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人工飼養的竹鼠
國家林草局近日發布通知
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
分類管理
其中
竹鼠、果子狸、豪豬等
45種野生動物
今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
刺蝟、豚鼠、眼鏡蛇等
19種野生動物
允許非食用目的的養殖
記者注意到,這是自今年2月份全國人大出臺禁食野生動物相關決定以來,國家主管部門首次明確劃出禁養的野生動物物種範圍。
對45種野生動物
引導養殖戶今年12月底前
停止養殖
通知明確,其所指的禁食野生動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前養殖食用、不屬於畜禽範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括水生野生動物和以保護繁育、科學研究、觀賞展示、藥用、寵物等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
通知要求,對竹鼠、果子狸、豪豬、王錦蛇、草兔、東北兔、蒙古兔等45種野生動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
對刺蝟、豬獾、豚鼠、海狸鼠、藍孔雀、中華蟾蜍、眼鏡蛇等19種野生動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但允許用於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各地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分類制定管理措施和養殖技術規範,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嚴格落實防疫檢疫相關要求。
有專家認為,此次由主管部門明確對禁食的野生動物分成兩大類管理,是對此前全國人大出臺的禁食野生動物決定的細化,將更好地指導地方政府引導養殖產業良性地轉產轉型。
但專家也表示,對於允許非食用性目的養殖的第二類19種野生動物,相關部門應該謹防借藥用、展示等名義用於食用的養殖行為,「這需要通過加強執法監督去堵住這個可能的『洗白』漏洞,下一步,《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也應該更加明確如何規範管理野生動物的非食用用途。」
廣西作為全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重點省區,如何處置在養的違禁動物,養殖主體能否得到補償,標準如何?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區林業局、財政廳於6月16日正式發布《廣西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對以食用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必須以國家法律法規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為依據,確保處置工作依法依規,平穩有序開展。
↓ ↓
動物數量以截至2020年3月6日各市縣統計數為依據,重量以移交時實際重量為依據。處置方式主要包括:綜合利用、轉產轉型、科學放生、種源留存、無害化處理以及國家規定的其它處理方式等。
《意見》中,明確列出了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標準。如竹鼠的補償標準為每隻180元,處置補助標準為每公斤4元;藍孔雀的補償標準為每隻600元,處置補助標準為每公斤4元等。相關處置工作,要求於 2020 年8月10日前全面完成(轉型藥用除外)。禁養令來了,養殖戶怎麼辦?
新聞看多點>>疫情後竹鼠養殖戶如何轉型?賀州這個地方有答案今年2月份,昭平縣堅決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後,不等不靠,積極協調廣東鼎湖區相關企業在黃姚鎮北萊村試點,成功引入鷓鴣養殖,「騰籠換鳥」,有效破解禁養產業轉型升級難題。
為推進鷓鴣養殖項目在脫貧攻堅期內實現突破,鼎湖區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準備安排大約530萬元資金,確保人、物、財保障到位,推動昭平全縣15個貧困村的竹鼠集體產業全部把它轉型為鷓鴣養殖,保證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預計兩年之內,昭平全縣原來養殖竹鼠的500人成功轉型養鷓鴣。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賀州日報
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