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20日,大和號戰列艦海試。作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長263米、寬38.9米,滿載排水量72810噸,配備9門460毫米主炮,一發炮彈1.5噸,成為軍國日本的精神圖騰:埃及有金字塔,日本有大和號。然而,這個號稱無敵戰艦的鋼鐵巨獸,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沒發生什麼作用就被美軍擊沉。
從《戰艦大和》(1953)到《男人們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號的影片數不勝數。最近又有根據三田紀房同名漫畫改編的戰爭大片《阿基米德大戰》腦洞大開,從全新的角度演繹大和號的前世今生。
片頭再現1945年4月7日大和號的死亡之旅:坊之岬海戰,美軍戰鬥機、轟炸機、魚雷攻擊機蜂擁而至,冒著鋪天炮火拼命攻擊,大和號裝甲再厚,也架不住美軍數百架次的輪番暴擊。
編導顯然考證過戰鬥細節:美軍汲取了擊沉武藏號耗時太長的教訓,先消滅大和號左舷的防空火力,再用魚雷攻擊左舷,使其橫傾,影片忠實地還原了這一細節,連水線以下附著在艦體上的貝類、海藻、浮遊生物都沒放過,真的很可以。
時間回到1933年,日本陸海軍爭風吃醋由來已久,海軍內部的航母派與艦隊派關於未來戰略的爭論也日趨激烈。曾在美國留學的山本五十六,深知海戰的未來是航母時代,對巨艦大炮主義嗤之以鼻。艦隊派島田繁太郎認為:「從空中攻擊是小人行為,不是我們高貴的帝國海軍的做法,艦隊決戰才是海軍的本職!」
數學天才棹直厭惡窮兵黷武的日本軍閥,山本五十六請他出任審計,找出艦隊派造艦預算的漏洞,以便將有限的資金用來建造航母。最終決定會議,棹直拿出獨創的一套公式,根據噸位就能推算出軍艦造價。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公式,忽悠,您接著忽悠——妙高號巡洋艦9700噸,請問價值幾何?2816萬元。根據棹直的計算,艦隊派造艦預算8900萬的數據有誤,實際上高達1.7564億日元。航母派要求艦隊派解釋為何要謊報軍艦造價,後者索性承認預算造假:為了保衛日本,錢算什麼?虛報預算是為了麻痺敵人。
劇情再次出現超級大逆轉,反戰派棹直居然被說服,幫助建造大和號!艦隊派中堅平山(平賀讓)中將,對日美國力的巨大差距有著清醒的認識:日美開戰,日本必敗,但日本人不懂得認輸,很可能戰至一兵一卒,亡國滅種。日本人死不認輸,怎樣才能讓他們懸崖勒馬?
平山認為,建造一艘代表日本靈魂的巨無霸,一旦被擊沉,巨大的幻滅、絕望,很可能會讓狂熱的日本民眾恢復理智。要讓所有人都相信這艘美麗的巨艦永不沉沒,令他們期待,令他們狂熱,最後被擊沉,這就是它的使命。這艘戰艦將作為日本的象徵,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就命名為「大和」。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棹直望著大和號流下了熱淚。你怎麼哭了?在我眼中,這艘戰艦就好像是日本。
日本海軍不乏山本五十六、山口多聞這樣擅戰略、戰術者,但日本狂熱的「聖戰」激情驅使陸軍暴走,海軍精英再多也只是增添精緻的炮灰。戰後日本海軍不服氣,復盤太平洋戰爭,結果是就算中途島日軍大獲全勝,也只能推遲投降,戰敗無可避免。
小林正樹、今村昌平、市川昆等日本黃金一代之後,左翼電影青黃不接,《阿基米德大戰》堪稱近年來最優秀的日本戰爭片,鋒芒直指產生軍國主義的土壤,腦洞清奇,回味無窮:大和號的出生,就是為了以死亡警醒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