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李偉:保證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保證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隨著普惠金融政策的持續推廣,金融服務的使用程度穩步加深、可得性持續改善、質量不斷提升,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數字鴻溝帶來的不利影響。

而我國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日常的出行、就醫、消費等場景中遇到不便,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11月2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來採取措施,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高度重視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

李偉指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引導金融機構用好智能技術,提升服務深度、廣度和溫度,讓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保證在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李偉稱,在現金管理方面,針對現在出現的歧視、排斥使用現金等情況,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將全面開展拒收現金集中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工作。強化日常監管,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及公眾關注度比較高、影響範圍比較大的一些拒收現金主體,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懲治。同時也將加大公眾宣傳力度,強化正面引導和警示教育。

在支付服務方面,針對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行動支付、日常消費不便的問題,將指導市場機構從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支付產品的便利性、便捷化程度,加強對老年人行動支付的知識宣傳、教育、普及推廣。

此外,對利用不正當競爭手段造成商家拒收銀行卡等歧視性支付行為、給老年人消費帶來不便的市場機構,人民銀行將開展查實處置工作,督促其落實整改。

普惠金融方面,李偉表示,針對部分智能金融服務和產品主要對標青壯年客群、給老年人造成使用困難的問題,人民銀行將指導金融機構,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頻金融場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貼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金融服務,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定製化、有溫度、貼心的金融服務,切實提升老年人面對面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李偉補充道,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也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一些行動裝置延伸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報告指出,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對物理網點及機具進行合理布局,穩妥推進線下網點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指導金融機構優化服務流程,協調推進線上、線下服務,對於依賴傳統金融服務的老年人等群體,適度推廣使用數字金融工具,在保持傳統服務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選擇的同時,設計推廣更人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規範。

(作者:胡天姣)

相關焦點

  • 央行:力爭在數字普惠金融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其次,聚焦公眾日常生活消費的高頻場景,明確了行政事業性收費、基本公共服務、交通運輸、大中型商業機構、小微經濟主體以及線下無人銷售、線上網絡經營等不同現金收付主體、不同場景、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現金收付要求,進一步釐清了拒收現金行為邊界。最後,對各類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及自助服務機具廠商等現金服務主體提出指導性意見,並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基層社區和社會公眾提出倡議,號召大家共同維護現金流通生態環境。
  • 央行將引導社會各界用好智能技術 力爭在數字普惠金融道路上「一個...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劉琪近期,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要求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不得拒收現金、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對此人民銀行有何落實措施
  • 數字普惠金融道路上一個都不該落下 科技助力銀行打造高質量服務仍...
    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的各家銀行2020年度的中期業績不完全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6家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管理客戶總資產規模破萬億元。  隨著私人銀行在數位化產品創新、生態場景融合、線上化客戶體驗提升等方面不斷突破,私人銀行業績增速有目共睹。  快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持。
  • 鄒傳偉:數字人民幣具有更好的金融普惠效果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表示,央行數字貨幣(CBDC)有批髮型和零售型之分。批髮型的央行數字貨幣普通民眾在現實裡感受不到,因為它只用於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且解決的是中央銀行管理下批發支付系統的效率提升問題,它的應用場景也都是批發性的金融交易,如券款對付和跨境同步交收等。因此,它對目前的貨幣體系不會產生較大影響,新加坡的Ubin和加拿大的Jasper項目等已為此做過多輪測試。
  • 金融服務到家門——農行榆林分行在數字金融發展下不落下一個老年人
    老人出行不便,但金融服務不能落,有這樣一群農行小哥哥,熱情上門服務,為老人辦理業務,體現著農行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責任和擔當。一次上門服務,一次真情付出,收穫一份暖暖的心意和沉甸甸的感謝,農行榆林分行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為偏遠地區群眾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在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 央行溫信祥:消除數字鴻溝 釋放數字紅利 實現支付普惠發展
    9月24日,第九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數字時代支付清算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出席論壇並演講。他表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在提升社會整體福利的同時,也會對數位化程度較低的社會群體形成一定門檻,出現「數字鴻溝」。
  • 河南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戰略重組 普惠金融送到地頭
    河南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升級:國企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入股「普惠通」平臺,助力全省普惠金融發展,力求打造農村版「支付寶」、金融版「拼多多」。  9月24日,在鄭州召開的全省普惠金融工作推進會宣布了這一消息。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分析:金融維度與技術維度
    技術模式的去 中心化不等於管理模式的中心化保證央行在貨幣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維護幣值的穩定,保證央行的貨幣調控職能。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稱之為 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位化形態。央行數字貨幣不需 要帳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
  • 問道普惠金融:數字普惠成主流 多部門推進求合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第一個普惠金融發展五年規劃收官之年。在近日舉行的「數普惠 新金融——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圍繞第一個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實施階段的成績和經驗,多位業內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推進下,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長足進步,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
  • 中國普惠金融2020年回顧和2021年挑戰與展望
    因此,2021年普惠金融將針對老年人、殘疾人或輕微智障人員的使用開展改革,普惠金融服務將更趨方便化、精準化、差異化,在遠程開戶、線上支付、保障網絡轉帳等方面提供更加簡單、方便和快捷服務,聚焦大數據、網際網路、客戶移動終端、人工智慧、APP等技術在便捷性方面的改革,縮小數字鴻溝,解決老年用戶面臨的使用不足、效率不高和信息安全難以兼顧問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範圍和效能。
  • 《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發布
    論壇聚焦國內外科技創新前沿和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相關政府組織領導、優秀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新銳創業者等共同參與、縱論創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並共同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
  • 陳文:央行數字貨幣概念釐清,政策考量與各國進展
    四是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一些國家銀行的金融寬度仍有所不足,部分弱勢群體沒有被銀行帳戶體系覆蓋,基本的金融服務無法獲取。由於代幣制的CBDC僅需要依託數字錢包,獨立於現有銀行帳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空白,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五是減少犯罪。
  • 央行李偉:隱私保護刻不容緩 數字鴻溝問題依然存在
    新一代信息技術從算力、算法、網絡等方面為金融系統架構升級、業務流程再造、服務渠道拓寬等提供強勁的變革動力,化不可能為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激發金融創新活力,不斷催生出金融新業態、新模式。2.創新興於數據。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重要生產要素。人們在網絡空間活動留下大量行為足跡演變成「數字痕跡」,原本難以處理的紙質文本、圖像等信息轉化為易於分析的高價值數據。
  • 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一文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01老百姓生活將受到哪些影響近日,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推出了《央行數字貨幣調查問卷》,從大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可程度、生活中的便利性、運用場景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調研,反映了1019位調研對象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真實看法。
  • 央行與成都共建成方金融科技(成都)公司
    10月30日,共建人民銀行成方金融科技(成都)公司暨軟體開發中心(成都)項目籤約儀式,在2020金融科技創新成都峰會上舉行。在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嚴寶玉,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梁其洲,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黨委委員、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陳晉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副書記
  • 央行旗下「成方金融科技」在北京成立 註冊資本超20億
    每經實習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易啟江近日,央行旗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於2020年7月30日在北京成立。工商信息顯示,該金融科技公司註冊資本200780萬元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以及央行全資控股的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共五家央行系公司出資建立,法定代表人為張永福。
  • 數位技術為普惠金融注入新活力 榕樹貸款助力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五家大型銀行較年初增長34.6%,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今年上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疫情衝擊,金融必須以超常力度支持小微企業穩定發展。如今,科技正助推著普惠金融進程。
  • 「前沿譯文」金融科技的前景: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上)
    儘管數字金融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的實證分析已經指出,數字金融與GDP增長具有正相關關係,採用的方法處理了潛在的反向因果關係。展望未來,這對於創收和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減少COVID-19大規模衝擊後在獲得金融服務方面的不平等,都是一個重要發現。
  • 金融科技國家隊再添一員,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成方金融」正式成立
    1天眼查信息顯示,7月30日,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工商信息顯示,成方金融公司註冊地為北京市西城區,註冊資本為200780萬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以及央行全資控股的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共五家央行系公司出資建立,法定代表人為張永福。
  • 南京農行堅守初心 踐行普惠金融道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六穩」「六保」政策精神,今年以來,南京農行始終堅守初心,充分發揮國有大行優勢,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及中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優化創新金融產品,重點發力普惠服務,做足普惠金融「加法」。   為進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務,12月10日,南京市智能電網產業鏈融資服務對接會農行專場活動在南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