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幾個鬧得全地球人都知道難以化解的矛盾,頭一個是印巴衝突,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倆天天就懟著玩,看印巴邊境雙方士兵賣力的降旗儀式就知道較勁有多嚴重,這個降旗儀式已經變為景點了,第二個是巴以衝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族譜往上翻幾千年都是一家人的兩兄弟,在地中海沿岸大亂鬥,第三個大家可能聽說的比較少,希臘與土耳其,也許是媒體發達的這些年鬧得動靜沒前兩位大,但是如果以前有媒體,這倆十天能有八天上頭條,不過那時候他們還不叫現在這名,一個叫東羅馬帝國,一個叫奧斯曼帝國,今天就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1、曾經很闊的土耳其
有個梗,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二哈那個揍性大家也知道,動不動就搞出神操作,土耳其也差不多,1974年,與希臘的賽普勒斯衝突中,土耳其空軍把自己海軍給炸了,炸沒232人,炸沉一艘,炸廢兩艘,攏共三艘驅逐艦,土耳其海軍也不甘示弱,擊毀空軍F-104戰機一架。
這種操作現在看來也沒誰了,有個動畫片叫沒頭腦和不高興,土耳其應該能把沒頭腦這個稱號摘走。前段疫情爆發,專家預測疫情能讓某些國家倒退幾十年,土耳其一合計,嘿,別幾十年啊,要不再多往前倒倒,倒個一兩百年的,那時候的它,可叫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三百年強三百年衰,按照帝國的三百年大限來說,這充電使用時長也算可以了,有些土耳其人認為他們是匈奴的後代,咱們修長城是為了抵禦他們的先祖,這話當空氣就成了,匈牙利說這話都更可信,好歹還帶個匈字。
奧斯曼的起源其實跟塞爾柱人有關,塞爾柱人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突厥人。中東那塊地方大家也知道,打個沒完,先知默罕默德去世以後,中東的伊斯蘭世界陷入內戰之中,就像春秋戰國的諸侯割據。有個阿巴斯家族比較厲害,推翻了前任,建立了阿巴斯王朝,但是它的做法沒什麼說服力,諸侯的離心傾向還是很嚴重,這也難怪,老大輪流坐,許你阿巴斯坐得,其他諸侯坐不得嗎。
阿巴斯王朝對這種離心傾向也是有心無力,手裡兵不是很多,雖然叫異教徒來打自己人很可恥,但是為了維護統治,也只能這麼做了。阿巴斯招了一堆白人奴隸兵團,裡面有斯拉夫人,蒙古人,希臘人,還有突厥人,突厥系佔其中的大頭。如此一來,突厥人就這麼被請進了伊斯蘭世界。
伊斯蘭世界的共主有個稱號,叫哈裡發,相當於我們的皇帝,哈裡發手握神權和實權,963年,老是搖人來維護統治的阿巴斯哈裡發也被架空了,把實權讓給伊拉克大總督,自己就有個神權的虛名頭。1037年,塞爾柱突厥王朝在波斯與中亞交界的梅爾夫建立,1055年,動手能力向來很強的突厥人攻入伊拉克的巴格達,對於阿巴斯的哈裡發來說,自己這個天子被哪位諸侯挾都是挾,做個順水人情,首次把"蘇丹"這個稱號授予了突厥人的首領突格利爾,蘇丹這詞的意思就是威權,強者,統治者。
塞爾柱人本來是個遊牧民族,牛羊往哪吃草,自己就往哪走,一下子有了自己的帝國,有帝國就得有人安下心來治理,經商,種地,一部分人轉變過來了,還有一部分文藝青年無法適應這種生活,依然保持著躁動的心,活躍在塞爾柱帝國之內。
這部分文藝青年的動手能力很強,他們結成了一個個軍事團體,時不時騷擾那些已經定居下來的身份,犯罪率問題讓塞爾柱帝國很頭疼,以前打天下的好手變成了如今的二流子,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這些文藝青年被帝國稱呼為土庫曼人。
為了引導這些土庫曼人,讓正道的光重新照在塞爾柱的大地上,帝國把他們導向了亞美尼亞,這兒是拜佔庭帝國的邊境省份,帝國給土庫曼人的任務是打擊異教徒,至於異教徒被打擊以後財產的歸屬問題,帝國可以假裝不知道。
1064年,亞美尼亞陷落,戰士們更加肆意地劫掠,一路向西,往小亞細亞半島跑,最遠的跑到了愛琴海的沿岸,這裡已經是拜佔庭帝國領土之內了,土庫曼人的糞叉子都快戳到拜佔庭皇帝的鼻孔裡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拜佔庭身為東羅馬帝國,身披羅馬二字,不是好拿捏的,於是兩個帝國,兩種信仰碰撞出了巨大的火花。
1071年,曼齊刻爾特戰役,這次戰役跟大明的土木堡戰役就結果來說很像,皇帝都給抓走了,拜佔庭皇帝本人被塞爾柱的蘇丹生擒,這也是拜佔庭帝國由盛轉衰的開始。塞爾柱人在此戰中控制了大半的小亞細亞半島,這兒是拜佔庭主要兵源地之一。
失去大兵營的拜佔庭帝國軍隊數量遭到限制,兵鋒無法再指哪打哪,小亞細亞向伊斯蘭敞開懷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拜佔庭皇帝只好向羅馬天主教廷求援,這就是有名的十字軍東徵。
塞爾柱人在小亞細亞建立起魯姆蘇丹國,作為與拜佔庭帝國抗衡的橋頭堡,13世紀,在伊斯蘭世界呼風喚雨的塞爾柱人可能也沒想到,來了個比他更橫的。
蒙古人就像草原上的馬群,疾風驟雨般地來到伊斯蘭世界,不帶來一片雲彩,除了他們的鐵蹄。在波斯的大塞爾柱帝國和小亞細亞的小塞爾柱,即魯姆蘇丹國,都被蒙古人打的支離破碎,得天下易守天下難,僅僅一代人的功夫,中東世界的蒙古帝國也沒了。
小亞細亞就這麼忽然地出現了權力真空,大概有十多個加齊小國出現在這,加齊的意思就是信仰的勇士,其中一個叫奧斯曼。
2、眾神之地希臘
印度和古印度不是一個概率,同樣,希臘和古希臘也不是一個概念,現在的希臘,還是在奧斯曼帝國的掙脫獨立出來的。
古希臘指的不是某個國家,而是一個圈子,就像咱們的中華文明輻射四周一樣,希臘半島為中心劃個圈,整個愛琴海,基本上都是古希臘文明的範圍。
在古希臘文化裡,誕生了羅馬帝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羅馬這個詞對於西方的意義,找個相似的類比的話,應該就是大唐在我們心中的地位。當然了,咱們老祖宗的成就實在太高了,每個朝代都能找出閃耀全世界的成就,秦朝的大一統,漢朝的絲綢之路等等,這裡拿大唐做類比只是讓大家比較好理解,羅馬在西方的地位,就跟咱們心中最認可的那個朝代一樣。
無數人想當羅馬,最後也沒成為羅馬,比如法蘭西拿破崙、俄國彼得大帝,很多歐洲國家的國徽裡都有鷹,單頭的,雙頭的,這些鷹都來源於古羅馬的鷹幟。
公元前168年,羅馬滅亡的馬其頓帝國,徵服了希臘本土,古希臘文明融入了羅馬帝國中,希臘羅馬化,羅馬希臘化,差不多就是全羅馬都在講希臘話,蘇格拉底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而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四帝共治,分成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帝國,西羅馬沒撐多久,公元476年,就被僱傭兵頭子日耳曼人給打沒了,東羅馬一直延續了千年之久,後來也被學者稱為拜佔庭帝國。
拜佔庭帝國把東正教奉為國教,塞爾柱伊斯蘭帝國異軍突起以來,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歐洲的基督教世界,不光是領土上的威脅,還有信仰上的不合,於是十字軍東徵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打擊異教徒。
在拜佔庭與塞爾柱的爭鋒中,奧斯曼帝國異軍突起,成為伊斯蘭世界最後一個帝國,現代希臘和土耳其曾經都是拜佔庭的核心領土,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拜佔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世界一片哀嚎,因為這個是歐洲基督教世界安全感的象徵,就這麼沒了。
土耳其人把君士坦丁堡拿下以後改為了伊斯坦堡,把東正教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了清真寺,為啥希臘人對土耳其這麼恨呢,有一部分原因也在這裡。希臘融入進羅馬後,雖然最早有一部分時間的水土不服,因為論資排輩來說,是希臘文化教導了羅馬,所以希臘人比較驕傲。他們與正兒八經的拉丁羅馬人有比較大的矛盾,再後來希臘人認同了自己羅馬人的身份,君士坦丁堡和聖索菲亞是自己文化的象徵,現在土耳其人把兩個都佔去了,還把教堂給了,一下子沒了根,從文明的先行者變成了半島普通山民,能不恨嗎。
1821年,這時候拜佔庭帝國已經沒了,希臘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但是希臘人一直找機會獨立,想要繼承羅馬衣缽的俄國正和奧斯曼在克裡米亞打的正酣,大毛熊打克裡米亞一個是為了出海口,克裡米亞是黑海上唯一一個陸地,還有個原因就是為了給自己正名,歐洲的老夥計們不認自己的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他們覺得俄國是沐猴而冠的那隻猴,不配用羅馬的名字。
奧斯曼帝國被俄國打得快神經衰弱了,這仗打了上百年,趁著奧斯曼土耳其無暇應付,希臘在1821年起義,英、法、俄直接進行軍事幹預,終於在兩年後,希臘獨立。
獨立後的希臘對於曾經的君士坦丁堡念念不忘,一有機會就弄土耳其兩腳,1912年,希臘振臂高呼,巴爾幹同盟,集結!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個趁著義大利和土耳其幹架的時候,出兵土耳其,這仗把土耳其歐洲的領土全部打掉,奧斯曼土耳其變成了個亞洲國家。
再沒幾年,一戰爆發了,這時候的巴爾幹同盟兄弟已經變成了敵人,按照奧斯曼當時的國力來說,這戰看看就好,沒有什麼動手的能力,這好理解,把奧斯曼理解成大清就行了,但是俄國加入了協約國,站在了英法這邊,看俄國那樣子,打完了戰爭以後怎麼樣都要把奧斯曼給磕死,這好理解,沙皇娶了東羅馬的末代公主,把老丈人家首都給佔了,擱誰都生氣,俄國已經準備好攻佔伊斯坦堡了,並且要把它改名成沙皇格勒,橫幅都做好了。
再加上英國把奧斯曼土耳其貸款買來的戰艦給扣了,反倒是德國人拋出了橄欖枝,於是乎土耳其就加入了同盟國的戰線裡。後來就輸了,輸的很慘,贏了的英法也不好過,大傷元氣,想瓜分奧斯曼又不想自己動刀,英國人就鼓搗讓希臘人去,停戰以後讓希臘依然向土耳其進軍,想在籤訂停戰條約之前把君士坦丁堡拿回來,變成既定事實。
結果土耳其蹦出了個猛人凱末爾,也不說挽大廈於將傾,起碼給土耳其人保留了點希望,成立了土耳其國民議會,與奧斯曼劃清界限,凡是奧斯曼帝國籤的條約,他都不認。希臘這邊也不太給力,打仗打到一半國王亞歷山大一世給猴撓了,十天之後就去見上帝了,新來的國王跟英國不對付,補給跟不上,導致希臘被凱末爾帶領的土耳其打得大敗。
土耳其與希臘,最難化開的結就是君士坦丁堡,那可是希臘人的長安,不過別看土耳其老是蹦躂,一旦和希臘打起來,難受的還是他自己,國內尋求獨立的庫德人就夠喝一壺的了,更別說已經惹遍了五常的土耳其能找到的盟友好像還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