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影評界的權威羅傑·艾伯特給了這部電影差評時,我還不屑一顧。畢竟他老人家一把年紀了,這種讓人腎上腺激素翻倍的電影老年人估計吃不消。 影評畢竟是很主觀的東西,以至於我現在還對他當初給了《海扁王》差評而耿耿於懷。於是毫不猶豫走進電影院,期待著一場視覺盛宴,不料出來時才知道應了句俗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如果論及科幻電影史上哪種外星怪物形象最深入人心,很多人必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兩個:一個是誕生於1979年的「異形」,另外一個就是誕生於1987年的「掠食者」,也就是在《鐵血戰士》系列中出現的怪物「Predator」。這兩個怪物都是人們假象出來的外星生物,但是由於其嗜血、智慧而又極具攻擊力,每次出現都會掀起血雨腥風,是恐怖電影中殺手排行榜上的佼佼者,因此極大程度地滿足了B級片愛好者獵奇求險的心理需求。更有好事者還讓這兩個怪物進行過「關公戰秦」式的交鋒。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是編劇們黔驢技窮的表現,同時也恰恰說明這等怪物實在令人難以割捨,始終無法離開人們的視線。這不,在「異形」出現了四次之後,裝備精良的「掠食者」終於第五次登上了銀幕。
二十多年前,真正的「鐵血戰士」阿諾.施瓦辛格和掠食者進行過一場生死較量,從而確定了這種怪物基本特徵:裝備上有等離子槍炮、隱形技術、自爆炸彈等高科技武器,此外還有近身格鬥的若干精緻冷兵器,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嗜血和好獵殺的本性,這種特徵一經確立,除了局部微調之外,沒有人願意對它們進行改革,因為這在它眾多的擁躉面前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就好比「異形」不再採用宿主寄生方式繁殖時也就失去了恐怖感和觀賞性了。無論拍電影的還是看電影都知道這才是最大的看點,除了繼續竭盡所能地榨取怪物的「剩餘價值」,隔幾年喚醒人們的記憶並賺一筆之外,在這類電影中並無多大進取心也無法創造出更多的內涵來,一句話,殺戮才是這類怪物存在的理由,殺戮才是這類電影存在的價值,要意義要內涵?對不起,沒有!也不需要有!
由羅德裡格茲當綱製作人的這部新版《鐵血戰士》,最初劇本是在1994年由羅德裡格茲創作的,當年劇本投到福克斯公司後石沉大海,十六年後的2010年,早已經混出名堂的羅德裡格茲已是今非昔比,於是福克斯公司這回是賤兮兮地主動跑去找他,希望他把當年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羅德裡格茲同意了,但忙碌的他還有很多部影片拍攝計劃,於是他退居二線,讓尼莫洛德.安塔爾來執導筒,由自己名下的公司全權負責製作。
新版《鐵血戰士》是完全按照羅德裡格茲自己的設想來進行拍攝的,他丟掉了之前那幾部鐵血戰士系列影片的許多套路,在營造恐怖氣氛方面,新版《鐵血戰士》幾乎放棄了前作中那些大量的躲藏在暗處的鐵血戰士們的主觀視角,對於這種營造恐怖氣氛的方式,羅德裡格茲表示不屑。
首先,他把懸疑恐怖重點放在讓互不相識的一群人湊到一起,然後讓主角們一點一點去認識自己正身處何地,面對何物,陌生人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所謂的動物兇猛,每個人都缺乏安全感,然後讓他們意識到他們自己不過是別人的獵殺對象,這種遊戲規則並不新鮮,但絕對很有刺激觀眾觀影欲望的實用效果。當他們明白真相後,又要面對無法逃脫的外星人用來訓練鐵血戰士的獵殺場時,發自內心的恐懼感無以言表。
當然,更悲劇的要數阿諾哥了,自己少有的幾部科幻經典就這樣被糟蹋。87年的電腦特技或許沒有今天先進,但那逼真的化妝,那被活活剝皮的人肉屍體還是很有視覺衝擊的。再加上那時年輕力壯的阿諾哥,和鐵血戰士還是可以打幾個回合的。而今天的這部續集,甚至比90年的那部狗尾續貂之作還要差。87年與90年的鐵血戰士有兩個共同點,它們都保持了鐵血戰士的神秘性,不到關鍵時刻絕不讓它們現身,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幫助影片營造一個恐怖的氣氛,因為恐懼往往是來自於未知。而今天的這部續集不知道是不是對自己的化妝水平過於自信了,早早地就令它們現身。這樣的做法只有在兩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裡是成功的,即拋棄劇情完全走特效路線,以完美的視覺衝擊力徵服觀眾。但《鐵血戰士S》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水準,一個爆破鏡頭就將影片的粗製濫造揭露得完完全全。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到讓兩個鐵血戰士打到一起的,我只想說那簡直比相撲還要難看。不過話說回來,本片與導演的另一部超級爛片《裝甲車》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可見他還算是「手下留情」滴。。。
總而言之,影片游離於劇情片與科幻片之間,槽糕的劇本顯然撐不起整部電影,粗製且缺乏創意的特技也顯然無法讓觀眾看得爽。人物形象的前後不一致是影片的致命傷,B級片常用的大雜燴手法也沒能使影片變得多元化。我本是鐵血戰士系列的忠實擁躉,但這部續集實在無法讓我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