哭。
「太多次了」特裡笑著說,仇莉莉在他執教的「女噴氣機隊」效力三年,「她有的時候表現不佳,沒投進幾個球,或者有幾次失誤,沒達到她母親的要求。而中場休息和母親對話後,她會紅著眼圈回到場上,打出一個出色的下半場。但她們之間保持著很好的母女和師生關係,她很崇拜自己的母親。」
但這次,輪到李荃麗紅著眼圈向我們講述她們的故事。從北京到貝勒大學,20 年來為子女做出的犧牲終於得到了回報。「我想說,這是我們的機會,我很高興,也很幸運。如果要想成功和實現夢想,這裡是實現之地。我們有很多的犧牲,但一切都值得。」
李荃麗 12 歲時離家加入一支中國籃球俱樂部。手長腳長的她當年被一名國家隊成員發現,問她願不願意到北京打籃球。 12、3 歲的她靠打球賺來的工資不高,但還是比在家鄉工廠工作的母親要掙得多。9年後,李荃麗放棄籃球,專注於學業。
她之後結婚,並隨著丈夫 Joseph Chou 來到美國德州拉馬爾大學留學。陌生的地方和不熟悉的語言,李荃麗花了很長時間調整。「那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她說,「我並沒有準備好,在中國,有時候覺得是有些特權的,大家高看你、尊敬你。但來到這裡,沒人認識你,你得從頭開始,雖然能應付,但有時候也會迷失自己。」
所以李荃麗開始做她擅長的事,打籃球和努力工作。她會到大學的球館找人打球,很快,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們都會問這個會打籃球的中國女孩是誰。校隊女籃教練甚至找到她,問她要不要加入校隊。
李荃麗禮貌地婉拒了加入校隊的機會,但她卻因此發現了適應新環境的辦法和手段——籃球。籃球是她和美國人交流最有效的溝通手段。逐漸,她成為了一名籃球教練,並像大部分第一代亞裔移民一樣,嚴格要求她最鍾愛的學生——兩個女兒。
婷婷 7 歲開始打籃球,莉莉跟著媽媽和姐姐去幾乎所有的籃球課,耳聞目染,5 歲就可以熟練地胯下運球。「我教過很多孩子」,李荃麗回憶道,「你能看到誰有天賦誰沒有,而我看到莉莉就知道,我需要好好教她。」
和丈夫分居後,李荃麗更加努力地要求兩個女兒。其他的中國和亞洲小孩不打籃球,她卻堅持讓兩個女兒打好籃球,以此來證明「我們是亞裔,中國小孩也能打好籃球」。
仇麗麗與母親李荃麗
她下定決心改變外人的觀點,她要證明自己是最好的技術教練,而她的女兒們能和任何人在籃球場上較量。
大女兒仇夢婷說:「虎媽這個詞適合她,她對我的學業和莉莉的籃球都有很高很高的期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是第一代移民,媽媽來美國的時候身無分文,只有努力工作、永不放棄。」
「對非亞裔來說,虎媽的方式方法難以理解,」仇夢婷說,「但對我們而言,我們知道她的初衷、她的好心、她的善意以及亞裔和華人的刻苦文化。」
嚴師出高徒,在媽媽的特殊要求下,仇莉莉一天兩練,舞會、聚會、所有同齡女孩的樂趣一概與她無緣,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籃球訓練營。「我高中從未參加過學校同學的聚會,」仇莉莉說這話時沒有絲毫的悔意,「我也沒和朋友們在放學後閒逛,周末也沒有,因為我總是在打籃球。我的全部生活都圍繞著籃球。」
仇莉莉不想讓她的媽媽失望,她完全理解母親為她們姐妹倆的犧牲和付出,所以必須要打好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你總是要讓所有人滿意,包括你的媽媽和親人,」仇莉莉承認,「我想我更在乎我媽的想法,當她一言不發時,感覺很糟糕,因為我知道自己搞砸了。」
亞洲女孩
如果說仇莉莉非常在乎她媽媽的想法的話,她根本不在乎外人怎麼看她的族裔背景。當她踏進每一所體育館,都立刻會被當做「那個亞洲女孩」。她加入特裡的球隊的第一天,她就聽到對手說「我來防那個亞洲女孩」 或者「這場比賽好打了」之類的話。「每聽到這些我就笑了,因為我是我們隊打得最棒的。」仇莉莉說:「她們認為你是亞裔,所以不能玩體育,當我一上場就讓她們後悔主動選擇防守我了。」
在看臺上,仇夢婷聽到過更難聽的話,「不知什麼原因,總會有種族和負面的話。比如『她是亞裔,她打得太差勁兒了』,但當你打敗她們時,你會感覺很爽。」
現在的大學體壇有一些亞裔女性,現效力於 WNBA 華盛頓神秘隊的蕾拉尼-米歇爾(Leilani Mitchell)有一半亞裔血統,另一位效力於康州大學的大四球員桑妮亞-莊(Saniya Chong)有一半的中國血統。總體來看,亞裔女球員還是絕對的少數。
作為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並效力於 NBA 的華裔球員,林書豪不願意看到仇莉莉被稱為「女版林書豪」,和特裡一樣,他希望仇莉莉能找到自己的標籤和特質。「現在誰能替亞裔女性選手發聲?」林書豪自問自答,「沒有多少亞裔女性籃球選手和運動員,關穎珊是,但是她並不是打籃球的。對亞裔來講,想進入籃球圈都很難,你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出色,才能得到同等的尊重和機會。」林書豪繼續說,「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過去亞裔家庭對籃球和體育並不重視,所以仇莉莉的成功是很有意義的。」
仇莉莉在麥當勞高中全明星賽上
在招募仇莉莉加入貝勒大學之前,貝勒大學主教練穆爾奇和李荃麗有一段令人難忘的對話。
「我很在意家長的情況,」穆爾奇說,「她的媽媽是籃球狂人,我欣賞她對籃球的那份執著和狂熱。莉莉入隊前,她問我能否繼續指導她女兒打球。我回答說,完全沒問題。只要我們在同一指導思想下,我歡迎她來貝勒大學。你怎能指責一個母親對兒女的期待呢?」
穆爾奇從1985年執教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至今,仇莉莉是她第一個成功招募的亞裔球員,之前她曾試圖招一名越南裔入隊。她認為仇莉莉與眾不同,「要不是她媽媽提醒,我都不會想到莉莉是我的第一個亞裔球員。她克服了很多困難才走到今天這一步,才讓別人意識到她的特殊性。一般人覺得亞裔的個子都不高,但她身高 1 米 83 ,這很少見。」
對於目前仇莉莉的慢熱狀態,仇夢婷並不擔心,因為她知道妹妹的脾氣秉性。特裡也表示過不了多久,仇莉莉就會找回狀態。特裡在休賽期特訓了仇莉莉,「訓練中,我總是在挑戰她,而她剛開始不適應,之後就掌握了。」
穆爾奇也有很多東西能教給仇莉莉,而她也更希望能從學生身上也學到些東西,例如她那有傳染性的幽默感,以及對美食的熱衷,當然還有中文,她說:「我開玩笑說讓莉莉教我幾句中文,而她說讓她媽媽來教我。」
與此同時,仇莉莉希望利用所有的經驗,讓自己成為一個美籍華裔女子的榜樣。比賽場邊、購物中心和教堂裡,都會有亞裔女孩在場邊等著和身材高大的她交談、合影。
「我希望能證明給所有人看,我們亞裔女孩也會打球,並且會打得很好,」仇莉莉說,「我們並不僅僅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我們和你們想像中的,不一樣。」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