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王維老死不相往來,是文人相輕還是爭風吃醋?答案出人意料

2020-12-27 騰訊網

唐朝歷史上最難破解的謎題恐怕就是王維和李白的關係了,倆人年齡相同,都是盛唐著名的詩人,都出生於公元701年,都曾在長安做官,倆人先後在60歲和61歲之際離世。唐代最閃耀的兩顆同齡詩壇巨星,卻始終沒有交集,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十分奇怪和納悶。

長安的文化圈子不大,各種聚會和茶話會想必不會少,倆人難道就沒有在這種場合碰過面,或者沒有任何交往,這很讓人懷疑,難道是性格上差異太大?

李白與年齡相仿的高適,比自己年幼的杜甫的關係都頗好,三人曾邀約到洛陽一起當驢友,白天遊山玩水,晚上夜夜笙歌,玩得是相當開心。由此可見李白是一個擅長交際的人,對同道中人並沒有文人相輕的跡象。

王維是有名的佛性詩人,那也是在官場不得意的情況下才開始修身養性,從此迷戀田園生活。年輕的時候,王維和李白都是壯志凌雲、氣衝霄漢,一樣會高聲喊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等豈是蓬蒿人!對未來是充滿希望和豪情的,這樣性格的人不可能不喜歡交朋友。

李白和王維一生中都給朋友寫了不少的詩歌,但李白詩中唯獨不見王維,王維詩裡也從無李白,這實在有些讓人費解。

如果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共同語言當然很難做朋友。但李白和王維卻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孟浩然。三人之間有許多故事和交往,但都是一對一的。可以想像,三個人的性格中有很多相同之處。王維有首《哭孟浩然》這樣寫到: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言語間表現得情真意切,感情十分真摯,可見關係非同一般,絕對不是應酬之作。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是流傳甚廣,幾乎是每個中小學生都會背誦的名篇,李白這樣寫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中的思念、回憶、感傷等多種情感躍然紙上,可圈可點。

從上面的詩可以看出,王維和孟浩然的交情十分深厚,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也十分堅固,絕對都不是萍水相逢、泛泛之交。

孟浩然與李白,孟浩然與王維都是好朋友,但是朋友的朋友,卻做不成朋友,李白與王維,就這樣奇怪地、彆扭著,各自在自己的圈子廝混,卻毫無交集。

思來想去,倆人為什麼不能走到一起,最大的可能就是與一個女人有關。當然,這個女人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而是名震長安、令無數男人日思夜想的女人——玉真公主,當朝皇帝唐玄宗十分寵愛的九妹,不僅貌美如花,而且文採過人,是難得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中極品。

玉真公主除了是皇帝妹妹這個眾所周知的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使命和身份,那就是為玄宗皇帝選拔青年才俊,專門負責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然後推薦給哥哥。只要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很快就能夠平步青雲、飛騰黃達,這在長安的文化圈裡並不是什麼秘密。

李白和王維年輕的時候都是心高氣傲之人,才華不相上下。但王維有一個長處李白是沒有的,那就是人長得比李白帥氣,並且琵笆彈得特別好。

琵笆這種樂器一般是女人比較擅長,但是如果是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彈起琵笆來,那自然是別有一番風味,更加會讓人側目而視。

經過朋友推薦,在與玉真公主的交往中,更加帥氣和多才多藝的王維無疑佔得先機。他21歲中試以後,被任命為大樂丞,相當於國家交響樂團團長兼總指揮,時不時會在皇帝面前露臉。雖然後來在這個職位上犯了點錯誤,王維被降職貶放,但這和李白在楊玉環和高力士身上所犯錯誤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李白所犯的錯誤是難以挽回的,得罪了皇帝最寵愛的貴妃和權臣,官場上的道路基本上就宣告死定了。

然而王維是因為代手下受過,主動承擔責任,是隨時有翻身的機會的。雖然王維對自己這段賣藝求榮的歷史很是不屑,但這畢竟是仕途上一條捷徑,所以對於玉真公主,王維無疑是感激的。

然而,李白求見玉真公主的道路卻十分坎坷,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經朋友引薦,李白住進了玉真公主的別館,等待接見,這種不知結果的等待是十分折磨人的。因為別館並不在長安,是位於終南山腳下的一處幽靜住所,與繁華喧鬧的長安城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李白當時是何種心情,是滿懷希望,還是心急如焚?是冥思苦想,還是東張西望?這些似乎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不好:李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知道是玉真公主聽說李白放蕩不羈名聲不好不願見他,還是因為自己公務繁忙、應酬太多,沒有抽出時間到別館。總之,這次拜見沒有成功,李白只好怏怏而歸,心情可以從《玉真公主別館苦雨》中略知一二:

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

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

翳翳昏墊苦,沉沉憂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

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

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

這首詩充滿了鬱悶、悽苦,懷揣著希望與夢想,渴望在玉真公主面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曾想到連面也沒有見上。李白此刻的心情,正如別館屋簷下滴落的秋雨,山間吹來的冷風,所有的夢想都隨之灰飛煙滅了。

玉真公主作為女道士,有其深刻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唐朝女權思想走強,一部分女孩不願意嫁人,寧願單身,過更為自由更多選擇的愛情生活。「女道士」就是比較體面的身份掩飾。

唐朝的「女道士」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客,宛如現代文化沙龍的女主人。還有一些女孩是借「女道士」的身份躲婚,躲一年半載的,再重新配人。玉真公主是否是真的」女道士「,史料無從考究,但她周旋於眾多青年才俊之間,每每總能掀起情感上的波瀾的故事還是不少。

李白與王維,是否有過攀高枝,與公主雙宿雙飛的幻想和夢想不重要,但是倆人都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垂青,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李白來說,在玉真公主面前,拿得出手的詩歌卻沒能比得過王維的容貌,這好比爭寵的公雞,在高傲的母雞面前落敗得體無完膚,這種傷心和絕望,或許將是一輩子最大的痛苦。男人的自尊和驕傲,如果受到踐踏,除了遷怒於需要獻媚的女人,更多的憤怒無疑只會投向競爭者。

這恐怕就是兩位頂級大師產生隔閡的肇始原由,為了一個女人老死不相往來,說起來可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誰讓我們都是雄性動物,在異性面前都有那麼強烈的排他性呢?何況,這是兩個罕見的、自尊的、惟才侍傲的一代豪傑!

相關焦點

  • 孟浩然的最後一天:想起李白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不由潸然淚下
    你還是回家種地吧,當官不適合你。孟浩然欲哭無淚,只好回家。跟王維作詩告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王維作詩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 王維「拉黑」李白始末:再脫俗的詩人,也因為女人老死不相往來
    (王維《少年行》)金樽清酒鬥十千。(李白《行路難》)再看,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縱死俠骨香。(李白《俠客行》)是誰在抄襲誰?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今天我們發微博和朋友圈一樣,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同年出生,幾乎同年死去,同樣炙手可熱,他們都是音樂發燒友。
  • 李白與王維同年出生,都是詩壇巨匠,為啥難以成為好朋友?
    可以看出,他們有一名共同好友——孟浩然(689年——740年),在年齡上算是他們的前輩,兩人各自跟孟浩然以及其他友人參加過多次聚會,但是,歷史上從來沒有李白和王維出現在同一個場合的交往記錄,兩人之間連一首贈詩也沒有留下。這就讓讀者不禁納悶,李白和王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啥老死不相往來?
  • 大文豪李白與王維是同年,為何他們沒有交集?專家:相互瞧不上!
    李白於是前往長安遊歷,通過自己在文壇的朋友,準備謀個仕途——因為唐朝的不少文人,包括李白的朋友,都在朝廷做官。李白考慮利用一下自己的人脈資源,也給自己謀個功名。不料,李白費了好大力氣,也還是沒有實現自己的目的。
  • 李白和王維:兩大絕世天才因她關係冷漠?
    思來想去,合理的答案只能是,王維住的就是玄宗親妹妹玉真公主的居處。如果這是真的,不知道李白作何感想。因為,用李白自己的話說,他第一次入長安,也曾「歷抵卿相」,到各個王公貴族府上投遞自己的作品,卻是始終徘徊魏闕(註: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之下,望其門而不得入。其中,就包括這位玉真公主。
  • 王維「拉黑」李白始末
    (囚徒詭異臉)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今天我們發微博和朋友圈一樣,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7同樣也是這一年,王維從嶺南回到長安,任左補闕。 雖然官位低得不像話,但在江湖上,王維比李白出名早得多,可是,有海外背景的李白深喑炒作之道,利用進入宮廷一事,他大做文章,一個月漲粉308萬,成為大唐「第一網紅」,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王維會喜歡嗎?
  • 王維為什麼「拉黑」李白?
    (囚徒詭異臉)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今天我們發微博和朋友圈一樣, 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 雖然官位低得不像話,但在江湖上,王維比李白出名早得多,可是,有海外背景的李白深喑炒作之道,利用進入宮廷一事,他大做文章,一個月漲粉308萬,成為大唐「第一網紅」, 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王維會喜歡嗎?答案是不知道。
  • 王維的《少年行》VS李白《俠客行》
    一《少年行四首》王維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俠客行》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王維杜甫一生除去詩歌創作之外,主要活動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追求仕途,二是刻苦讀書,三是與友人往來,四是漫遊,五是為生活奔忙。這五條對他的詩歌創作都有重大作用。前面四條,李白也是有的,但他的道路有不同。追求仕途,李白的起點比他高,雖然走過的道路也不順利,但很陷於困頓。讀書是二人的共同愛好,大約讀法也不同,李白讀的是精神,杜甫讀的是學問。杜甫的詩用典很多,遣詞造句極見功夫,和他讀書多有莫大關係。
  • 老子說: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特別是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得有所取捨,包括一些身邊人的往來。所以,做人,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那麼,王大爺所說的這四個可以「老死不相往來」的人,究竟是指誰呢?這樣的人,其實就是輕諾寡信之人,我們要想出人頭地,和這樣輕諾寡信的人在一起,是難有出息的,所以,和這樣的人,即使「老死不相往來」,我們也在所不惜啊。
  • 王維是如何通過詩靠近李白之風的
    世有「王維是人才,李白是天才」之說。人才是要入世的,但王維的詩又有一種空靈之感,算是思想上出世,所以王維被稱為詩佛,天才李白,則是另一種飄然空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謫仙人。王維和李白,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 擇鄰而處和老死不相往來(古代的鄰裡關係)
    現在的鄰裡關係,隔著一道厚厚的門,「門雖設而常關」,對門對戶也很少往來,躲進小樓成一統,似乎完全達到了老子所說的那種「大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境界。古代的鄰裡關係,在農業社會的大環境下,有著很重的鄉土情結,更多的是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
  • 王維:從燃繫到佛系.
    王維能夠早期成名,是因為他的粉絲大軍裡,有很多幫他買熱搜的人。包括歧王李範,以及玄宗皇帝的親妹妹玉真公主。……最可怕的是,王維和弟弟王縉還是學霸。除了對文字的掌控力,他很早就畫得一手好丹青。關於他的音樂才華,也不是吹的。
  • 都說分手後老死不相往來,當金晨鄧倫同框時,鄧倫的表情說明一切
    01都說分手後老死不相往來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好,不知道對於圈中的那些昔日情侶們,你們覺得最意難平的是哪一對呢?但不過曾經有多天,如今就有多虐,分手後的鄭爽和張翰,在這些年來粉絲們罵也罵過,更是因為一段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的戀情,上過不少次熱搜,所以如今的兩人像是形同陌路一般,簡直是老死不相往來呢!
  • 這些星座對待感情,從不拖泥帶水,說散就散,對舊愛老死不相往來
    這些星座對待感情,從不拖泥帶水,說散就散,對舊愛老死不相往來處女座處女座的人就算再深愛,也能對愛情做出理性的判別,假如兩個人三觀不合,怎樣嘗試都不能美好,只能簡略將就,從久遠視點剖析,達不到共同開展、一起美好的條件,處女座就會堅決甩手的信仰。
  • 父母離世,兄弟姐妹為什麼逐漸老死不相往來?3個人講述親身經歷
    有的家庭也確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即便父母不在了,彼此之間也還是一個大家庭,逢年過節都會相聚,也常結伴旅行,大事小事互相關心,相處和睦。而有的兄弟姐妹,父母健在時,還能圍在父母身邊,其樂融融。一旦父母離世了,就很少來往,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 凝碧池頭奏管弦——詩佛王維下邳送友(作者 崔學法)
    唐代最著名的詩人除李白、杜甫外,另一位就是他們同時代的大詩人王維,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王維是公認的「詩佛」。李白、杜甫交往很多,他們一起同遊中原、東魯,並留下很多詩篇。
  • 戲裡甜蜜爆棚,戲外老死不相往來,劉昊然譚松韻何時不耿耿於懷?
    戲裡甜蜜爆棚,戲外老死不相往來,劉昊然譚松韻何時不耿耿於懷?其實和譚松韻拍過戲的男演員們大多售後良好,比如熊梓淇,任嘉倫,都和譚松韻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這也不禁讓大家想到了譚松韻的另一部青春校園劇《最好的我們》,當時她和劉昊然在劇中甜蜜爆棚,非常有CP感,但兩人在劇播完後卻很少互動了,有老死不相往來的趨勢,耿耿於懷為何成為了現在的這般局面?
  •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八十章) 本章是老子構建的一個理想世界模型,小國寡民的世外桃源。 小國寡民,國家要小,人民要少。這樣的國家,使百姓有各種各樣的器具而不用,使百姓重視生命而不向遠方遷徙。什伯之器,即什佰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
  • 這位日本「留學生」不僅作品被收入《全唐詩》,和李白王維還是好友
    唐代伊始,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往來頻繁,日本遣唐使制度先後延續了二百多年,也讓許多傾心漢學,特別是詩歌的日本學者得到了滋養。這其中,既有在唐代學習多年之人,亦有反對遣唐使制度的人。但從他們的詩作中,卻能看到同一輪明月之下的人類共情。李白的慟哭李白送別過很多人,在黃鶴樓、在赤壁、在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