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小組日前公布兩岸論述初步結論,」九二共識」成歷史描述,此建議案一出,引發黨內大佬不滿;前主席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缺席江啟臣邀約的晚宴,連戰與另一前黨主席吳伯雄則罕見發聲明力挺」九二共識」,前主席洪秀柱也呼籲江啟臣,別把國民黨的路帶偏。
被視為親近江啟臣的前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施威全表示,連戰、吳伯雄發表聲明力挺」九二共識」,最大的問題在於語言太老、太八股。
施威全說,他和4位年輕改革委員聯名主張超越「九二共識」,但他不否定」九二共識」的成就。有」九二共識」才有直航,時任高雄市長陳菊與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等人赴大陸交流時,不是從臺灣飛到香港轉機,而是直航大陸。直航是具體存在的事實,這就是」九二共識」的成果,民進黨嘴巴說不要,身體卻親身享用。
施威全認為,應該超越」九二共識」,讓年輕世代有更寬廣空間,發揮創意,建構新的兩岸關係。
被視為親近江啟臣的改革委員會成員、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也表示,面對國民黨內部程度不一的「反動」聲浪,在改革過程中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不過,他認為,不管哪一類人,如果只為利用國民黨「紅統化」到「泡沫化」的剩餘價值來滿足個人私心與私利者,甚至完全不關心國民黨是否有重返執政之可能者,這些人國民黨都要有勇氣」清黨」。
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遊淑慧24日也表示,「難道國民黨窮的只剩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出現前,國民黨就沒有兩岸政策嗎?」
聯合報同日刊發評論指出,「九二共識」這4個字上市已經20年,描述得更是28年前的事實,這些大佬們自己都已經退居政壇第二線,且沒人能夠讓這4個字重新包裝上市,為何不能淡化,讓國民黨面對現今的臺灣政治市場。
只不過,20年過去了,當年呱呱落地的嬰兒,都已經長大具有投票權,中國(大陸)的實力更不可同日而語,對臺灣各個層面的壓力,有增無減。藍營大佬仍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互信的基礎,這樣的論述當然會被年輕的一代質疑。
風傳媒24日刊出王宗偉的評論說,細細觀察國民黨提出新兩岸論述小組的人員,就會發現貓膩。國民黨現在所依靠的兩岸論述"菁英"過去的學經歷中,只有施威全有在陸委會工作過,與兩岸關係實務算是有沾點邊。鄭光宏與塗力旋都是中南部的地方政治人物,不知道他們的兩岸研究視野從而來?邱師儀與曾柏文都是學者背景,但最近十年內都沒有任何與大陸或其執政黨有關的學術論文發表。
相對於大陸對臺灣研究的認真與紮實,早有北京上海廈門三個臺灣研究院所等機構,還有各種軍文大量智庫支持。拿了817萬選票的民進黨現在大權在握,沒有人好好研究這一塊,那也就算了。過去國民黨智庫一直被認為長於大陸研究,親藍學者中這方面能人輩出,如臺大政治系的石之瑜、明居正與張登及等研究資歷深厚的教授們,這次居然全部缺席。
其他兩岸論述小組成員中在此領域學經歷地位比較算是重量級的,還有「九二共識」一詞的命名者蘇起、前海基會副秘書長高文誠、前「立委」林郁方與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但妙的是與兩岸關係的老先覺,卻最近通通都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對外重要發言。既然沒有講什麼話,就表示其實他們現在沒有系統性的新論述,處於失語狀態。
國民黨必須清楚認識到自己現在已經淪落在亡黨邊緣,成為在臺海兩岸權力競逐小三角當中,比民進黨與對岸執政黨都更弱小的最短邊了。在這前提之下拿出一堆事實上也做不到的綱領口號出來並不切實際,他必須為了自己未來能繼續生存發展,而保持最高限度的靈活機動。
這可能就是蘇起與林郁方等人最近並未產出什麼重要論述發言的原因,現在根本還不是時候,已經只是一個中型在野黨的國民黨目前只有地方執政的優勢,嚴重欠缺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