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網上這句流行語吸引著我看了《皮囊》這本書。
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皮囊》中講述的東西,遠比這句話有深意得多。
《皮囊》這本書的作者是蔡崇達,如同沉重的書名一樣,書裡包裹著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
蔡崇達書中有趣的是阿太那一部分,最有意思的要屬這一段了:
阿太是個狠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在廳裡的我大聲問:「阿太怎麼了?」「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
我看到這樣一位鮮活的老太太的時候差點笑出了聲,但是回頭看看以前村裡的老太太,那些經歷了很多生死離別的老太太,她們又是有幾個鬱鬱寡歡,柔柔弱弱的呢?她們幹事總是手腳麻利,七八十歲了還是能幹一些農活。
這些老人的悲傷從不輕易示人,她們喜歡爭的是一口氣,也是自己做人的骨氣,當作者的阿太連自己女兒去世都沒有流淚的時候,大家都罵她沒良心,這時候她也沒有解釋,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句:「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如果整天伺候皮囊,那麼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皮囊的人才會成才,這看似無情的話,其實是阿太的人生觀,而我第一眼看的時候。竟然未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知道看到阿太崩潰的時候,九十多歲的老人,去補屋頂的時候摔了一跤,從此之後只能躺著,這個時候阿太終於哭了,說:「阿太動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
《皮囊》中最辛辣現實的一句話,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原文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說白了,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皮囊》這本書是最近第二次閱讀了,每一次讀感覺都不一樣,很佩服作者蔡崇達可以將那麼深刻的感受慢慢的剝離出來,然後試著小心的一點點的展示給讀者,這本書值得在安靜的時候慢慢的品讀!
看完《皮囊》感觸特別深,不是說這本書寫的多麼優秀,而是它真的寫進了我的心裡。對於《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
大家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真的需要撕開皮囊,看一看自己的靈魂走過的路。然後重新認識一遍自己,去思考未來的路,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下去。
《皮囊》一書給我感悟,其實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心靈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這本書的推薦語裡說的那樣,「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皮囊》就像一盞明燈,不僅僅照亮了生活,也是照亮了過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當你初步去讀《皮囊》,你會發現這麼多名人聯名推薦的書,居然毫不華麗,甚至有些「土氣」,每個故事出現的人,都如同我們小學班級,都有一個胖男孩一樣,讓你莫名的熟悉,就像被人猜中了心事。
這特殊的一年,你需要這本書,它像一根細細的數據線,讓你電量滿滿開門搞事情。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全書39.8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