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和傅海峰一剛一柔,扛起了中國羽球男雙的大旗,並且補全了羽球帝國最後的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版圖。
2008年的北京奧運,中國體協前所未有的重視,運動員傾巢而出,600多個運動員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項目。
羽毛球領域,中國拿到了男單,女單,女雙三枚金牌。混雙被韓國人李龍大李孝貞拿到,而男雙本來也有機會,風雲組合拿到了決賽入場券,卻還是敗給了對手——印尼的亨德拉和基多。
這塊金牌很可惜,因為是家門口的一塊。
但不冤枉,的確不冤枉。如果回顧那段時間裡面這兩位印尼人擊敗的對手,你就會發現他們真的很強。
奧運冠軍是這對組合在這個時代的巔峰之作。而在奧運冠軍之前,07世錦賽他們擊敗鄭在成/李龍大奪冠。
而到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亨德拉/基多擊敗古健傑/陳文宏奪冠。
五大男雙,除了自己,他們在大賽上面的決賽應下了風雲、成龍以及鑽石三對。每一對都是非同凡響之輩,而其強大,可見一斑。
但其實,印尼人的強大,在其他國家看起來很奇怪的。
比如中國,講究的是「苦練出成績」、「唯手熟爾」,另外再加上對體能的提升,成就無數。別的國家可能稍有偏差,但總體而言,無不如此。
唯有印尼,訓練體系也有點離經叛道的意思,沒有我們熟悉的高強度訓練,訓練基本不練力量(想想蘇卡那彈弓一樣的殺球)而是靠類似遊戲的方式去培養運動員對羽毛球的認識。種種因素導致了印尼人比賽,明明基本功夠嗆,身體素質也不行,但是就能拿分,能贏。
但就是這樣一對神奇的選手,卻未能參加倫敦的奧運會,因為一時的粗心大意,失去了倫敦衛冕的機會。
可能因為太散漫,印尼人偷懶的惡習也傳染到了其他的方面。基多還好,亨德拉是比較隨意的。除了算球一流,算奧運積分也是如此。
問題就在,印尼人數學不怎麼好,亨德拉的幾分最後因為不足,未能進入世界排名前8,從而無緣倫敦奧運會。
照理積分不足進不去也正常,林丹也是因為無望進不去東京,但不是因為算錯。
而亨德拉卻是自己的問題,他本來完全有希望,但是因為懶散,認為肯定能入圍奧運會,就沒報名參加亞錦賽和印度超級賽。結果……
要知道,風雲組合雖然12年締造了奇蹟,但他們半決賽的對手實在太弱。如果亨德拉基多沒有意外出局,擠掉四強任意一對很正常,金牌歸屬也很難說。
而亨德拉沒參加倫敦奧運,他未來的搭檔阿山倒是參加了。不過那個時候他的搭檔是波納,兩個人的戰績當時並不出色。
倫敦沒去的亨德拉,仍舊越老越妖。
2012年10月,阿山和亨德拉正式配合。2013年世錦賽、2014年仁川亞運會、2015年世錦賽的男雙冠軍以及不計其數的公開賽冠軍讓全世界都瞠目結舌。
16年,亨德拉阿山未能殺入決賽,但東京,我們還可能見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