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飛速發展這些年,涉及到買房糾紛的事兒屢見不鮮,即便是明星也不例外。這回,成龍大哥「攤上事兒」了!
01.
他在北京的兩套房被司法拍賣,上了頭條。
最為弔詭的是,雖然成龍實際使用已經達13年,但至今都未拿到這兩套的產權證書。
成龍拿了相關的付款記錄,各種繳費清單去申訴,但法院駁回成龍訴求,依據是,沒有產權,房子依然屬於開發商。
開發商現在欠債了,他的資產就得被執行。至于成龍方的損失,則是成龍方和開發商之間的問題。
洋房姐姐簡單梳理一下這事的來龍去脈:
2004年預售,成龍2006年購入。兩套房總價3360萬,成龍為該項目代言,代言費2060萬,衝抵房款,成龍實際支付1300萬。實際支付房款為成龍旗下中泰成龍公司,但中泰成龍公司是一家境外企業,在境內沒有分支機構,不能購買商品房,無法取得房產證。2014年開發商御嘉置地陷入財務糾紛和訴訟糾紛,旗下Naga上院房產頻繁被查封拍賣,法院在執行過程中才發現其中有兩套房是由成龍在居住使用。假如成龍以個人名義取得房產證,實際是OK的,因為當時政策並沒有限制港澳臺人士在京買房。顯然開發商是知道這種產權辦理方式的,所以成龍這兩套房有可能打水漂,核心其實是開發商一直拖著不配合辦房產證。有媒體調查發現,之所以一直拖著,原因有二,一是成龍實際付款額計算,房價才1萬多,其他房子都是3萬多,備案價差太多,不太好辦;二是這家開發商在之後的經營中頻繁出現問題,比如公司更名,欠稅等等,進一步拖延了辦證。資料顯示,開發商御嘉置地目前被列入失信名單,實控人李建國被限制高消費。
成龍買的這個小區,Naga上院一共有99套房,現在19套房被司法拍賣,開發商的問題可謂不小。
基本可以確定,這家開發商資金鍊出了大問題。
假如房子最終被執行,成龍損失可真的還不小,這套房購買時市值3360萬,但現在市值已經超過1.2個億。
成龍以自身損失計算,可以認定的只有1300萬實際支付資金和2060萬的代言費,至於房子的增值部分,成龍是否能分到,依然是個問號。
02.
這些年,開發商坑購房者的事屢見不鮮。
很大程度上跟房地產長期處於賣方市場有關。
對房企來說,賣房子,賣給誰,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上遊的融資環節。
過去,房地產開發,可以稱得上是空手套白狼。
拿地的錢是借的,拿到地之後還沒開工,房款就通過預售全部收上來了。
等到真正開工的時候,還可以抵押借錢。
很多項目一期就把所有的成本都賺回來了,後面二三四期全部都是利潤。
所以,與其說關心房價漲不漲,開發商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借到錢,買到足夠多的地,賣更多的房子。
這在房地產發展初期,人均居住面積比較低,居民負債率不太高,購房需求還比較旺盛的時候,並沒有太大問題。
但現在,房地產市場化已經走過了30年,只有部分城市存在住房結構性短缺問題,絕大部分城市都是不缺房子的,像鶴崗,阜新,個舊這些個城市,幾萬塊就能買一套房。
這種情況下,很多開發商還在大舉增加負債,瘋狂拿地,瘋狂開發,重「量」不重「質」,搞高周轉,希望用規模,用速度來搞定一切,試圖一舉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恆大,碧桂園以及中梁地產是典型代表。
以中梁地產為例,2014年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溫州小房企,但通過抓住2015年至2017年的貨幣寬鬆政策和棚改貨幣化安置機會,迅速崛起,至2019年,以1526.5億元銷售額躋身top20。
但這背後,卻是不斷增長的債務,財報顯示,2015年中梁流動負債為103.87億元,2017年猛增至796.81億,2018年更是增長至1680.7億。
今年爆出債務危機的泰禾集團,一家擅長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的閩系房企。
旗下泰禾北京院子二期,價值2000多萬的「限競房」別墅,因為泰禾資金鍊問題,而陷入停滯,部分業主的房子本來今年就要竣工,但現在甚至連坑都沒挖。業主提供的資料顯示,被挪用資金總量達到了70億。
泰禾北京院子二期的業主,不乏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2000萬購房款,也得all in加借款,因為開發商的問題,這些實打實的中產階級,他們當中不少人陷入了債務危機。
泰禾現在債臺高築,截至8月15日,已到期未還借款金額高達349億元。而泰禾上半年僅營收24.63億元,同比下降83.02%。
截至現在,不僅在北京,泰禾在上海、杭州及昆明等地的項目都面臨延期交房甚至爛尾風險。
03.
三道紅線來了。
8月底,12家房企參會,央行和住建部設定關於增加有息債務的「三道紅線」:
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 70%;淨負債率大於 100%;現金短債比小於 1 倍。3中3,紅色預警,有恆大、融創和綠地,
3中2,橙色預警,有中梁、陽光城,
3中1,黃色預警,有碧桂園、萬科和新城控股
3中0,綠色安全,是保利、中海、華潤、華僑城。
根據要求,這12家房企要在9月份拿出整改方案,必須實現3中0,否則不得增加債務。
而「三道紅線」明年要覆蓋至全國所有房企,這條規定可是狠,直指房企的七寸——融資。相當多的開發商有可能就此倒下,買房尤其要慎重。
房企的命脈就是資金,融資是不能停下來的,一旦停下來,資金鍊就會驟然緊張。為了回款,各種招數都得上,比如恆大國慶搞的7折全國促銷,在今年春節還只是75折,雖然噱頭味道更大,但其目的是很明顯的,就是儘可能多賣房子多回款多還債,力求達標,這樣明年才能獲準融資。直接對接房企,避免走樣。地方城市總有自己的小九九,導致落實過程中走樣,影響全盤,現在高層直接對房企進行調控,不會打折扣。遏制「大而不能倒」思維。靠債務迅速擴張的房企,自己賺的盆滿缽滿。如果倒閉破產,損失的是業主,是銀行,是上下遊的企業等等。到底救不救?救,意味著你自己挖的坑,要我們所有人幫你填,憑什麼? 三道紅線的影響很大
1、大搞負債擴張的房企,不會再出現了,未來要想活下來,蓋好房子,以產品力打動購房者,才是出路。
2、加速中小房企出清,這些房企同樣靠債務驅動,沒有太多能力降負債,一兩個項目玩不轉就只能賣身或者破產。
3、大房企之間的天價併購再難出現。比如2018年融創以創紀錄的632億元併購萬達文旅城,背後資金正是靠舉債。未來這種併購很難了,大家都只能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穩步發展,別挖坑,坑大了,也沒人救你。
4、央企的日子未來會更滋潤。這次綠色檔的都是央企,他們舉債成本天然很低,比如中海,常年融資成本位居全行業最低,2019年僅有4.21%,對應民企中梁地產,則高達9.4%。央企融資成本低,意味著後續融資等方面不受影響;意味著同樣價格拿一塊地,我能賺錢你可能虧錢,意味著央企的競爭力整體會更強。
洋房姐姐想說,今年這形勢,五證已經不夠了,買現房才安全;即便是買期房,資金雄厚,穩健的開發商應該是首選。
如果能確認購房款進入項目的專用監管帳戶並用於工程建設,那才能吃下這顆定心丸。
選一棟豪宅,配得上你的未來。
我是洋房姐姐,關於豪宅,你想看什麼,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