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這種歷史正劇,本身就應該是四平八穩的風格,如果故事太過曲折離奇,戲劇化蓋過真實性就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爭議。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好命運也罷,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麼結果可能就是人設立不住。人設立不住劇情就無從談起,更不可能有演技好壞這種說法。
拿劇中主要人物曹皇后來舉例,這個人的悲慘命運其實一開始是有端倪的,很多觀眾看的時候忽略了這點。曹皇后是將門之女,家族同輩中沒有男子是她被選中成為皇后的主要原因。由於家底比較厚性格又大膽,在當時男女有別的社會裡其實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別人不敢說她什麼,她自己也不會因為別人誇大其詞就一蹶不振。
曹皇后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她一開始的人物形象其實是被醜化的。在男強女弱的時代,沒有人希望見到一個女孩子各方面都比自己強,況且是婚姻大事這種事情都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悔婚。換作男人都沒有這個能力做到,既然妒忌,形象上抹黑她是最好的手段,所以才會有「貌醜不至惑君」這樣的傳言。
傳言可以不攻自破,就比如官家見到曹皇后的真實面目之後,一定是有好感的。官家掌握很多人的生死甚至婚姻大事,但是在曹皇后這裡卻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官家第一次地留宿要求就被曹皇后拒絕了,後面隨著劇情的走向兩人又逐漸拉大嫌隙的地步。官家從見到曹皇后開始肯定不是這麼想的,但是後面的事情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其實是會加大兩個親近之人的嫌隙的。
這也是曹皇后很多年以後也沒有子嗣的主要原因,官家是高高在上的人物,肯定抹不開面子去跟曹皇后妻子道歉。而曹皇后性格又倔強,所以也沒有辦法去跟官家親自解釋一些東西。時間長了兩人就會逐漸生疏,雖然後面兩人是模範夫妻,但是夫妻之間有隔閡其實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然後就是張妼晗的成長史,在死後能被追封為皇后這點還是很讓人意外的。因為30多歲就早亡了,為官家生的幾個孩子也沒有長到成年。在官家心裡其實是覺得虧待張妼晗的。按照過去的禮制,張妼晗其實是沒有資格死後被追封曹皇后的。官家幹預冒天下之大不韙,其實是和官家本身的性格又有很直接的關係。
至於官家最終沒有子嗣繼承大統,不得已讓自己族內的孩子趙宗實成了最後的贏家。可能是官家最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為最早的時候官家對這個趙宗實的表現不是很滿意的。那個時候官家還有自己的子嗣,表面上很弱勢的官家最後也實現了一些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