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四大兇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2021-02-08 千年歷史人物介紹

上古四大兇獸簡介


四兇,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四兇在左傳史記中均有記載,但是內容卻不盡相同。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檮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兇」。

結合民族學理論推測,四兇的本貌應是四個部落的酋長,他們不服舜帝統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兇獸可能就是這四個部落的各自圖騰

混沌

《神異經》雲:"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混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兇神。混沌是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混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混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混沌",《史記▪五帝本紀第一》有雲:"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混沌。"《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的句子。又寫到"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這裡的記載顯示混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混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混沌之智力實在有限。這裡混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並不是上古兇獸原型。更為原始的混沌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這裡的混沌已和傳說中魔獸的形象很一致了。再到後來,《神異經》中雲:"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旋仰天而笑。" 混沌已經完完全全是兇獸的形象了。還有一種說法,混沌是驩兜死後的怨氣所化。

窮奇







上古神獸《山海經·海外北經》描述一筆,北有惡獸,名曰窮奇,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善蠱惑人心,喜製造戰爭,而厭食死人。

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解它稱之為北方天神,身體好像老虎騎著兩條龍。《山海經·西次四經》則說它長得像牛,叫起來象野狗,長著粗硬而不光滑的毛,還要吃人。但《海內北經》又說窮奇象虎,長著翅膀,吃人總是從頭開始吃,吃的人總是披頭散髮。《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毀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結了它的種種特質,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長得像虎有翅膀,喜歡吃人的怪物。它能聽懂人說話,聽到人爭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聽說有人忠誠有信義就去咬人的鼻子,但聽說有人兇惡不講道理反而會贈送自己咬死的動物。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魅力和實力評價。

《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兒子,大名鼎鼎的窮奇。

這傢伙很有意思,看見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由此可見,它應該是頭兇獸。然而有些書上又說它也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益處了。之後神話被歷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窮奇逐漸演變為天下四兇之一,最後終於被舜帝制服了。

窮奇作為怪獸的形象有兩種:《山海經.西次四經》上言「狀如牛,音如狗」;《山海經.海內北經》上言「狀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種形象,它都是一種食人怪獸,而且有著固定的原則,大致引《神異經.西北荒經》上的說法,它「知人語言,逢忠信之人,齧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則擒獸而伺之」。也就是說,好人遇到它會變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腦袋,而壞人遇到它反而會得到它送來的野獸之類做食物。這樣「是非分明」且付諸行動的怪獸的確少見。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於四裔,以御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裡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檮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桃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於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也就是說,和其他幾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謂「御魑魅」的說法很可能是指壓制當地少數民族,從這樣的想法衍生開思考,怪獸們的行為特性也就不足為奇。「渾沌」,「檮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點,這裡不加贅述了。

一種說法認為「窮奇」是一種怪獸,而少昊子只是因為其特性而被比作「窮奇」。從家族命名和傳說的情節而言都可以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窮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僅僅是因為有智能而被視為神獸,它本來就是「神-獸」,是一個是非顛倒,善捕禽獸的傢伙。至於大儺(舊時的迎神賽會)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負責「食蠱」的窮奇神,因為反而不夠「神話」,也就暫時棄之不理了吧

《山海經·西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hao);狗,是食人。」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身上有五色石南葉哦)。


檮杌(táo wù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兇,以檮杌況鯀。鯀,禹父。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另有一說是神名,《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史記·五帝本紀》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饕餮(tāo tiè)

鼎與饕餮

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 ,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商象形饕餮鼎,商夔龍饕餮鼎,均由此創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國寓意的饕餮紋逐漸被人們淡忘。

貪殘者《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

饕餮貪食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又說,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稱「老饕」;貪財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貪慾。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而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後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稱做「饕餮族」。

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清李漁《奈何天·夥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聶紺弩《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屍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


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

因富貪慾故後世喻貪婪之人為"饕餮"。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史記·五帝本紀》引用了這一說法,並補充道:"天下惡之,比之三兇。"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páo xiāo),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相關焦點

  • 上古四大兇獸:檮杌、混沌、窮奇、饕餮,在現實中有什麼寓意呢?
    檮杌: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異常難馴,名檮杌。檮杌一般作上古兇獸.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混沌:是古代的兇神,它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混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它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混沌"窮奇:窮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像狗,靠吃人為生,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
  • 上古四大兇獸實力排名,混沌只能排第二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上古四大兇獸實力排名究竟如何呢,它們之間誰才是老大,且看下面的實力分析。上古四大兇獸上古四大兇獸分別是饕餮、窮奇、檮杌、混沌,在神話中,是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傳說中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混沌(也作渾沌)是驩兜死後的怨氣所化,窮奇是共工死後的怨氣所化,檮杌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饕餮是三苗或蚩尤死後的怨氣所化。
  • 上古四大兇獸
    中國上古時代四大兇獸分別是:饕餮(tāo tiè),混沌,窮奇和檮杌(táowù),《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相傳四大兇獸分別是四名「大惡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鯀與共工,他們都因為反抗權力者而被殺,死後精神不滅,被當權者侮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獸(四大兇獸)。1混沌《神異經》云:「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
  • 上古四大兇獸,除了窮奇,其他三個你知道嗎?
    近日,仙俠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熱播,上古四大兇獸之一「窮奇」的出現讓不少觀眾對「四大兇獸」產生了興趣。那麼,上古四大兇獸,除了窮奇,其他三個你知道嗎?跟著小編翻閱古籍,看看上古「四大兇獸」到底長什麼樣吧。
  • 上古四大兇獸,你知道哪一個
    上古兇獸數不勝數,但是最出名的要數這四大兇獸!一:混沌混沌是四大兇獸的老大,它體型碩大,標準的「土肥圓」相傳混沌是非不分,善人靠近他,它會牴觸。混沌的技能是24小時無休止的吞噬,而且完全不挑食,還會把吞噬的物體轉化成體積。最終混沌被流放於四方之中!二:窮奇山海經中有一種外貌像老虎,長著翅膀而且喜歡吃人的兇獸。它就是兇獸四人組中的窮奇!
  • 上古四大兇獸實力排名 誰最厲害
    上古四大兇獸如何被消滅?上古四大兇獸實力排名,比較出名的上古四兇,分別為渾沌、饕餮、窮奇和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一起來看看那些上古四大兇獸以及實力怎麼樣,那個最厲害。
  • 世間最惡的兇獸並不是四兇之一的窮奇,在他的面前窮奇不敢言惡!
    四兇,乃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在上古時代被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尊兇神,《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在這四兇之中,究竟哪種兇獸才是最兇的呢?有關饕餮的傳說在四兇之中可能是我們知道的比較多的,這種兇獸最大的特點便是吃,更是在最後被活活撐死,能被自己撐死的玩意,可想而知,它的智商恐怕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不過不得不說,饕餮有它兇獸的本質,兇在哪裡?那就是吃人,在我們人類的認知中,但凡是吃人的都是兇的,再加上饕餮十分貪吃的本性,這便成為了它位列四兇之一的本錢。
  • 《史記》秘聞:上古四大兇獸,他們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上古四大兇獸的說法,最早來自於「四兇」,分別指混沌,窮奇、檮杌和饕餮。傳說窮奇像是一隻長著翅膀的老虎,混沌是一種只有嘴沒有身子的食人獸;饕餮的眼睛長在腋下,吃人不眨眼;檮杌有兩個長長的獠牙,樣子非常可怕。但真實的四兇來自於現實中的四個人,其中一個還是曾經參與治水,大禹的父親。
  • 上古四大兇獸其實都是炎黃後代,是當時的部落首領,最後卻被流放
    在上古時期有四大兇獸,他們分別是饕餮、窮奇、混沌、檮杌。在印象當中,這四個都是非常兇惡的神獸,但其實他們四個都是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但是因為他們不為百姓著想,以至於最後被人們口誅筆伐,變成了現在的四大兇獸。
  • 上古四大兇獸,你認識幾個?關於它們的來源,有一種說法很神秘……
    上篇文章,我們講了由四大神獸衍生出來的「六大神獸」,那麼這期,我們就來盤一下相對應的「四大兇獸」。四兇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饕餮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頭落地化為饕餮。
  • 山海經中的四大兇獸,饕餮因貪吃而聞名,竟然受到吃貨的青睞
    談到異獸,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異獸都是出自《山海經》,比較著名的就有鳳凰、麒麟、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窮奇、混沌、檮杌、饕餮等。神話傳說中的四象上古時期的神話中有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象,也有作惡多端懲善揚惡的四兇,四象就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兇就是指窮奇、混沌、檮杌、饕餮。
  • 四大兇獸和四大神獸
    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兇獸,分別是指四名前神明的化身,即三苗、驩兜( huān dōu )、鯀(gǔn))與共工,因其作惡多端,不修德,被貶下凡間變成。四大兇獸分別對應:饕餮(tāo tiè),混沌,檮杌(táo wù)和窮奇。饕餮還有一種介紹是龍的其中一個兒子。  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四大神獸與四大兇獸的圖片。
  • 上古 「四大神獸」 「四大靈獸 」」四大兇獸」詳解......
    」 「四大靈獸 」」四大兇獸」詳解.【白矖xǐ】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非常孤獨,於是用泥造人,傳說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神的寵物。白矖,為雌,龍種;騰蛇,蛇種,為雄。【檮杌táow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
  • 上古兇獸有多殘暴恐怖?Q版漫畫告訴你、奶兇的樣子太「可怕」了
    導讀:上古兇獸聽名字都可怕?Q版兇獸萌你一臉、奶兇逗趣的模樣太吸粉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只要是中國小夥伴,都知道《山海經》的存在,就算不熟悉也肯定聽說過吧?而從《山海經》中衍生出來的上古兇獸,一直讓人家視為怪物和恐怖的化身,甚至出現了不少影視作品中,去年的國漫電影《風語咒》便出現了饕餮的身影。那麼上古兇獸有多殘暴恐怖?Q版漫畫告訴你、奶兇的樣子太「可怕」了!(畫師:杉澤,為畫師大大鼓掌鮮花!)饕餮(tāo tiè)首先出場的當然是我們最熟悉的饕餮兇獸了,而饕餮在我們現代人眼中也是貪婪的意思。
  • 上古四大神獸、四大靈獸、四大兇獸
    上古四大靈獸分別是白矖、騰蛇、白澤、麒麟。【白矖xǐ】上古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各霸一方,逞兇作亂。四大神獸秉性各異,龍族高傲、白虎魯莽、玄武陰毒、唯朱雀最為殘忍,每日要吃人度日!共工氏頭撞不周山,三界混亂,朱雀趁機煽動三大神獸聯手禍害人間。女媧用補天遺留的十二塊五彩石鑄造鎮妖瓶,並在另外四隻靈獸麒麟、白矖、騰蛇、白澤(獨角獸)的幫助下,戰敗以朱雀為首的四大神獸,除白虎、斬玄武、降朱雀、收服龍族!終使人間恢復和平。
  • 中國神話:現代人對四大兇獸的誤解,竟然還有這樣的故事
    首先,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四大兇獸分別是什麼猛獸呢?四大兇獸分別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記載著:「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 四大靈獸和四大兇獸,誰的實力更強
    而四大兇獸的一般版本都是饕餮(tāo tiè),混沌,檮杌(táo wù)和窮奇這四位。如果讓四大靈獸和四大兇獸對陣打一架,誰的實力更強呢?結果很簡單,靈獸們會覺得這是在侮辱他們,雖然都是位列四大,但是實力卻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
  • 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帝鴻氏不才子「渾敦」、少嗥氏不才子「窮奇」、顓頊不才之子「檮杌」以及縉雲氏不才子「饕餮」,雖為非作歹卻逍遙法外。直到舜成為了堯的臣子之後,「八愷」、「八元」方得以啟用,「四兇」也落得個流放邊境的下場。也正因舜具備舉薦賢才,罷黜庸劣的高尚品德,在堯駕崩之後,才能被擁戴為天子。時至今日,「高陽八愷」、「高辛八元」的賢名早已鮮為人知,而「四兇」的惡名卻遺臭萬年。
  • 說妖錄│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帝鴻氏不才子「渾敦」、少嗥氏不才子「窮奇」、顓頊不才之子「檮杌」以及縉雲氏不才子「饕餮」,雖為非作歹卻逍遙法外。直到舜成為了堯的臣子之後,「八愷」、「八元」方得以啟用,「四兇」也落得個流放邊境的下場。也正因舜具備舉薦賢才,罷黜庸劣的高尚品德,在堯駕崩之後,才能被擁戴為天子。時至今日,「高陽八愷」、「高辛八元」的賢名早已鮮為人知,而「四兇」的惡名卻遺臭萬年。
  • 上古獸類如何劃分,貔貅、狻猊、饕餮、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出身
    在傳統文化中,人們習慣將上古獸類按照性情、戰力和善惡,劃分為四大神獸、四大聖獸、四大瑞獸、四大靈獸、四大兇獸(也有劃分為十大之數的)。人們更為熟悉的貔貅、饕餮和麒麟,分別有什麼來歷、其象徵意義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