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上最難破解的謎題恐怕就是王維和李白的關係了,倆人年齡相同,都是盛唐著名的詩人,都出生於公元701年,都曾在長安做官,倆人先後在60歲和61歲之際離世。唐代最閃耀的兩顆同齡詩壇巨星,卻始終沒有交集,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十分奇怪和納悶。
長安的文化圈子不大,各種聚會和茶話會想必不會少,倆人難道就沒有在這種場合碰過面,或者沒有任何交往,這很讓人懷疑,難道是性格上差異太大?
李白與年齡相仿的高適,比自己年幼的杜甫的關係都頗好,三人曾邀約到洛陽一起當驢友,白天遊山玩水,晚上夜夜笙歌,玩得是相當開心。由此可見李白是一個擅長交際的人,對同道中人並沒有文人相輕的跡象。
王維是有名的佛性詩人,那也是在官場不得意的情況下才開始修身養性,從此迷戀田園生活。年輕的時候,王維和李白都是壯志凌雲、氣衝霄漢,一樣會高聲喊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等豈是蓬蒿人!對未來是充滿希望和豪情的,這樣性格的人不可能不喜歡交朋友。
李白和王維一生中都給朋友寫了不少的詩歌,但李白詩中唯獨不見王維,王維詩裡也從無李白,這實在有些讓人費解。
如果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共同語言當然很難做朋友。但李白和王維卻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孟浩然。三人之間有許多故事和交往,但都是一對一的。可以想像,三個人的性格中有很多相同之處。王維有首《哭孟浩然》這樣寫到: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言語間表現得情真意切,感情十分真摯,可見關係非同一般,絕對不是應酬之作。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是流傳甚廣,幾乎是每個中小學生都會背誦的名篇,李白這樣寫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中的思念、回憶、感傷等多種情感躍然紙上,可圈可點。
從上面的詩可以看出,王維和孟浩然的交情十分深厚,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也十分堅固,絕對都不是萍水相逢、泛泛之交。
孟浩然與李白,孟浩然與王維都是好朋友,但是朋友的朋友,卻做不成朋友,李白與王維,就這樣奇怪地、彆扭著,各自在自己的圈子廝混,卻毫無交集。
思來想去,倆人為什麼不能走到一起,最大的可能就是與一個女人有關。當然,這個女人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而是名震長安、令無數男人日思夜想的女人——玉真公主,當朝皇帝唐玄宗十分寵愛的九妹,不僅貌美如花,而且文採過人,是難得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中極品。
玉真公主除了是皇帝妹妹這個眾所周知的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使命和身份,那就是為玄宗皇帝選拔青年才俊,專門負責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然後推薦給哥哥。只要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很快就能夠平步青雲、飛騰黃達,這在長安的文化圈裡並不是什麼秘密。
李白和王維年輕的時候都是心高氣傲之人,才華不相上下。但王維有一個長處李白是沒有的,那就是人長得比李白帥氣,並且琵笆彈得特別好。
琵笆這種樂器一般是女人比較擅長,但是如果是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彈起琵笆來,那自然是別有一番風味,更加會讓人側目而視。
經過朋友推薦,在與玉真公主的交往中,更加帥氣和多才多藝的王維無疑佔得先機。他21歲中試以後,被任命為大樂丞,相當於國家交響樂團團長兼總指揮,時不時會在皇帝面前露臉。雖然後來在這個職位上犯了點錯誤,王維被降職貶放,但這和李白在楊玉環和高力士身上所犯錯誤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李白所犯的錯誤是難以挽回的,得罪了皇帝最寵愛的貴妃和權臣,官場上的道路基本上就宣告死定了。
然而王維是因為代手下受過,主動承擔責任,是隨時有翻身的機會的。雖然王維對自己這段賣藝求榮的歷史很是不屑,但這畢竟是仕途上一條捷徑,所以對於玉真公主,王維無疑是感激的。
然而,李白求見玉真公主的道路卻十分坎坷,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經朋友引薦,李白住進了玉真公主的別館,等待接見,這種不知結果的等待是十分折磨人的。因為別館並不在長安,是位於終南山腳下的一處幽靜住所,與繁華喧鬧的長安城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李白當時是何種心情,是滿懷希望,還是心急如焚?是冥思苦想,還是東張西望?這些似乎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不好:李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是玉真公主聽說李白放蕩不羈名聲不好不願見他,還是因為自己公務繁忙、應酬太多,沒有抽出時間到別館。總之,這次拜見沒有成功,李白只好怏怏而歸,心情可以從《玉真公主別館苦雨》中略知一二:
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
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
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
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
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這首詩充滿了鬱悶、悽苦,懷揣著希望與夢想,渴望在玉真公主面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曾想到連面也沒有見上。李白此刻的心情,正如別館屋簷下滴落的秋雨,山間吹來的冷風,所有的夢想都隨之灰飛煙滅了。
玉真公主作為女道士,有其深刻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唐朝女權思想走強,一部分女孩不願意嫁人,寧願單身,過更為自由更多選擇的愛情生活。「女道士」就是比較體面的身份掩飾。
唐朝的「女道士」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客,宛如現代文化沙龍的女主人。還有一些女孩是借「女道士」的身份躲婚,躲一年半載的,再重新配人。玉真公主是否是真的」女道士「,史料無從考究,但她周旋於眾多青年才俊之間,每每總能掀起情感上的波瀾的故事還是不少。
李白與王維,是否有過攀高枝,與公主雙宿雙飛的幻想和夢想不重要,但是倆人都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垂青,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李白來說,在玉真公主面前,拿得出手的詩歌卻沒能比得過王維的容貌,這好比爭寵的公雞,在高傲的母雞面前落敗得體無完膚,這種傷心和絕望,或許將是一輩子最大的痛苦。男人的自尊和驕傲,如果受到踐踏,除了遷怒於需要獻媚的女人,更多的憤怒無疑只會投向競爭者。
這恐怕就是兩位頂級大師產生隔閡的肇始原由,為了一個女人老死不相往來,說起來可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誰讓我們都是雄性動物,在異性面前都有那麼強烈的排他性呢?何況,這是兩個罕見的、自尊的、惟才侍傲的一代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